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体育意识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①

2017-11-26蒋翠娥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4期
关键词:意识幼儿园幼儿

蒋翠娥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 湖南吉首 416000)

体育意识是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前提,也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关键,而幼儿园时期是学校教育的起点阶段,这一阶段是形成各种意识的关键启蒙点。该时期体育意识的培养是能够伴随孩子一生的,良好的体育意识会让幼儿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好的运动体验,并养成好的体育习惯,最终为终身体育打下夯实的基础。

1 意识及体育意识

心理学中认为意识是生物体基于对外界的感知,从而通过各个接收器官形成脑电流传送给大脑的一个电流交换的表现;这样的表现被储存在大脑分管记忆的区域;反复接触同一个事物,会重复刺激产生相同的脑电流,从而刺激大脑中记忆部分中的以往意识,这也就形成了记忆,因此意识也是形成记忆的基本组成部分。

对于“体育意识”,心理学角度是指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体育运动总的认识和看法[1]。陈荔妮认为可以把体育意识界定为人们对体育的总体认识,是人们对体育的整体知识体系在头脑中的反映。其外部表现是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等[2]。

由此可见,体育意识是一种心理活动,任何人的体育意识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相互作用,通过社会环境持续不断的影响,通过大量的体育实践活动而逐步形成的。

2 幼儿阶段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

幼儿阶段是指3~6岁的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的一个时期,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健康这一指标有明确的规定:身心状况、动作发展及生活习惯于生活能力。也就是说幼儿园时期的必要刺激可以让幼儿有好的体育意识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孩子发育的一个黄金时期,也是孩子大脑快速发育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各方面的认知学习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模仿欲,因此这个阶段是意识形成的开端,也是习惯养成的好时期。

体育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涯中的不同阶段,那么幼儿阶段则是这一阶段的起点,正确的体育意识会让学生形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自觉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还能坚持不懈地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并且把参与体育活动变成一种生活习惯,不管是学生时期还是进入到社会后,仍能自觉主动地积极参与体育健身运动从而形成终身体育健康观。

幼儿时期是启蒙也是开始,抓住这一黄金时期种下一颗好的种子,就会事半功倍,因此幼儿阶段体育教育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每个幼儿一生的体育意识的培养和身体的健康。

3 幼儿体育意识培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幼儿园重视程度与课程的开展是前提

在这个重视分数的年代,体育一直以来都是被高看却被忽视的课程,大多数人或许仅仅因为升学占据“一定”的分数而被迫参加。近些年不少专家学者对中国青少年体质进行研究对比发现体质不断下降,体育又一次站到了新的高度被重新审视。国家对于体育锻炼有了更多的标准,对于幼儿体育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前教育对于健康领域是有明确规定的,要让幼儿锻炼身体的同时养成好的习惯并促进他们的社会化。那么幼儿园就应该根据规定开设一定的体育活动教学。就目前而言体育在幼儿园中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据走访了解尤其是中小城市大多数的幼儿园以私立为主,它们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会开设很多文化课程让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而对于体育教育却被边缘化,更别说开展好体育教育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幼儿的体育意识。当然这与场地器材及专业教师缺乏有一定的关系,但如果幼儿园重视起来,这些应该都是可以克服的。

3.2 场地器材是体育意识培养的物质保障

体育教育的好坏取决于有没有上课以及上好课。有没有上课又与体育教师、体育场地、器材相关。而这要求幼儿园必须要设立相应的课程学习。我们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幼儿园想要开展体育活动就必须有场地器材和教师,我们通过走访可以得知,多数幼儿园都没有良好的运动场所以及专门的体育教师。没有开展适当的体育活动及体育课又怎么能让孩子得到运动体验,体育意识的培养就显得非常苍白。

3.3 幼儿体育教师是幼儿体育意识培养的核心力量

我们会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由此可见教师的力量多么强大。教师是整个课的核心领导,教师自身的体育素养、体育知识技能储备以及教学技能是影响幼儿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因素。

据走访调查得知,幼儿园的小朋友很喜欢男教师上体育活动课。这与幼教老师多数为女老师,同时男体育老师给幼儿的感觉会是高大威猛,阳光向上有关。但是教师不能光靠形象,而应该是通过自身所学开展好体育教育活动,让幼儿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其中,并在体育活动中让幼儿获得好的运动体验。久而久之,幼儿体育教师就能够通过自身健康的形象并且能够在体育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学会一定的体育技能与知识,在不断熏陶下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及好的运动习惯。

3.4 家庭因素是幼儿体育意识培养的辅助力量

幼儿虽然开始接受幼儿园的教育,但是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每个幼儿都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第一次抬头,第一次微笑,第一次坐立,第一次行走……这些都是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结果。很多时候,幼儿老师会从幼儿的某个习惯和态度就可以了解幼儿的家长及家庭的习惯和态度。可见,家庭教育对幼儿的重要作用。

家庭成员对体育的认知反映在家长对体育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储备以及对体育的热爱程度,如果家庭中体育氛围浓厚,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爱好的运动项目并且能经常性的进行锻炼,那么他们的孩子也会在这样的环境中熏陶并被影响。在孩子的心中就会有体育运动的冲动与行动。这其实就是最初的体育意识萌芽。那么孩子就会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

