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2017-02-02柳富荣
柳富荣
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柳富荣
泥鳅市场俏销,价格较高,成为农民养殖增收的好门路。为帮助养殖户解决好苗种紧缺问题,现将泥鳅苗种繁育、常见病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人工繁殖
1.亲鱼选择
人工繁殖用的亲鳅可在临近产卵期不久采集,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强化培育。亲鱼来源可从天然水域捕捞、市场收购和养鳅池中选留,一般从养殖池采集为最好。采集泥鳅时,从背部向下观察,见腹部是白色的,即是发育良好的标志,若腹部两侧出现白斑点则是已产完卵的鱼,不能采集。此外,黏液不多或囤养时间太久的也不能采集。催产时,选择体型端正、体质健壮、黏液较多、体长15~20cm以上、体重30~50g以上的泥鳅,雌鳅腹部圆大,雄鳅“追星”(骨质突起)明显。雌雄区别:雌鳅个体明显大于雄鳅,胸鳍较短,鳍的前端短而圆,呈扇形,第2~3根软鳍条的长短基本一致;雄鳅胸鳍宽而长,第1根鳍条末端尖而上翘,第2根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胸鳍在生殖季节手触有追星,挤压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
2.人工催产
泥鳅人工催产一般在水温22℃以上进行,催产季节4月下旬至6月。催产药物可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鲤鱼脑垂体,或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剂量为每尾雌鳅注射HCG300~400国际单位,或鲤鱼垂体0.5~1个,或LRH-A5~8μg,雄鳅剂量减半。注射部位最好在背鳍肌肉,雌鳅注射药液0.2mL、雄鳅0.1mL,注射时可用湿纱布包住亲鳅露出注射部位注射。亲鳅注射激素后,按雌雄比例1∶2~3放入水缸或产卵池中,也可放入悬挂在鱼池水中用40目筛绢制成的网箱内,池、缸、箱中放养水草(蒿草、水浮莲等)并用棕片或杨柳根须做成鱼巢。在25~28℃水温条件下,注射后的亲鳅一般经8~10小时便开始发情,表现为亲鳅在水中激烈翻腾,继而雄鳅卷住雌鳅身体产卵、排精,卵产于鱼巢上,产卵过程约20~30分钟,产卵后要及时捞出亲鳅,或取出粘有卵粒的鱼巢另池孵化,以防亲鳅吞食卵粒。
若采用人工授精,不宜在强阳光下进行,以免杀伤精、卵。操作方法:当亲鳅发情剧烈时,将其捕起,用湿纱布或湿毛巾包住,露出肛门至尾部一段,左手托住泥鳅,右手从前至后轻压雌、雄亲鳅腹部,把卵粒和精液在短时间内同时挤入事先清洗干净的瓷碗或瓷盆内,用羽毛轻轻搅拌,使卵粒和精液充分混合受精,撒在鱼巢上,放入孵化器中进行孵化。
3.孵化
泥鳅刚产出的卵灰黄色,卵径1.1~1.4mm,稍重于水。受精卵在水温20~30℃范围都能正常孵化,可利用原产卵的水缸、小池、网箱孵化,生产量大或有条件的可在专门的孵化设备中进行孵化。孵化用水要求清洁,透明度高,无污染,无敌害,微碱性,溶氧高。孵化的水深一般为50cm,放卵密度为每升水体400~600粒,静水中密度适当减少,微流水中密度可增加。用小容器静水孵化,需勤换水,每天换2次,这样效果才好。孵化的适宜水温为20~28℃,最适水温25℃,水温24~25℃时约30~35小时可孵出鱼苗。鱼苗孵出2天便可摄食,需喂一些易于消化、高营养的精料,如熟蛋黄,每天每万尾鱼苗喂1个,连喂数天,待鱼体颜色由黑色转为淡黄色时,即可转入苗种培育。
二、苗种培育
泥鳅苗种培育分为夏花鱼种和大规格鱼种培育两个阶段。
(一)夏花阶段的培育
1.备池 选用“坐北朝南、东西走向”的长方形池塘作为夏花培育池,若使用土池,池埂池底需夯实防漏。池塘不宜过大,面积一般为30~300m2,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池深1~1.5m,水深0.5~0.7m,进排水口用密眼铁丝网(60~80目)扎好,防止敌害进入及鳅苗外逃。池底保持15~20cm厚淤泥层。池中投放浮萍等,约占总面积的1/4。
