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水稻产业发展初探
2017-05-02武建
武 建
(辽宁省农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沈阳 110001)
辽宁是我国商品粮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特别是辽宁水稻生产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国家最低收购价的政策背景下,水稻产值与效益有所提升,激发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促进了辽宁水稻产业的发展。
1 辽宁水稻产业概况
1.1 水稻生产情况
1.1.1 面积与产量 水稻在辽宁省是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近10 a来水稻播种面积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比重保持在20.00%左右,水稻总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25.00%左右。2016年辽宁水稻播种面积为56.30万hm2,比2015年增加了3.20%。水稻播种面积在经历连续几年的下降后出现回升态势。详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水稻产量变化趋势与播种面积变化趋势总体一致。尽管近几年水稻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但由于单产水平呈递增态势,所以产量水平相对稳定。2016年在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双增加的作用下,辽宁水稻总产量达到484.60万t,比2015年增加16.90万t,总产量增长3.60%。
辽宁水稻种植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曾率先采用水稻旱育稀植抛秧、水稻无纺布覆盖育苗、水稻旱直播等节水栽培技术,稻田养蟹、养鱼等水田综合开发节本增效技术也得到普遍应用。近2 a辽宁省水稻单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0 kg以上,2016年平均单产为 8 614.50 kg/hm2,比 2015年增长 0.40%。
表1 2007-2016年辽宁省水稻生产情况Table 1 Rice production situ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from 2007 to 2016
1.1.2 成本与收益
1)成本分析。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辽宁省水稻种植总成本为1 668.66万元/hm2,比2015年增加了2.32%。其中,生产成本和土地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分别由2015年的66.50%和33.50%变成为2016年的60.90%和39.10%。详见表2。
在人工成本费用中,平均雇工日工资为124.40元,与2015年相比略有上升。播种和秋收两个农忙时节人工难求,日工资涨到300.00元左右,但因水稻机械化水平的逐年提高,全年水稻生产用工量在减少,导致人工成本呈下降态势。
2)收益分析。2015年与2016年水稻生产收益对比情况详见表3。
表2 2015年与2016年水稻成本对比情况Table 2 Comparison of rice cost in 2015 and 2016 /(元 /667 m2)
表3 2015年与2016年水稻收益对比分析Table 3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rice yield in 2015 and 2016 /(元 /667 m2)
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辽宁省每667 m2水稻产值达1 972.47元,同比增加237.67元,增幅13.77%。种植水稻每667 m2净利润为303.81元,利润率为17.40%,分别比2015年增加112.60%和98.63%。如果土地为农户自有而不计土地成本的话,农民种植水稻每667 m2收益可达950.00元左右,比2015年增加260.00元。
1.2 消费情况
我国稻米用于口粮消费的比例一直保持在80.00%以上,熬粥、焖米饭仍是大米的主要消费方式,很少一部分被用于制作工业食品和传统风味食品。由于居民饮食结构的调整,肉禽蛋奶等副食消费逐渐取代部分主食消费,导致近年来稻谷食用消费增长缓慢。全国粮食系统统计显示,2016年辽宁稻谷口粮消费量约369.27万t。因受饲料养殖业不振和进口的影响,玉米、小麦等谷物价格处于相对低位,导致稻谷饲用和工业用量均有所减少。2016年辽宁省饲用稻谷消费量为95.06万t,工业用稻谷消费量为5.85万t。
1.3 市场情况
1.3.1 市场收购情况 在稻谷最低收购价保持高位及物价水平整体略涨的支撑下,2016年辽宁省稻谷价格总体高于2015年,但受宏观经济增速缓慢、市场供需宽松等因素影响,涨幅十分有限。2016年辽宁水稻年均收购价为3.10元/kg,同比上涨1.29%,其中,长粒水稻年均收购价为3.14元/kg,同比仅上涨0.64%;短粒水稻年均收购价为3.06元/kg,同比上涨1.32%。详见表4。
表4 执行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各年度托市收购价Figure 4 Each year the purchasing price after implementing the minimum purchase price policy
与稻谷价格变化趋势相反,2016年辽宁大米价格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全年批发均价为4.76元/kg,比 2015年下降 0.83%;零售均价为 4.80元/kg,比2015年下降2.50%。
1.3.2 国内外贸易情况
