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思考

2017-02-02战秀梅刘侯俊杨劲峰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专业型培养目标硕士

李 娜,战秀梅,刘侯俊,王 月,杨劲峰

(沈阳农业大学 土地与环境学院,沈阳 110866)

我国于1991年正式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但报考专业型硕士时要求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为克服专业型硕士过少、学术型硕士过于理论化而实践太少的问题,教育部于2009年设置并招收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同时减少招收学术型硕士。2016年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分开考试、划定分数线。专业型硕士(简称专硕)是为满足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而设立的学位,它与学术型硕士的区别在于不过分注重学术研究,重点为专业领域培养应用型人才。随着现代科技创新的发展,农业作为我国第一产业也进入创新型农业的发展轨道,具备一定科学基础和专业知识及探索新知识、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愈来愈受到关注。因此,注重农业院校专业硕士创新能力培养,充分与农业生产实践相融合,符合农业类专业硕士的招收目标和未来创新农业的发展需求。现就涉农专业型硕士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加以探讨。

1 农业类专业硕士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培养目标中缺乏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专业学位的定位是培养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及特定职业高层专门人才,目标是培养各领域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高校研究生培养目标实际上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故大部分高校均依据国家定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来制定本校的培养目标。例如,某高校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是:为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应用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及复合型人才。然而,在我国大力倡导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的大背景下,在社会经济和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今天,那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是社会所急需的人才,上述专硕培养目标明显滞后于社会需求。

1.2 导师对专硕创新能力培养动力不强

全日制专硕培养大多采用双导师联合培养的方式,即校内导师+校外导师。校内导师重点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体系;校外导师重点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专业问题能力。但在实践中,优秀的校外导师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专硕学生得不到有效指导,有的校外导师甚至形同虚设,因此,许多专硕生培养往往主要由校内导师来完成。大多数科研院所及高校研究生导师的科研能力较强,但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相对薄弱,难以有效指导专硕生开展应用性和实践性研究。此外,导师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科学研究、完成课题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在创新方面更侧重于学术创新,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上偏重于博士和学术型硕士生。专业硕士学制较短,上课占用时间较长,对导师科研工作尤其是创新性研究方面协助较少,因此,部分导师并不重视专硕创新能力的培养。

1.3 专硕学生本身创新意识不足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大多是本科应届毕业生直接考入硕士,实践基础相对薄弱,缺乏自觉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理解创新源于实践的基本原则。部分专硕生只希望顺利毕业拿到学位,而对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探索精神,不愿意深入到导师的科研工作中,缺乏创新能力根植于科学实践的认识。

2 农业类专业硕士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2.1 规范培养目标,建立专硕创新培养机制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专硕生不仅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创新精神。2005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因此,高校应将专硕生创新能力培养纳入培养目标方案,针对农业类专硕生培养主要面向农业产业部门需求、培养专业型人才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基本环节,重点突出技术层面的创新能力培养。对专硕生的毕业要求要体现创新的重要性,尝试以新技术、新专利、新设计等形式作为毕业要求指标,将学生是否具备创新能力纳入毕业资格考评体系,着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结合应用能力,实现专硕生培养目标。

为了加强专硕生创新能力培养,建议相关高校要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科研环境,建立与学术性硕士不同的奖助学机制。专硕生可以通过创新基金项目、参加竞赛、评奖等途径获得奖助,激发其创新热情和潜能。鼓励专硕生组建创新团队、管理科研课题,更加注重新技术、新发明、新专利、新产品等创新成果指标,培养学生创新毅力,增强学生创新信心。

2.2 注重校内导师培养和校外导师遴选,建设具有创新意识的导师队伍

导师自身科研素养和创新水平的高低,是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导师水平高低和投入多少精力,对专硕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一是要鼓励并支持专硕导师开展前沿性课题研究,着力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这是培养好学生的前提。二是要求导师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三是尽量为专硕导师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可以邀请其他高校优秀专硕导师、企业高层次人才及专业培训机构来校培训,或组织导师深入企业调研参观,带动教师走入科研终端,激发导师深层思考,实现科研与实践的有机链接,提高专硕创新能力培养水平。目前,大多数专硕导师是经过学术训练的博士,其专硕培养经验主要来自亲历过的学术型培养,因此,对于他们而言,也应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并转变培养学生的思路。同时,高校应进一步完善专硕生导师遴选制度,突破现有制度模式,在企业或事业单位里遴选具备指导专硕生能力的人员担任专硕导师,并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考核机制,调动校外导师参与专硕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性。

2.3 重视实践教学,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创新意识

专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个性是创新的源泉,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专业个性和特性,这对专硕生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例如,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硕生,应着重培养并提高其利用农业资源的主动实践能力,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强,并能解决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在农业资源与环境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倡导建立多元化、个性化、开放型的课程体系,更加重视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开放性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向本领域水平较高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多学习多借鉴,结合实际,总结经验,提高专硕生培养水平。增加实践课程,充实实践内容,注重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有机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和互为补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侧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链接,通过精选案例分析、实践训练、案例研讨等方式,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糅合,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采用启发式提问,布置开放性课题,借以训练并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打牢坚实理论基础,加强综合应用能力,在教与学中融入创新理念,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4 促进学科互融,提升创新能力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一方面向纵深发展,推动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目标上升到新的水平;另一方面向广度拓展,由单一的种植业向农林牧副渔多业并举方向拓展,向产业化、规模化、国际化推进。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亟需多学科知识互通互融的创新型人才,这就对农科类专硕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高校应抓住机遇、搭建平台,加强学科之间交流,促进不同学科协作,加深学科交叉互融。实践证明,学科交融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有助于大幅提升专硕生的创新能力,开阔创新视野,提高实践技能。

2.5 搭建实践平台,推进产学研结合

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扎根于科学实践,这就要求在专硕生培养过程中切实加强实践环节教学,让学生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了解农业生产真实状况,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思考所做研究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校与企业创新合作平台,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战略集成了科研、教育、生产的功能与优势,把实现高校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教育模式在经济发达国家已取得巨大成功。农业院校应根据自身特色,发挥个性优势,制定产学研合作战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成果转化会、产品发布会等。带领专硕生参与科技服务,引导学生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市场需求,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产学研体系中,专硕生可以增长见识、提高创新能力,并充分利用、发挥自己的能力,回馈企业、服务社会、创造价值。

3 结语

培养农科专硕生创新型人才,需要高校、导师和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协作实现。高校应着力营造创新环境,加强校内外双导师配合指导,共同为学生提供研究和实践平台。专硕生应加强理论学习,主动参与实践,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增强综合素质,在人才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丰富自己的人生,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年轻人的努力。

[1]高文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59-61.

[2]李彬.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才需求及其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70-74.

[3]王洁,孙久厚.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73-74.

[4]李金龙.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改革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

[5]高宝嘉.农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课程建设问题[J].高等农业教育,2015(6):3-5.

[6]李志生,李斌,郭初.工科院校依托实习基地和科研项目开展产学研实践的改革探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95-96.

猜你喜欢

专业型培养目标硕士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数学课程设置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DSK—1500CT专业型直喷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