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支部建设的创新工作模式探索

2017-02-01吴行健

山西青年 2017年13期
关键词:党课学生党员支部

吴行健 张 烨

1.西安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陕西 西安 710600; 2.西安科技大学通信学院,陕西 西安 710600



高校党支部建设的创新工作模式探索

吴行健1*张 烨2*

1.西安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陕西 西安 710600; 2.西安科技大学通信学院,陕西 西安 710600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成效。在面对多元化社会,大学生存在有理想信念淡薄、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支部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支部建设内涵,通过水波理论效应促进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作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方式

党的十八大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藩镇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1]。西华师范大学的李俊曾提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中指出,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的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对大学生党员要加强党员先进行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把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高年级由党支部,低年级有党员”的目标[2]。由此可见,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对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仍旧有着部分问题,因此要创新支部建设方式,丰富支部建设内涵。

一、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目前高校党支部建设情况来看,虽然各高等学校以多途径开展党支部建设工作,并且已经进一步健全了党支部组织机构和规范化党支部组织生活。但是由于高校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方式单一化,支部建设过于形式化,于是出现部分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淡薄、党员群众路线联系不紧密、党员规矩意识较差等问题,这样会影响到党支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树立起先锋模范的先进形象[3]。

(一)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淡薄

随着社会多元素的发展,学生党员接收的信息日新月异,而18、19岁的青年期,发展心理期处于相对性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思考问题坚持用约定俗成的立场看待问题,能够意识到事物具有变化的性质,处于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阶段。因此在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建立上容易动摇或迷惑。因此可能出现有服务意识不足,理想信念淡薄、入党动机功利化等问题。价值观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4]。因此价值观的扭曲会影响到学生党员在面对党员身份时,无法将集体利益摆在第一位,同时也可能对政治生活出现抵触情绪,轻视党的组织生活。

(二)学生党员模范先锋作用不明显

部分学生党员有“入党前表现突出,入党后消极待命”的现象。由于学生党员主要分布在大三年级,即将面对着个人利益的选择,因此部分学生党员只顾个人利益,一心投入考研工作或就业。此类学生党员在学生中并没有起到模范先锋的形象。因此,党支部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的推进作用不明显。

(三)支部形式过于单一,战斗力较弱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进步,当代大学生对于党支部的认同感和在党组织生活会中的归属感愈加薄弱,支部内学生党员存在有向心力偏移和团结性缺失的情况,缺乏同舟共济,协同互助的团结意识。由于支部形式的单一,加之党员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缺失,部分学生党员在党组织生活中无法体现价值,或取得的进步较少,所以有了消极懈怠,这种情况严重的制约了党支部建设。长期以来,“模式的惯性”使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方式都成了报告会和简单的座谈会形式,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方式单一化以致学习教育的内容不能够激发党员的成就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支部的政治影响力。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举措

(一)创新教育方式,切实加强学生党建和政治理论教育

通过开展各种学习方式,保证党支部在政治理论基础上的稳固。可以采用建立政治理论学习小组,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水平。就学生党员对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等知识较为薄弱这一问题,在支部中建立了多组政治理论学习小组,将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学生都纳入到学习小组中来,各小组分别制定学习计划,每学期组织支部全体党员及积极分子进行一次政治理论测试,成绩作为考核党员是否合格的一项标准。

党员身份对于学生党员增强政治意识,明确责任义务有着重要作用。当学生党员意识到身份的重要性时,就会自觉地树立标杆形象,主动帮助支部书记建设党支部,将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推进大学生教育管理。开展系列“明确党员身份,履行党员职责”的主题系列活动,一是要求学生党员按照学校要求佩戴党徽,并成立学生党员佩戴党徽督察小组,监督党员佩戴党徽的情况。二是学生党支部为每名党员制作了党员牌,开展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联系学生宿舍的活动,并在学生宿舍制作“党员墙”。对于不能很好地起到带头模范作用的党员,支部对其教育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提请党员支部大会审议,全体学生党员根据该党员的整改情况来考虑是否允许其申请重新授牌工作,这样可以起到严肃党员监督,加强党员考核的效果。

(二)开展学生党员四级联系工作模式,联系服务群众

创新培养方式,实行链式结构模式。以水波效应理论为指导,按照“1+n+n2+…+nn”的链式结构模式在学生党员培养中和党员发展开展学习教育工作。所谓链式结构模式是指,每名党员联系同宿舍数名积极分子,建立了学生党员四级联系工作体系(即党员联系年级、班级、宿舍、个人制度),为一年级每个班配备3名以上高年级党员担任班级管理人员,协助所属班主任和辅导员,参与班级日常管理、党团文化教育和班级学风建设。为每个新生宿舍配备至少1名学生党员,学生党员联系新生宿舍为期一年。学生党员定期需要将宿舍的思想动态、日常表现、存在问题以报表的形式反馈给各年级辅导员,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帮助,而宿舍成员要对负责联系该宿舍的学生党员从各方面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回馈至支部书记,支部书记就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党员采取行为摸查、批评教育、严格管理。

(三)坚持立德树人,丰富支部建设内涵

1.创新方式讲党课

积极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创新且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党课,不在拘泥于普通教学方式。党课是保持党员的先进性、锤炼党性修养、提高能力素质、加强作风建设的大课堂。因此,创新党课授课方式对于提高党员学习党课的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实践证明,可以采用将党课搬进革命基地进行现场授课,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真实的了解红色革命历史,切身体会到革命历史上的英雄事迹,深刻的理解党史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这种创新讲党课的形式将参观认知与党课教育结合,丰富了对党史学习方式,加强了党课效率,增加了先进典型的生动教材,也主动加强了党课主讲人与党员的联系沟通。

2.占领高校网络阵地

第十八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中提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应该扩大覆盖率、强化功能、增强活力。因此占领高校网络阵地对于加强党支部建设起着有利作用。高校班级文化要不断增强网上思政工作的影响力,要积极开展网络红色教育,努力建设网络党建教育新基地,引导、建设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文化性、政治性、资源性的党建网站,实现正确的网络方式交互,增加健康网站的点击率、吸引力,开辟新的、生动活泼的网络教育形式,突出高思想、高水平的网络政治舆论,帮助大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实事求是,帮助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大学生增强识别和抵制网上不良思想意识的能力[5]。要使网站、信箱、主页、论坛、空间、微博、微信等建设要成为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新课堂,也可以更加深入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党支部创新发展与大学生综合发展的新桥梁。

[1]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12:49-50.

[2]韩正宝.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提升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J].理论观察,2014(23).

[3]王群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J].科教文汇,2016(8).

[4]徐莉.从组织行为学视角论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途径和方法[J].中国青年研究,2008(7).

[5]道客巴巴.第十八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EB/OL].[2015].http://www.doc88.com/p-7814379582477.html.

吴行健(1990-),男,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科技大学材料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张烨(1991-),女,陕西兴平人,硕士,西安科技大学通信学院,教师,助理工程师。

D

A

1006-0049-(2017)13-0212-01

猜你喜欢

党课学生党员支部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支部联建润“甘泉”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乡村党课可以这样上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乡音党课”可以多一些
《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