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计算机交互为媒介的动画设计研究
2017-02-01宋芊芊
宋芊芊 赵 熙
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以计算机交互为媒介的动画设计研究
宋芊芊*赵 熙*
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以计算机交互为媒介的动画,将传统的动态视觉元素与交互技术相结合,呈现出全新的视觉面貌。计算机动画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本文通过以计算机交互为媒介的动画研究,阐述动画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由于计算机交互形式的动画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我们唯有将精湛的技术与卓越的艺术有机结合,创造出各种动效丰富的计算机动画。
交互的媒介;交互动效;交互动画
一、新兴的计算机交互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改变了传统媒体交互由单一传播指向用户的特性。纵观计算机交互数十年来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它其实是逐步由“人适应机器”向“机器适应人”转变的。笔者经过研究将其梳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手工操作控制阶段
早期,计算机的发展主要是由设计者本人,或者本部门同事共同操作使用计算机,那时人们采用手工操作控制,通过二进制机器代码来实现人机交互,使使用者去适应庞大而笨重的大型计算机。
(二)交互发展的早期语言阶段
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人们是通过使用穿孔纸带的方式,以此来完成人机之间的交互。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机,则是通过打卡、打字等方式进行输入输出,因此,打孔卡是最早出现的人机交互形式。19世纪末,美国统计专家霍列瑞斯(H.Hollerith)博士采用这一技术完成了庞大的数据信息的处理——针对美国境内的人口普查。这种使用打孔卡来输入数据,进行人机交互的互动方式,一直被人们沿用至1970年代。
继穿孔卡之后,计算机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出现,人机交互进入了交互命令的代码控制阶段。在这些代码中,不同层次的自然语言特性被逐渐引入,操作者辨识和记忆都更加容易。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人机交互需要通过交互命令语言来实现。虽然,计算机操作的程序员必须要记忆许多的代码命令,但是人们已经可以用较为简便的方式来进行程序的调试,由此来了解计算机与人的互动情况。
(三)GUI用户界面阶段
早在1960年代,随着高分辨率显示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键盘和鼠标的出现发展,人机界面迈入到了GUI用户界面(图形用户界面)的时代。
GUI用户界面(图形用户界面)的主要特点:包括桌面隐喻式设计、直观操作和可视化操作。其中,桌面隐喻是指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比拟成界面的组织和交互形式,通常采用办公的桌面作为界面隐喻,把图标放置在屏幕上,用户只需点击图标就能调出菜单。
由于GUI简明易学,减少了专业化色彩浓厚的输入命令行,普通用户,即使不懂计算机语言,也可以熟练使用,因此大大拓宽了用户人群。它的出现使后来的信息产业进入了空前的发展阶段。
(四)WUI用户界面阶段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WUI用户界面(网络用户界面)开始出现,其典型标志是:以超文本链接为标记语言的HTML语言以及利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以此作为基础的网站浏览器的界面设计,如微软浏览器界面和火狐浏览器界面等。此类人机交互的特点是:新技术层出不穷、发展迅速,譬如网络加速、多媒体动画、搜索引擎、聊天工具等等。
(五)数字媒体智能化人机交互阶段
目前,人机交互有两个重要发展趋势:1、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以此为支撑的拟人化计算机系统。2、基于手持电脑设备、智能手机,以此为平台的微型化计算机,其特点是随身化、嵌入化。而影响二者发展的瓶颈则是以鼠标和键盘为代表的GUI技术。GUI技术的主导不再是鼠标和键盘,而是充分利用和调动用户的多种感知系统和动作(譬如手写、语音识别、指纹识别、姿势、视线、表情等输入),与计算机环境进行交互。2003年12月5日,一项名为Heliodisplay的技术,在美国伊利诺州公开展示,该展品呈现出,一个气体屏幕,是在空气中形成的,用户通过用手指触摸悬浮在空气中的各种“图像”,以此来移动并选择图标(而不需要佩戴专门定制的手套)。这项技术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激光全息影像。这一技术的原理:通过利用热力学、电子学系统转换空气的成像特性,空气被喷射、照亮,形成气体屏幕。同时,采用激光跟踪系统跟踪用户手指的活动,来交互操控那些漂浮在空中的图像。虽然,其准确率比不上鼠标,但已经摆脱了电脑桌面的束缚,使用户能够更加自然地操控图形界面。
二、实时影像与动态生成的动画设计
此类作品往往利用公共空间进行展示,需要到场的观众与之互动。它的具体形式是:通过传感器装置,来收集空间中的各种数据,这些数据需由观众互动参与形成,经由计算机程序进行运算,由此而生成随机的图形图像或音效。
这类实时影像生成的随机图形图像、随机音效,其特点是,具有不确定性和非重复性。它们呈现的新奇效果,将数字媒体互动的特点表现尽致。
所谓“不确定”,指的是设计者的设计作品,在交互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效果是不可预测的。这些效果是计算机程序实时收集并运算后,随机排列生成的。由于作品与观众互动时,产生的信息不确定,所以,作品最终的视觉效果,也是不确定的。它是由观众参与互动,共同创作的作品,并且永不重复,观众在与机器的不断交互中,可以不断寻找着新的答案。如某互动作品,采集展出现场的氧流、观众的呼吸声纳,经过计算机程序运算后转换成电影图形,视觉效果千变万化。
所谓“非重复”,指的是作品展示出的图形、图像效果不重复。观众每一次参与互动,就会有不同的画面效果出现,颇具趣味性。譬如2006年第3届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作品《花开花落》,作品中的影像演绎了植物生长所需经历的一系列过程,如发芽、分枝、花开、花谢等。参与者可以在现场进行浇水“培育植物”,并且在即时影像中看到花儿的生长与凋落。
三、动画设计的新领域
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的数字动画设计,是动画设计发展的新领域,而伴随着以网络、电子产品为载体的交互迅速发展,交互的设计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化,交互形式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动画设计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机遇。
[1]李莉平.计算机动画——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J].科技信息,2010(14):614.
[2]高畅.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未来发展趋势展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1):30.
宋芊芊(1994-),女,汉族,浙江长兴人,浙江树人大学,本科,主攻环境艺术设计方向;赵熙(1982-),女,江苏扬州人,硕士,浙江树人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动画理论研究。
TP
A
1006-0049-(2017)13-02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