2.清塘 鳅苗下塘前10~15天进行清塘消毒,池内保持水深10~20cm,每100m2水面用生石灰20~30kg化水全池遍洒消毒。消毒7天后,用60目筛绢过滤注入新水,保持池水深40~50cm,施入腐熟发酵的鸡粪、猪粪等有机肥作基肥培育饵料生物,每100m2水面施肥量30~50kg。一般经五六天时间,池中小型浮游动物轮虫便可达到高峰,此时水色多为黄绿色,即可投放鳅苗。
3.放苗 放养前1天,池内放几尾试水鱼,12小时后无异常才能放苗。放苗时,温差不超过3℃,选在池塘上风处放养,鳅苗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750~900尾。注意同一池中放养同批孵化的规格一致的鳅苗,以确保苗种均衡生长和提高成活率。
4.饲养 鳅苗下塘后的第1周,每天泼洒豆浆2次,时间为上午9时和下午3时,每100m2水面用黄豆0.4~0.5kg。黄豆应在24~30℃水中泡6~8小时,以两豆瓣中间微凹为度,现磨现喂。1周后补充粉料,粉料为蛋白质含量33%的泥鳅专用饲料经40目的粉碎机粉碎而成。早期一般每天每100 m2水面用粉料0.3~0.45kg,分两次投喂。投喂方法:将粉料用水调成稀糊状,沿池边泼洒。随着鳅苗长大,饲料量相应增加,并根据天气、水质和鱼苗摄食活动等情况合理调整。
5.管理 鳅苗下池时,池水深以50cm为宜。经过7天饲养后加注新水,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注水量与注水次数,一般每隔1周注水1次,每次注入新水15cm左右。定期使用EM菌调节水质,保持池水透明度20~30cm。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凌晨巡塘,如发现鳅苗聚集在池塘边上,表明缺氧,应加注新水,同时沿池塘四周撒“粒粒氧”等增氧剂;中午及傍晚巡塘,主要检查鳅苗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大规格鱼种培育
经1个月左右饲养,鳅苗体长达3~4cm时,便可分池进行大规格鱼种培育。培育大规格鳅种的池塘可稍大一些,面积一般为1~3亩,池塘其他要求和基本的饲养管理同夏花培育。培育过程中应掌握好以下要点:
1.池塘施肥。早期施入基肥培水,每亩水面施有机肥150~200kg,以后适时追肥。
2.鱼种放养。池塘施入基肥7天后放苗,要求夏花鱼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每亩水面放养体长3~4cm的鳅种15万~20万尾、10cm左右的鲢鱼种50尾。
3.饲料投喂。鳅种入池后,逐渐增加配合饲料比重,以致完全适应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33%,粒径1.8mm,按照定点、定时、定质、定量的要求投喂。池中每亩水面设二三个食台,饲料投于食台上,以利观察鱼的摄食和检查饵料剩余情况。投喂量随水温高低而变化,水温在15~25℃,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3%;25~30℃为3%~5%;30℃以上则少投或不投。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上午投喂日饵量的30%、下午为70%,一般每次投喂量以一二小时吃完为宜。
4.日常管理。泥鳅喜肥水,应根据水质情况适时适量追施腐熟的鸡、鸭粪等有机肥,将肥料用麻袋或编织袋装好浸于水中。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观察泥鳅摄食和活动情况,发现鱼病及时诊治。定期检测池水理化因子,通过加注新水和施追肥等改善水质,保持池水透明度20~30cm。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并在池角施入牛粪、猪粪等厩肥,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通联:413100,湖南省沅江市琼湖路109号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