4 幼儿体育意识的培养对策

3~6岁幼儿阶段的体育意识培养是开端,这个阶段的体育意识培养是贯穿整个幼儿园阶段,因此好的开始是十分重要的。

4.1 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初步形成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是在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相互作用,通过社会环境持续不断的影响,通过大量的体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幼儿园就应该严格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安排幼儿的体育活动,如晨练、课间操,体能课,户外活动等。不能因为场地、器材、教师等情况而减少或干脆停止某些体育活动;幼儿园还应该在比较显眼的地方进行运动画报、运动墙的设计,让幼儿每天来园、离园都可以看到醒目的运动画面,激发他们的运动激情;幼儿园还应该经常性的举办一些体育活动的比赛,让幼儿在比赛中获得一定的运动体验和情绪体验。

家庭体育氛围也是不可或缺的。幼儿园还应该对幼儿的家长进行必要的宣传,让家长知道体育不是简单的身体锻炼而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础,让幼儿知道体育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促进人的社会化。家庭教育是幼儿阶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相对幼儿园教育更加灵活、更具连续性及榜样性。家长则是家庭教育重要的实施者,家长自身的体育意识及体育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体育意识和习惯。如一个家庭经常参与运动健身和观看体育赛事,那么孩子也会在这个环境中受到好的影响,就好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如果有良好的运动健身的兴趣,自然会成为孩子的榜样及目标。因此,我们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及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及习惯。

幼儿时期的教育应该是家校合作的,家校共同合作才能让幼儿有个良好的开始。这样幼儿会有初步的认识及意识,通过家园的共同影响让幼儿形成初步的体育意识。

4.2 灵活运用场地器材,激发学习的兴趣

场地器材的缺乏并不能阻挡我们学习的热情,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人一旦对某件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幼儿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都是初始阶段,他们对于任何事物都有很大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对体育意识的培养是很好的前提,但是幼儿身心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对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却没有长时间的专注力,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内容应该注重趣味性,同时在游戏过程中灌输体育意识。

我们可以通过自制游戏道具,例如,投掷项目(掷远)我们可以合理的利用饮料瓶,把它当作手榴弹,进行抗战演练。教师统一指挥下去进行一次一次进攻。学生既有了学习兴趣,又可以在活动中学会掷远的动作,并且还可以让他们知道自己怎么扔的远,怎么扔不远,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想要扔的远就要有好的身体素质,并通过不断练习才可以实现”……这整个过程就是体育意识的灌输过程。

4.3 体育教学中应进行的品德教育及意志品质培养

体育意识的培养不光是让幼儿产生兴趣积极参加,还应该在这些活动中进行适当的品德教育和意志品质培养。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就要求越高,因此道德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幼儿的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及小组赛来让幼儿进行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教师不断进行鼓励与激励对幼儿进行教育。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让幼儿有“成功”的体验,也就是说内容的设计应该是由易到难,但是幼儿通过努力可以到达的。例如,设计一些闯关项目,让幼儿在一关一关的游戏中获得良好的运动体验,并且能够在最终征服困难,这对幼儿来说不仅是身体的锻炼,心理的获得感更加珍贵,也无形中让他有了运动可以带来快乐的一种意识。

我们在观看比赛的时候不能影响运动员及裁判,如果自己是参与者则要遵守规则并具有竞争意识;集体活动的时候要有团队合作精神,有集体荣誉感;活动的过程中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和互相帮助的意识;遇到困难有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还要有失败不气馁,继续奋斗的精神……这就对我们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家庭环境也一样,不能让幼儿在学校严格要求自己,而回到家又变回小公主、小皇帝,而是应该不管什么环境都要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

4.4 引进体育专业人才并加强教师继续教育

幼儿园女教师居多,而大多数本身对体育缺乏热情,对体育的认识也不够。幼儿园应当引进专业的体育专业人才进行体育教育活动。幼儿教师是幼儿的模仿对象,如果幼儿教师本身就是一个阳光、开朗,运动技能棒棒的老师,那么幼儿就会认为老师就是他模仿的对象,无形中他就会促使自己努力朝老师的方向去进步。他每次看到老师就会对老师所要教学的内容充满激情,跃跃欲试。

幼儿园应该加大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至少每位教师每年都应该有一次职后培训的机会;还应该在继续教育中注重幼儿教师体育教学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使教师的体育教学的技能得以提高和改善。

5 结语

体育意识的培养不是一个简单的灌输过程,它是漫长而艰巨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要通过不断的刺激和学习才能产生记忆,而意识是记忆的一部分,因此作为家长和幼儿园不应该单纯的只强调活动,而应该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好的体验,促使体育意识的形成,并且为今后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产生好的影响。

[1]严丽琴.浅谈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及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59-160.

[2]陈荔妮.素质教育与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J].福建体育科技,1999(2):14-15.

[3]张贺.学校体育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D].吉林体育学院,2012.

[4]赖昆栋.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2(3):18-21.

猜你喜欢

意识幼儿园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