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城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技术

2017-02-02项城市植物保护检疫站李民

河南农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扬花赤霉病喷药

项城市植物保护检疫站 李民

项城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技术

项城市植物保护检疫站 李民

小麦赤霉病,又称红头瘴、烂麦头,是潮湿或半潮湿麦区的主要病害,也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变革、水肥条件的改善和气候异常变化的加剧,小麦赤霉病在项城市呈逐年加重趋势,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增加,发生程度加重,影响小麦生产,致使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尤其是染病籽粒中产生的DON 等真菌毒素对人畜的健康也有较大影响,给广大种植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小麦赤霉病在项城市已成为常发性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特别是2016年小麦赤霉病在项城市大发生流行造成严重危害,损失较重。全市发病面积达到4.5万hm2,产量损失达4.216万t。笔者对项城市2010以来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找出了该病发生规律和近年来加重的主要原因,现总结如下。

一、项城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

2016年,项城市小麦种植面积7.1万hm2,主推品种为周麦系列、百农207、众麦1号等,占全市麦播面积的90%以上。

由于天气自然原因,特别是4月16日、19日、20日、21日、23日、26日几次降雨,其中西南部李寨、三店、秣陵、孙店等乡镇降雨量偏多,正是小麦扬花期,高温高湿十分有利于赤霉病的侵染,造成赤霉病大发生。

据项城市农业局植保站抽样调查统计,小麦赤霉病2016年发生情况是:全市病田率80%,平均病穗率14.6%,最高病穗率80%。全市东部、北部郑郭、王明口、官会、付集及5个办事处较轻,平均病穗率5.5%,西部、南部孙店、三店、李寨、秣陵等镇较重,平均病穗率23.6%,个别地块达50%。

2012年,小麦赤霉病在项城市严重发生,发生面积达2.38万hm2,平均病穗率为 4.7%,最高病穗率为75%,病田率为80%。2013—2015年小麦赤霉病在项城市连续3年发生较轻,平均病穗率为1.2%~1.5%。2015年小麦齐穗扬花灌浆期间有3次有效降雨,是夜间下雨,白天晴,小麦麦穗上没有残留水珠,赤霉病没有大发生流行。

二、小麦赤霉病病害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

(一)气候条件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病害,气候条件是引起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它既影响病原菌的生长、发育、繁殖、侵染和危害,又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及抗病性。特别是小麦齐穗扬花灌浆期的大雾、雨日、雨量、温度(在连续高温条件下,当气温在15 ℃时,潜育期需7~8 d;当气温在18~20 ℃时,潜育期需4~5 d;气温在25 ℃时,连续36 h高湿度,发病最快,潜育期只有2 d)等气象因子与发病关系极为密切。在小麦齐穗扬花灌浆期雨日多,雨量大特别是抽穗扬花期若遇连续2~3 d阴雨天气发生就重,反之则轻。2012年和2016年就因该因素影响发生较重。如2016年4月16—26日有4次较强降雨,整个小麦抽穗扬花期间田间湿度大、温度高,十分有利于赤霉病子囊孢子的释放和侵染,而且连续的阴雨天气造成没有时间喷药,等天晴后施药已经晚了,致使防治效果差。

(二)群众重治轻防,防治意识差,防治水平低

一是群众习惯只注重治虫不重视防病,不见病不打药,没有预防意识。二是科学防治水平较低。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家中留守的是老弱病残,文化水平低,接受科学技术能力差,记不住啥药治啥病,做不到科学防治。

(三)菌源量充足

近年来,项城市大部分农田为小麦和玉米连作,随着秸秆禁烧,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使田间玉米残体增多。赤霉病病菌是一种兼性寄生菌,同时能在玉米、油菜、棉花、芦苇等残留根茬及秸秆上腐生,病菌能越夏越冬。病菌初侵染来源很广,主要是土表的残留玉米根茬上产生一堆堆细小的紫黑色颗粒(手不易抹掉),是该病菌的子囊壳。作物秸秆病残体及田间地头杂草有大量的赤霉病病菌,菌源量充足,为小麦感病提供了条件。据调查,玉米秸秆还田麦田比大豆茬麦田赤霉病发生要严重。

(四)施肥技术与播种期

因近年来土壤板结 ,整地质量差,为保证有足够的基本苗,播种量不断加大,再加上施肥不科学,偏施氮肥,导致小麦群体大,麦苗旺发,迟熟贪青,有利于发病。一般情况下,小麦从抽穗期至成熟期均能发病,而以扬花期最易感病,抽穗后的5~20 d为危险期。一般花期感病,灌浆期到乳熟期发病,由于赤霉病病菌侵入危害时间有早有迟,小麦受害程度就有轻有重,侵入早的麦粒不能形成,侵染迟的麦粒虽能形成,但受害后不能正常灌浆,出粉率降低。如扬花灌浆期与阴雨高温天气相吻合,发病重;反之则轻。

(五)主导品种抗性差

项城市推广的主导品种为周麦27、周麦26等周麦系列,在全市种植面积达50%。主导品种在品种抗性鉴定上均感赤霉病。

三、防控技术

(一)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如郑麦0943等中感赤霉病品种。二是根据品种特性,适期适量播种。三是深耕灭茬 ,深耕细耙,消灭菌源。四是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合理增施磷肥、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二)加强预警功能

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注意天气变化。如短期天气预报气温比常年高1~2 ℃,雨日在3 d以上时,可预报病害属早发严重型。在未来3~5 d即可出现病穗,对扬花灌浆期内又可能遇到连续下雨的品种或田块,抢在雨前喷药保护。如天气晴好稳定,或气温低于13.5 ℃时,喷药可适当推迟或不喷。只有将病虫测报和农业气象结合起来,才能准确预测预报小麦赤霉病,才可以为药剂防治提前做好准备。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小麦赤霉病的严重危害。因此,大流行年份,各级政府都要将赤霉病的预防作为要事来抓。农业部门要宣传和推广科学的防治技术 ,提高防治质量 。

(三)药剂防控

据近几年的试验实践,防治小麦赤霉病应选择内吸性强的杀菌剂。第1次施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注意天气变化。如温度15 ℃以上,未来雨日在2~3 d或者有雾时,每667 m2可用43%戊唑醇20 g或50%咪鲜胺锰盐20 g或25%氰烯菌酯100 mL对水30 kg喷雾预防。对扬花灌浆期内可能遇到连续降雨的品种或田块,抢在雨前用以上药剂进行2次喷药保护。如天气晴好稳定,温度低于15 ℃时,喷药可适当推迟或不喷,确保做到发生流行前。若气候条件适宜赤霉病病菌的发展,应在用药后7 d进行第2次喷药,以控制赤霉病的发生和危害。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如喷药后遇雨,则需雨后补喷。以上药剂可交替或复配施药,防效更佳。在小麦赤霉病的防控上,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原则。

猜你喜欢

扬花赤霉病喷药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果树喷药巧时期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高温天气果园喷药有“四大禁忌”
桃花雪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经过
谁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