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对比分析
2017-02-01毛伟
毛 伟
(昆明市儿童医院,云南昆明 650031)
小儿疝气是一类发病率较高的腹股沟疝气疾病,少数患儿可以自行痊愈,大部分患儿需采取手术方式治疗[1]。传统疝修补术有一定的疗效,但因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安全性较低,在临床中已逐渐被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所取代。本文就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8例疝气患儿作为实验对象,采取抽签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治疗组患儿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4.2±1.1)岁。对照组患儿中男38例,女16例;年龄5个月~9岁,平均(4.4±1.3)岁。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相比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进行组间对比。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患儿行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实施常规消毒,于腹股沟韧带上方做一长度为0.8~1 cm的切口,在将腹股沟的皮下组织剥离后提出精索,钝性分离提睾肌,在游离疝囊后进行高位结扎,之后进一步游离精索,如疝囊偏小,则采用斜行横断的方法进行处理。最后用手术钳夹住切口处的皮肤后,将无菌敷贴在腹横纹切口处。
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对患儿行硬膜外麻醉,于腹股沟处作一手术切口,将患儿腹外斜肌切开,打开腹股沟管后分离提睾肌,于精索前内侧探查疝囊,在游离疝囊后行高位结扎,进行止血操作后,将精索及睾丸复位,并缝合切口。
1.3 评价标准
表1 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手术指标(x±s)
表2 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例(%)]
(1)对比两组患儿各项手术指标。统计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止痛药使用频率、术后住院时间五项指标。
(2)对比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患儿发生切口感染、切口局部麻木、腹胀、阴囊肿胀等并发症的例数,并对比其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本次治疗所得各项同类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实施t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并实施χ2检验,若P<0.05则资料间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手术指标
经对比可知,治疗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止痛药使用频率、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上述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2.2 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治疗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7%,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与结论
小儿疝气的成因是因儿童腹股沟管处的腹膜鞘状突未完全关闭,导致腹腔内的输卵管、小肠等脏器进入腹膜鞘状突,从而形成疝气。疝气患儿多会表现出排尿和排便不畅、咳嗽、腹痛、小腹坠胀等症状,影响其身体健康。小儿疝气在临床中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但因患儿年龄较小,身体未得到完全发育,生理结构比较薄弱,手术耐受性差,对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要求也更高[2]。传统的疝修补术创伤较大,会给患儿带来较大的疼痛感,且术后易产生感染、腹胀等并发症,术后恢复慢,临床疗效不够理想[3]。而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是一类先进的微创手术,其切口小,术后瘢痕小且美观,手术易于操作,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这一手术方式受到医患一致好评,已逐渐在临床中得到推广应用[4]。本次研究发现,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在治疗小儿疝气中比传统疝修补术更具优势,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止痛药使用频率、术后住院时间更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两组上述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黄仲昭的研究结果类似[5]。
综上所述,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在治疗小儿疝气中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1] 丁贵坡.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对比探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2):47-48.
[2] 胡子建.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对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J].医药前沿,2017,7(9):189-190.
[3] 黄葵.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9):60.
[4] 王月明,李佳辉,王敏华.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观察 [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6):83-84.
[5] 黄仲昭.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对照研究 [J].吉林医学,2013,34(24):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