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仓储配送管理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2017-02-01李燕娜

山西青年 2017年13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物流

李燕娜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系,湖南 衡阳 421002



浅析高职仓储配送管理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李燕娜*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系,湖南 衡阳 421002

仓储配送管理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成效对学生物流管理专业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本文简述了当前高职院校仓储配送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高职;仓储配送管理;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物流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大,对专业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仓储配送管理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流产业链条中的基础业务之一。通过探索仓储配送管理教学方法改革理念、路径和方法,能够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指导和借鉴,也有利于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质量。

一、高职仓储配送管理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不科学

仓储配送管理是一门知识量大,实践性强的课程,因此其教学内容的结构应当体现“理论+实践”的特征,虽然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一般都兼顾了理论性与实践性,但仔细分析,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还是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由于课时数分配不合理,很多高职院校的仓储配送管理课程的实训教学内容在整体课程内容中占比偏低,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较为普遍;其次,很多高职院校的仓储配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是依据大纲和教材设置的,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导致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最后,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实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在进行实训教学环节时受制于场地、设备等原因,不少实训教学环节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岗位实操能力的作用。

(二)校企合作层次低

仓储配送管理涉及的流程多,业务复杂,实践教学难度大。要让学生掌握能够满足物流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的知识和技能,仅仅靠高职院校内的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产、学、研”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才能培养出专业技能过硬的仓储配送管理专业人才。很多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虽然意识到了仓储配送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渠道开展了广泛的校企合作,尝试了通过校企合作办学以及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徒有广度而缺乏深度,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参加企业实训的机会很多,其实学生并没有机会真正上手实操,而是停留在听企业仓储配送管理人员进行业务介绍、观摩学习企业工作流程的层次上,实际动手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

二、高职仓储配送管理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仓储配送管理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与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人员对仓储配送管理教学的思想认识不全面有很大关系,因此,要实现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就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首先,教学管理者要深刻理解实践对于学生职业技能形成的重要性,提高仓储配送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在教育资源投入、课时分配上要更多地向实践教学倾斜,并且要保证各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其次,教师要树立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基本导向的教学理念,杜绝教学内容设计闭门造车的问题,要积极进行市场岗位需求调研,主动与企业沟通,充分了解物流业的发展动态,根据社会实际需求来规划教学内容,在微观层面要保持教学内容与物流企业的仓储配送管理流程的一致性。最后,教师要高度关注物流管理学科的国内外学术研究动态,随时了解仓储配送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想方设法将其应用于自身的课程教学之中,保证仓储配送管理教学内容始终走在学术前沿。

(二)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毕业生顺利就业,还对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要提高仓储配送管理教学的质量,就要在原有的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合作领域,不断深化合作层次。第一,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问题上要深化思想认识,优化工作作风,纠正过去华而不实的校企合作方式,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与物流企业资源互补的优势,将本校的知识、智力和技术资源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资源嫁接落到实处;第二,高职院校要完善与物流企业合作的体制机制,在资源的调配、协同、融合各个层面建立起既有利于高职院校仓储配送管理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物流企业优化仓储配送管理流程和业务的“共赢”机制;第三,高职院校要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以及人才联合培养的模式,要在仓储配送管理实训教学中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确保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时能够切身体验到现代物流企业仓储配送管理业务流程,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第四,高职院校要建立起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办学以及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的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让校企合作不断朝着更高水平迈进。

[1]刘晓娜.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09):126-127+138.

[2]钱莹,胡凌.基于工作过程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设计[J].辽宁高职学报,2013(09):55-58.

[3]万玉龙,聂家林.高职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教改的探索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07):126-127+62.

[4]程继.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浅谈——仓储与配送实训教改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0(22):311.

李燕娜(1983—),女,汉族,湖南衡阳人,硕士,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区域经济。

G712;F

A

1006-0049-(2017)11-0185-01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物流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决战“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