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工科高等数学教育重点在于培”才”

2017-02-01张艳维

山西青年 2017年13期
关键词:工科专业课高职

张艳维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高职工科高等数学教育重点在于培”才”

张艳维*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高等数学不是一门教会学生如何计算的工具课程,而是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遇到问题后,能通过逻辑分析,正确的把握能解决该问题的方向和方法,而对于高职工科学生的高等数学教育也是如此,培养计算,推理,分析和综合能力成为培养的重点.

高职工科;高等数学;教育现状

一、高职工科高等数学教育现状

从高等数学这门课程自身来分析,由于高中课本新课标的全面实施,高中数学无论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标明确提出了高中教材的培养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即通过每一章前言部分给出的与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相关的例子,对例子进行解读,得到基本知识,最后通过对基本知识的探究反过来又来更多的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目标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现代的高等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由此可见,高等数学教育不能再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而要紧跟高中数学的改革,延承高中数学的思想,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新的培养目标。

从工科学科方面分析,对于学习工科的学生来说,工科学科不像理科和文科类,在教授高等数学课程时,与后面专业课无关的内容老师可以选择不讲解,甚至有的文科不开设高等数学课程,工科和高等数学紧密相关,它是学生以后要学习的专业课的基础课程,尤其是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部分,工科的高等数学课程不仅给学生讲解的内容多,而且对数学素质要求更高,不仅使学生在后面的专业课学习中内容够用,并且具有一定处理问题的能力,即具有比较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关于“才”的认识

(一)关于“才”的探究

一般而言,才指的是人的学识,人的天赋,包括才华,才略,才气。而随着词汇的发展,才也有以前不久的意思,例如刚才这个词,但是这个含义和本文中才的含义已不相同。在古代,唐朝刘知己对历史学家的分析认为“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才少.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楩柟斧金,弗能成室”[1]。并认为作史三长:才、学、识,缺一不可。在这里“才”指材料的剪裁能力,“识”指见识,“学”指材料与工具。诗人袁枚把才、学、识之间的关系做了系统的总结,认为“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2]。把渊博的知识学问比喻成强弓硬弩,把才华比作搭在弓弩上的利箭——只有弓弩强劲,箭才能射得远,只有箭头锋利,才能杀伤猎物。由此可见,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个人的成长及创新过程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数学中“才”的认识

数学中的”才”是相对于数学中的学和识而言,而就数学中的才、学、识的认识,香港大学数学教授萧文强有很深刻的理解,萧教授认为,“才”是指计算能力、推理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等等;“学”是指各种公式、定理、算法、理论等等;“识”是指分析鉴别知识再经融会贯通后获致个人见解的能力[3].单是“才”“学”“识”某一方面的教授都是狭义的数学教育,三者兼顾才是广义的数学教育。数学的学习总是要经过学、才、识这三个阶段,不经过这三个阶段,就体会不到数学的味道,体会不到数学的趣味,例如,解题是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解一个问题,第一阶段必须有“学”,也就是对数学中的公式、定理、算法做到心里有数,第二阶段是“才”,在学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分析,计算,推理,综合,最后得出结论,第三个阶段是“识”,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回过头来总结这个题背后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解决更多类似的问题打下基础。由此可见,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在“学”的基础上,利用“才”,达到“识”结果的这样一个过程,也很容易发现“才”是“学”和“识之间主要的纽带,重要的桥梁”,所以,在数学的教育中“才”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

三、怎么培养学生的“才”

就高职工科高等数学而言,高等数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公式,定理,概念,一方面为专业课打基础,更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学生严谨的推理,严谨的数学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才”的体现。要培养学生的才,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才”是以分析,计算,推理,综合为一体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对于大专生而言,要有一个严谨的思维过程,必须是以高等数学这门学科为基础。首先,对课本的知识要做到烂熟于心,知道整本书每一部分的结构及每一部分之间的联系,要达到这样的程度,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堂后自己借助网络,图书馆或者别的渠道查相关的资料,再者,自己课堂后多做练习,要对课本中的概念理解透彻,看到本质,要学生自己找大量的习题在巩固,只要在基础知识熟悉之后,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产生疑惑,才能产生推理,才能解决问题。所以要培养“才”,首先要考虑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

(二)培养学生观察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大学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课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是一个指导者,一个和学生一起学习的朋友,学生应该主宰自己的课堂。学生只有自己发现了疑难和困惑的问题,才能在困惑和疑难中不断的思考,不断求解,不断的推理,最后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过程是推理的一个过程,是思维的一个过程,也是培养”才”所需要的过程。

四、结束语

高等数学教育最终目的是通过高等数学这门课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在后面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复杂多变的,不可能每一个问题我们都处理过,只要学生具有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这样一个推理思维,那么任何问题都不是问题。对于高职工科学生来说,只要先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推理,再经过一系列提高性的培养,最终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先具有了“才”.

[1]刘衍文,刘永翔.袁枚续诗品详注[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

[2]钟法,毛翰.袁枚《续诗品》译释[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

[3]何正风,高等数学教育重在培识[J].高教视野,2015(2):46-47.

张艳维(1985-),陕西咸阳人,研究生,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助教。

O

A

1006-0049-(2017)13-0281-01

猜你喜欢

工科专业课高职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