1)国内贸易情况。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米的消费需求逐步由过去的数量温饱型向如今的质量营养型转变。东北粳米需求较为旺盛,辽宁每年有大量稻米销往国内其他省份。据国家粮食系统统计,辽宁稻米的国内市场一是北京、上海、天津等特大都市及广东、福建等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开放地区,二是与辽宁具有地缘优势的临近省份如河北、内蒙古、江苏、陕西等。2016年,辽宁向省外销售大米88.93万t、稻谷27.74万t,两者折合成稻谷数量达154.77 万 t。
2)对外贸易情况。稻米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因此,我国对稻米进出口实行计划配额管理。尽管从时间序列上看,辽宁稻米进出口年度间波动很大,但出口量、进口量占总产量、总消费量的比重均较低,对外贸易对辽宁水稻生产无明显影响。据海关统计,2016年辽宁出口大米3.27万t,同比增加150.95%,其中部分大米原产地为黑龙江、吉林。出口额为0.24亿美元,同比增加125.69%,主要销往韩国、香港、土耳其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东亚是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出口量占辽宁大米出口总量的75.00%以上。从贸易方式上看,辽宁大米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小部分为边境贸易。从进口统计看,全省进口大米2 732.39 t,同比减少71.00%。进口额为213.65万美元,同比减少68.25%。辽宁大米进口的国家比较集中,只有韩国、巴基斯坦、泰国、日本、越南、缅甸6个国家。其中,进口缅甸大米数量最多,占进口总量的45.70%;其次是泰国,占进口总量的20.80%。从进口额衡量,日本所占市场份额最大,进口额占全省进口大米总金额的31.10%;其次是泰国,占比26.90%。
1.4 政策支持情况
1)辽宁省实施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等项目,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加强粮食生产技术指导和防灾减灾措施落实,扎实开展粮食生产绩效考评工作,确保全省粮食生产稳定。2016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2.47万hm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04.13万hm2,实现粮油作物全覆盖。
2)辽宁省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持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优化农机装备,提升作业水平,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29%,其中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20%。完成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积51.93万hm2,全省实现机耕整地面积379.47万hm2,其中水稻机插面积47.35万hm2。
3)辽宁省出台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和全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开展了“粮安工程”智能化升级改造和粮食仓储物流设施项目建设,组建了辽宁省粮食产业发展集团,全力保障粮食流通平稳顺畅。全省共收购商品粮242.50亿kg,销售及转化288.50亿kg。新增20万t省级储备粮完成入库,建成农户科学储粮仓44 376座。
4)国家继续执行水稻最低收购价格政策。2016年粳稻最低收购价3.10元/kg,与2015年相比保持不变,极大保护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辽宁省此政策只在2013年和2014年启动,其他年份市场价高于政策价,政策未启动。
2 辽宁水稻产业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
2.1 水稻播种面积增加
2016年辽宁水稻播种面积比2015年增加了1.76万hm2,主因在于:一是东北地区玉米收储政策改革,稻谷在三大主粮中种植效益相对提升,农户种植稻谷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二是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有最低收购价作为保障,农民对未来稻米市场价格比较有信心,有效激发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
2.2 水稻种植成本上升
2016年辽宁省水稻种植总成本为1 668.66元 /667 m2,比 2015 年增加了 37.76 元 /667 m2。 其中土地成本上升幅度较大,2016年水稻生产土地成本高达652.00元/667 m2,个别地区土地流转费用达到800.00~900.00 元 /667 m2。
2.3 规模化生产趋势明显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水稻规模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2016年,全省农民合作社190家,其中从事水稻生产的合作社超过7家;新增家庭农场199家,其中从事水稻生产的家庭农场超过17家。另外,从事农机服务的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达19家。
3 辽宁水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种植品种有待优化
辽宁水稻生产主要以追求产量为目标,产量高的品种在水稻生产中占据主流(见表5)。虽然部分地区种植了稻花香、秋田小丁、长粒香等优质品种,但规模普遍较小。还有一些地区的农民甚至自己繁育品种,导致水稻品种不断退化,大米品质受到严重影响。
