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训练法在慢投垒球击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①
2017-02-02孙巍孟杰
孙巍 孟杰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南京 211198)
表象训练法通常又被称为念动法,是指运动员在头脑中对正确技术动作的模仿、回忆与再现,唤起临场感觉的训练方法。通过多次动作表象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心理的稳定性,使运动员能够专注于正确的动作技术,从而缩短动作技术掌握的时间。在传统的棒垒球打击技术的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还是通过传统的讲解示范,纠正错误动作等方式来进行教学;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通过机械的模仿,而对动作真正要领和关键却很难把握。因此,有必要通过对表象训练与传统训练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表象训练的实效性、规律性,推进教学创新,从而提高高校体育课堂效率。
慢投垒球运动的进攻技术主要包括打击技术和跑垒技术。在慢垒比赛中,最直接的进攻方式就是击球,而击球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进攻能力的强弱。由于投手的作用在慢垒中被削弱了,所以打到球变得容易,但如何打好球,却并不那么容易,很多优秀的棒球和垒球选手,刚开始接触慢垒的时候,却往往打不到球或者多次界外球而出局。所以慢投垒球的击球技术,也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并且要找到合理的方法进行练习,才能较好的掌握。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中国药科大学2016级慢投垒球选修课班级中随机抽取两个班,每班男生30人,平均年龄18.3岁,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经身体素质(身高、速度、弹跳)和技术测试,两个班无显著性差异。
1.2 研究时间
2017年9~11月对研究对象进行教学实验。
1.3 研究方法
1.3.1 实验法
实验设计:(以棒垒球挥棒击球技术为例)。
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两个班进行棒垒球击球技术训练,对照班以传统教学法进行,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固定化的模式:要领讲述—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实验班则把表象训练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进行:要领讲述—教师示范—表象训练—学生练习—表象训练。而表象训练的具体设计有:(1)观看棒垒球优秀运动员击球影像及图示;(2)教师点评动作要领,学生闭目体会并回忆完整动作过程;(3)结合想、练同时进行的方法,尝试进行徒手模仿。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动作技术理解的准确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动作本体感觉。两班都由笔者担任任课教师,设定教学时数都为24学时。场地器材和考核标准都完全一致。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也都基本相同。
1.3.2 数理统计法
利用统计软件SPSS,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表1 试验后两班击球质量和击球效果成绩比较(±s)
表1 试验后两班击球质量和击球效果成绩比较(±s)
组别 击球质量 击球效果对照班 78.8±9.08 72.5±8.16实验班 85.7±5.58 84.3±4.50 t 2.58 3.14 P<0.05 <0.01
1.3.3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棒垒球技术教学与训练、运动心理学、体育统计等相关书籍和论文,为本文提供了理论支撑。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经过连续24学时的击球教学训练后,专门聘请南京市资深棒垒球教练员和裁判员,依据《中国药科大学棒垒球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成果评价,评价内容是慢投垒球弧线抛打,实行100分制。两班的成绩分析如表1所示。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经过相同的教学时数,不同的教学模式,击球质量和击球效果呈现显著性差异,实验班P=0.04,对照班P=0.41。这表明在棒垒球击球训练的教学中,采用表象训练法可以让学生更快的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教学效果也更为理想。
2.2 分析
2.2.1 运动技能的形成原理
人体的一切运动技能都是在本体感受的基础上才能形成。通过本体感受器感知肌肉、肌腱、关节的状态,同时连续的反映到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不断调整与纠正,使运动技能更加协调准确。运动训练中常采用“想练结合”的方法来提高本体感觉对动作反馈调节的能力。
运动技能是由大脑皮质直接参与形成的。人体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并有其建立、形成、巩固和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规律,在本质上就是人体建立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大致可以分成3个阶段:第一,动作技能的泛化阶段。这个阶段学生主要是靠视觉和听觉,观察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全盘接受和模仿的过程,但对技术动作的内在规律并不能完全理解。第二,动作技能的分化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靠学生的回忆,教师的反复提醒与纠正,使学生体会动作的细节,初步建立动力定型。第三,巩固与自动化阶段。通过前两个阶段的作用,学生已经基本上可以依靠思维指导,准确、优美地完成技术动作。这个阶段是意识和肌肉配合的高度统一,动作也逐步自动化,也就是大家经常所说的无意识阶段,是动作技术的最理想阶段。但这个阶段的出现就需要表象训练和肌肉训练长期的磨合才能够达到。
2.2.2 表象训练在慢投垒球教学中生理学分析
人体外界所受的刺激,通过感受器传到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质细胞强烈兴奋,并同时以“痕迹”的方式存在于大脑皮层中。在体育教学中适当运用表象训练,可以把原本较复杂的动作技术通过在大脑中进行连贯的假想示范来进行感知和强化,再通过反复的动作刺激和语言提醒,加深对规范动作的感知理解,最终达到加快建立动力定型的目的。
2.2.3 表象训练中需注意的问题
表象训练和动作训练要交替进行。要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动作训练一定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动作训练是基础和保障,表象训练是对动作训练的必要补充。表象训练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教师需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感官通道感受技术动作。例如在慢投垒球击球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表象自己做完整挥棒击球动作的图像,通过本体感觉来同时表象挥棒的肌肉感觉,通过听觉来辅助强化表象球棒接触垒球时的声音,从而从多个感官通道强化动作技能的形成。
表象训练要回忆最理想、最正确的动作技术。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结合电化教学,教学前先组织学生观看专业运动员的正确技术动作的影像资料,然后再进行表象训练。例如,慢投垒球击球技术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优秀运动员的慢动作回放:挥棒击球时基本就是用下半身旋转,将球棒与地面平行击出。教师提示动作要领:先转动腰部,利用身体旋转的离心力带动球棒挥动,下半身旋转力量越强,球棒击出的力量也就越大。当学生在大脑形成清晰的动作流程后,再让他们表象击球的完整动作。为了便于教学,通常把击球分为引棒、伸踏、转体下棒、中球延伸5个阶段。在学生看完影像后,教师进行细致讲解,然后让学生放松身体,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在熟练地运用正确的动作进行挥棒。
3 结语
通过12周共24学时的教学实验,在表象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中,我们得出:在慢投垒球击球技术教学中,恰当运用表象训练法,能够促进学生对动作要领的掌握,加深动作印象,缩短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1]张力为,任来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覃朝玲,唐东辉.体育统计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王俊,张天峰,郭雪奇.慢投垒球教程[M].东华大学出版社,2012.
[4]田麦久,刘大庆.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