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017-02-01王丽伟

保健文汇 2017年2期
关键词:儿科依从性护理人员

●王丽伟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王丽伟

目的:为了更好的对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方法:对我院儿科2016年-2017年收治的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各200例。对照组进行了语言沟通护理工作,观察组进行了非语言性的沟通式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医嘱依从性和接受调查绝对接受度为81%,护理满意度为89.19%。对照组的医生嘱咐、接受调查绝对接受度为35%,护理满意度57.84%。相比较,观察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的护理工作当中,能够有效的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改善,保证促使患者可以尽早恢复健康。

非语言性沟通;儿科护理;应用

沟通一般分为两种方式,非语言沟通和语言沟通两种,作为患者和护理人员传递信心和交流的一种必要手段。传统护理工作当中护理人员使用语言沟通模式和患者进行沟通,因为儿科病人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年龄小、分析问题能力不够、认知能力差的特征,护理人员非常难使用语言沟通方法进行交流,这两年以来的临床工作当中,使用非语言沟通适用于儿科患者,获得的效果比较理想,文中将重点对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获得比较好的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儿科2016年-2017年收治的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各200例。其中男性患儿190例,女性患儿210例,年龄在1~12岁之间,平均年龄6~7岁,住院天数为7~15天,保证在给患儿进行语言沟通的基础上进行非语言沟通方式,达到非常良好的护理效果。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沟通方式是语言沟通,观察组的患儿沟通方式是非语言沟通方式,非语言性沟通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1.2.1 面部表情的应用

医生和护士的面部表情是举止和行为的集中体现,与此同时,对患儿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护理工作人员表现要非常亲切、和蔼,面带微笑,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增加,将患儿和医护人员的距离感拉近。医生护理人员都要面带微笑将患儿的紧张感减少,保证患儿心情愉快,对之后的治疗有非常多的优势。

1.2.2 身体姿势

不一样的身体姿势能够对一个人的身体情况和情绪状态进行直观的表现。因此,护理人员的身体姿势要非常的合理恰当,给患儿提供了比较健康积极的信息,有效的开展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要合理使用点头、手势等身体动作对患儿和家属进行沟通,紧急情况中,护理人员要非常的淡定、不慌,不然直接给患儿和家属带来不良情绪,不利于治疗工作的进行。

1.2.3 眼神交流

护理人员要重视和患儿眼神之间的交流,使用肯定的目光给予患儿支持,将患儿的信任和安全感增加,对其不良情绪进行安抚。有研究表示,对需要注射药物的儿童需要一定的眼神关怀对其不良情绪进行安抚,保证注射过程顺利完成。

1.2.4 抚触

护理人员合理的使用抚触的方法将治疗的舒适感明显增加,利用局部抚触以及全身抚触的形式,不仅将孩子健康成长的速度加快,还可以增进孩子以及家属的亲情交流。患儿接受到比较温柔的抚摸的同时,安全感明显增加,对提升机体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有非常好的效果。通过腹部抚触的形式,刺激消化功能,将促进吸收和排泄速度加快。

1.2.5 病房的环境

孩子康复受到儿科病房环境的因素影响,温馨的环境以及适宜的温湿度、通风以及装饰等保证让患儿有家庭的温暖。将病房粉刷成淡粉色同时在房间里面加上一些儿童壁画以及卡通人物,将患儿对陌生环境的不适感和恐惧心理降低,将情绪稳定,帮助患儿恢复身体健康。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本组患者的研究数据进行了分析统计,使用%来进行计数数据,将使用X2进行检验,如果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比较明显,要使用P<0.05来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患者医嘱依从性和接受调查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医嘱依从性和接受调查绝对接受度为81%,对照组的医生嘱咐、接受调查绝对接受度为35%,观察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89.19%,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57.84%,观察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因为患儿并未有成熟的心理发育,一旦护理人员在护理的流程中频繁的进行询问直接造成患儿心理方案,对开展治疗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有关研究表示。儿童护理工作当中使用各种手势、眼神、表情等非语言性沟通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非语言沟通主要是使用眼神、面部、行为举止、外观等非语言方式将信息传递给患儿,顺利的给患儿完成护理提供良好的条件,将护患距离拉近,将患儿依从性提高。

总而言之,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当中使用非语言性沟通不但可以将护理满意度提升,还可以将护患关系改善,将患儿疾病康复速度和预后改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邢台市第三医院儿一科)

[1]郭燕玲.儿科护理中非语言性沟通的应用效果探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14:2789-2790.

[2]张迎秋.儿科护理工作中非语言性沟通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6,17:64-65.

王丽伟,护师。

猜你喜欢

儿科依从性护理人员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