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观察
2017-02-01祝秀荣
祝秀荣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十二病区,江苏连云港 222000)
目前,社会压力增加,导致精神分裂症发生率有所升高,且青壮年属于高发人群,影响了其工作与生活及家庭,需加强重视。精神分裂症主要有思维、情感、行为及感知等障碍或精神活动不协调等表现,加上家庭因素与社会因素影响,患者往往有自卑与焦虑及抑郁等情绪,甚至伤人或自伤[1]。基于此,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除积极治疗,还要做好护理干预,尤其是心理方面的疏导。为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价值,我院展开相关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0例精神分裂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2015年1月—2017年1月。入组对象确诊满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有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汉密尔顿抑郁评分不低于8分,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研究,随机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0.3±5.4)岁;病程6个月~6年,均值(2.8±0.6)年;汉密尔顿抑郁评分8~39分,均值(15.88±3.82)分。研究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0.8±5.1)岁;病程8个月~7年,均值(2.7±0.9)年;汉密尔顿抑郁评分9~37分,均值(15.69±3.77)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入院后接受健康宣教,定期组织学习,传授精神分裂症疾病及其恢复知识,针对其心理特点进行分析,重点告知药物服用重要性,叮嘱其按照医嘱服药,提高治疗依从性;尽量营造良好的娱乐活动环境,定期组织进行娱乐活动,转移注意力,改善人际交往能力。
(2)研究组患者除对照组所用的常规护理干预,还加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第一,每周进行至少1次疾病及恢复知识讲座,对患者心理特点展开分析,重点宣传用药作用及按照医嘱服药的必要性,提高治疗依从性。告知患者复发前症状,以便尽早预防与控制。第二,定期进行社交活动,通过打乒乓球、唱歌、看电影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冲负面情绪。第三,采取支持性心理疏导,和患者及其家属加强沟通交流,疏导与启发他们,促使他们宣泄不良情绪,感受家庭与护理人员的关心与呵护,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第四,采取单独面谈与集中交流的方式疏导情绪,单独面谈时需患者情绪稳定,而集中交谈则在轻松氛围下完成,每周1次,每次控制半小时左右。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PRS与IRPOS评分对比(x±s,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与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RPOS)评分进行测评,实施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9.0分析,以均数(x±s)、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BPRS与IRPO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分析见表1。
3 讨论与结论
精神分裂症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无助、绝望等负面情绪,严重情况下会偏激、自杀等,对患者的持续治疗与康复会造成不利影响,需加强重视。据文献报道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发生率在26.3~70.0%[3],可见发生率极高。基于此,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除了积极做好治疗,还要重视其心理护理干预,及时疏导,缓解或消除负面情绪,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康复效果。
我院将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处理,研究组则加用针对性心理护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BPRS与IRPO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评价结果显示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相似,张梅学者[4]针对1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组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干预组护理后BPRS评分为(20.7±4.9)分,而对照组则为(35.1±6.4)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护理后SANS评分为(45.7±5.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8.4±11.3)分(P<0.05);此外,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平均住院时间与1年复发率上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多有抑郁的原因主要较多,比如青壮年患者担忧前途无望、感受到社会的歧视与冷淡、害怕疾病无法治愈等,为此要及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获得患者的信任,了解与掌握患者的真实想法,针对患者的问题予以合理解释,找出他们的消极评价与不合理态度,分析这些评价与态度产生的原因,针对性疏导,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促进患者康复[5-6]。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实现改善个体化负性情绪的目的。同类研究中有相似的效果,而且指出心理护理干预还能改善精神症状,提高心理应对能力,避免患者精神衰退[7-8]。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服药依从性,良好的服药依从性能维持疗效,减少复发。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康复效果,值得借鉴。
[1] 金凤仙,赵建利.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 [J].广东医学,2013,34(20):3217-3219.
[2] 陈云秀.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7(4):753-755.
[3] 林琳,陈小寒,吴开文,等.心理护理在首次行经颅磁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2):127-128.
[4] 张梅.心理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25):208-210.
[5] 刘蔚玫.心理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8(1):97-99.
[6] 李秀环.系统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1):123-124.
[7] 赖小玫,秦千子,李爱平,等.社区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6):4303-4305.
[8] 徐琼,梅双燕.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