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之声 共青团工作走进青年心灵的直通车
——以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青年之声工作为例
2017-02-01赵晓艳
赵晓艳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青年之声 共青团工作走进青年心灵的直通车
——以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青年之声工作为例
赵晓艳*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新媒体时代下,团的思想引领面临新的挑战。共青团中央开通“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直面团青关系,拉近团青距离,为团的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本文以基层团组织为例,就开辟阵地、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工作难点等方面详细阐述,介绍了青年之声在团组织引领广大团员青年成长中的经验做法。
青年之声;共青团工作;平台;资源;服务青年
作为奋斗在高校共青团一线的教师,都会有关于“80后团干部如何引导和走近90后团员青年?“的思考,并非是因为代沟,而是互联网时代下,网络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更加独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难以满足他们多元化、多层次的利益诉求,使得广大团员青年与团组织的距离感日益凸显,思想引领作为共青团的首要职责面临全新的考验和挑战。
作为一个双向互动,直接即时的交流平台,青年之声应运而生,这是共青团直面群团工作新要求,改革创新的直接体现,也是团组织紧跟时代步伐、把准青年脉搏的重要平台,是树立互联网思维、密切团青关系的有益探索和尝试,更是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和凝聚力的崭新途径。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以下简称物理学院)团委积极打造适合本专业团员青年特点的互动平台,使团的思想引领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青年之声,开辟共青团思想引领新阵地
新媒体时代下,青年之声为团组织和团员青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团组织能够更加直接地找到青年,实现了事务缠身的团干部利用碎片化时间对团员青年进行思想引领;也让团员更真切地感受到团组织就在身边,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互动方式发生了变化,团组织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变得更加亲切、更加接地气了。物理学院团委秉承“凝聚物理青年,以服务为先声,寓引领于服务”的理念,打造“互联网+共青团”的工作模式,创办青年之声·物青聊吧平台,以小吧的形象与物理青年学生畅聊成长,倾听他们最真实的心声,团青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从根本上扭转了“团找青年”的现状,激发了广大团员青年主动找团的热情,物青聊吧平台努力构筑成为了一个团青紧密的朋友圈,使共青团的工作更加深入人心。经过近两年的尝试和探索,物青聊吧平台不仅成为了我院团员青年生活、学习密不可分的小伙伴,成为共青团工作走进青年心灵的直通车,更成为基层团委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桥头堡。
二、搭建平台,整合共青团服务新资源
青年之声·物青聊吧积极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紧密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充分发挥新媒体思想引领育人和服务管理育人的功能,努力实现了“123”工程,即:打造一个新媒体集群、提供两大保障、实现三大功能。
(一)夯实基础,打造一个新媒体集群
物青聊吧平台与学院团委已有的物理青年微信平台、物青之声FM平台、物青微网站自助查询平台构建了强大的“物理青年新媒体集群”,从事务办理、成长导航到家校联系等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实现与青年学生的全方位对接,形成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全方位为学生服务的新格局。
(二)建立机制,提供团队保障和场地保障
“小吧,我要订火车票,可不知道哪天考试结束怎么办?”临近岁末,收到学生发来的求助信息,教学办公室里的小吧加班加点完成考试安排,并向同学们公布,为学生解决了燃眉之急,线下倒逼线上,督促管理工作更加“以生为本”。院党委书记、系主任、青年教师在内的专家,院团委、教学办公室、实验办公室在内的管理干部、院学生会主席、学生会新媒体部的学生干部,都是大家可亲可近的小吧。执行严格的值班制度,不间断地整理、报送和答复解决学生的问题和诉求,确保着急事务立即回,日常事务本日回,有问必答的工作模式。
“小吧,期末考试来了,有啥灵丹妙药不挂科啊?”每逢期末考试周,学生们的焦虑指数急剧攀升,小吧推出期末来袭系列活动:学霸送秘笈,老师送福利,超级学霸和你聊聊期末复习那些事,真可谓雪中送炭,帮助同学们克服考试焦虑情绪,树立考试信心。在需求导向的工作理念指导下,共青团工作真正实现了重心下移、以点带面。
我院团委创办青春聊吧工作室,作为线下服务青年学生的场所,实现线上服务向线下的延伸。提起物青聊吧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男神/女神教师季评选和小吧帮你约大咖活动了。小吧帮你约大咖,邀请教学院长、实验中心主任做客青春聊吧,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交流专业课程、实验设置等问题,一起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男神/女神教师季评选活动中,同学们踊跃为自己的男神女神投票,评选揭晓后,小吧开展“男神女神来了”活动,学生心目中的男神、女神教师做客青春聊吧工作室,回忆自己的青春故事和求学历程,分享自己曾经的青春困惑与迷茫,求学路上的选择与坚持,分享他们关于人生、梦想、奋斗、选择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思考,带给学生以饱含温度的人文关怀和人生指引,师生在坦诚、平等的环境中交流,产生更多思想上碰撞的火花。老师们通过平台与学生实时在线语音交流,共话成长,传递青春正能量,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三、任重道远,将服务青年的民心工程进行到底
青年之声·物青聊吧正成为物理学院团委联系、服务、引领青年的新桥梁、新纽带、新阵地,小吧也在成长中不断成熟。我们也深知,只有用真诚和责任赢得青年,团的工作才能实现互联网时代的真正转型。因此,要将这项服务青年的民心工程进行到底,任重而道远,青年之声平台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秦宜智同志在“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 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J].中国共青团,2015(7).
[2]杨聪.听青年之声 圆青年之梦[N].贵州日报,2016-03-31.
[3]依托“青年之声”平台打造互联网版共青团[J].中国共青团,2016(3).
[4]李若鹏.“青年之声”拉近与青年“心”的距离[J].中国共青团,2015(7).
[5]朱林森.强化服务力 提升传播力 夯实生命力 推动“青年之声”品牌融入青年心中[J].中国共青团,2016(5).
赵晓艳(1982-),女,山东东营人,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D
A
1006-0049-(2017)13-02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