表5 辽宁省主要稻区水稻品种结构与区域分布Figure 5 Structural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rice varieties in main rice areas in Liaoning province
3.2 生产方式相对粗放
辽宁水稻生产尚停留在相对粗放的生产方式阶段,特别是小户生产,除了机械化程度提升外,节水、施肥等方式还相对落后。在耕地使用上,还存在无限制耕种、掠夺式生产问题,使水稻田得不到休养生息,加之近年来稻农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加大化肥使用量,造成土壤有机碳储量逐年下降,有机质低,土壤板结,耕作层结构变劣,土壤肥力下降,直接影响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秸秆还田、有机稻生产等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相对滞后,有些技术还不成熟。
3.3 缺少龙头企业拉动,稻米品牌建设滞后
尽管辽宁水稻生产组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种植与加工、加工与市场之间尚未很好整合,导致“稻强米弱”现象的出现。同时,辽宁稻米加工企业数量多、内耗大、品牌杂,缺少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近年来,“五常稻花香”“吉林大米”等一些外省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较大,市场影响力后来居上,而辽宁“盘锦大米”等传统品牌后劲不足,新兴品牌发展较慢。稻米行业利润较低,如果缺少品牌的高效益带动,则在国家保护价收购背景下,全省水稻种植、加工与贸易等环节很难整合,也就难以提升辽宁水稻的质量与效益。
4 发展对策
目前,辽宁水稻产业正处于稳定规模向追求效益转型的关键期,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水稻产业竞争力,保障水稻产业健康发展。
4.1 优化种植结构和品种布局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在保障粮食供应的基础上,基于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背景,加大水稻新品种推广力度,推进品种向优质、高产、高效转变。继续支持农事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壮大,推动市场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市场需求引导优质稻米品种快速推广、规模发展。鼓励科研院所与技术推广部门培育、推广一批食味好、外观靓、米质优、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的水稻品种。各稻区应结合自身条件优势,发展富硒水稻、黑稻、糯稻等特色品种,通过优化水稻品种结构,提升市场适应性,提高产品竞争力。
4.2 推广绿色生产模式,转变发展方式
以农业“三减”为着力点,着重在投入品控制上下功夫。在减肥方面,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机械化深施肥等技术,提高有机肥、生物肥及新型复合肥的施用比例,逐步替代化肥。在减药方面,要坚持防重于治,加强农艺研究,采取物理手段,优选抗性强的品种,减少病虫害发生;更新施药器械和方法,应用新型、低毒、低残留药剂,减少农药施用量。通过有效降低化肥及农药施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稻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加种植户效益,实现农业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
4.3 推进辽宁稻米品牌化建设
在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辽宁稻米产业要以品牌化为抓手,以品质提升为目标,大力推进稻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加强标准体系建设,逐步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筑牢品牌根基。其次,推动产业整合与产品结构升级,培育一批集稻米种植、加工及销售一体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以企业联市场带农户。加快开发适应终端市场的中小包装产品,加大营养、安全新产品研发,满足市场需求。第三,强化品牌保护,注重品牌宣传。既要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和企业的主导作用,又要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和引导作用。加大区域稻米品牌的培育和打造力度,发挥好协会等行业组织的行业自律及组织协调作用,展开产品品牌优势,规范水稻行业发展,避免市场无序竞争。
[1]侯守贵,隋国民,马兴全,等.辽宁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北方水稻,2012,42(5):71-73.
[2]吴乐,邹文涛.我国稻谷消费中长期趋势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5):87-96.
[3]任海,吕小红,隋鑫,等.辽宁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现代农业科技,2015(9):51-53.
[4]薛静.辽宁省水稻产业现状及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2015(11):29-30.
[5]陈亮.辽宁省水稻产业发展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10):8-9.
[6]葛立群,闫立萍,贾可,等.辽宁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辽宁农业科学,2016(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