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纤维蛋白原升高及PICC置管可行性分析

2017-02-01糜芳

保健文汇 2017年10期
关键词:输液工具血栓

●糜芳

纤维蛋白原升高及PICC置管可行性分析

●糜芳

目的:分析纤维蛋白原升高患者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患者输液安全;方法:正确判断患者自身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治疗工具,通过使用药物氢氯吡格雷片、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做好预防及维护措施;结果:经过一系列对策制定并实施,操作维护问题及并发症都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使安全性提高;结论:纤维蛋白原升高患者行PICC置管后无一例静脉血栓发生,静脉治疗护理操作规范执行情况乐观,依从性较好;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节省患者费用;减少感染机会,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静脉输液;输液工具;纤维蛋白原;PICC置管

1 前言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切除血纤蛋白原中血纤肽A和B而生成的单体蛋白质,是形成血栓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我国静脉治疗实践发展的情况来看:目前处于“吊瓶大国”的现状,中国输液数量远高于国际水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2004 年全球发生的 160 亿次注射中,中国发生了50 亿次,是世界最大的”注射大国”。我国 80%的住院患者接受输液治疗[1];面对繁重的输液任务,对输液工具的选择要求就更加严格。美国《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明确指出,持续腐蚀性药物治疗不适宜于使用外周静脉-短导管治疗。而我科患者均为恶性肿瘤患者,需输注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

2 输液工具选择现状与分析

2.1 中心静脉导管(PICC)

中心静脉通道器材在中国的发展史:1975年,我国用于开放中心静脉血管通道的方法是静脉切开,中心静脉血管通道器材是多次使用的粗针和硅胶管;80年代,中心静脉导管的材质为硬质的聚氯乙烯(PVC),导管有单腔、多腔,由于该材质对于某些药物的吸附,从而减少药物的效价,所以大多用在肠外营养药物的输注;90年代,开始使用前端出液的植入型输液港;1977年,我国引进使用PICC;2001年侧壁式出液的输液港(三向瓣膜式输液港)开始在我国使用;统计显示,CVC 使用率为 4%,PICC 使用率为 4.86%,输液港使用为零[2]。

(1)PICC是由外周浅静脉穿刺植入导管,使导管尖端位于腔静脉的插管,留置时间长(最长可达一年),操作简单、操作危险性低,临床广泛用于中长期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3],尤其对于需要反复多次进行静脉化疗长期输液的患者,PICC置管是安全、可靠的行为[3]。但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2)中心静脉导管优点:减少因频繁穿刺而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保护病人外周静脉,肢体活动不受限制,穿刺成功率高,不易脱出;避免化疗药物及其他高渗透性的药物外渗,从而降低患者局部组织疼痛、坏死、静脉炎等;PICC保留时间长,导管柔软,不易折断,导管最长可留置一年。缺点:并发症率较高。2014 年卫生部静脉输液行业标准中推荐:PICC宜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造影剂和血流动力学监测(耐高压导管除外)。

(3)导管维护:PICC应由专业护士护理,每周定期维护1—2次;正确的冲、封管方法:遵循SASH原则:S-生理盐水;A-药物注射;S-生理盐水;H-肝素盐水;患者自身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PICC置管一侧手臂可从事一般的日常工作(如:洗碗、扫地、煮饭);但不可提过重物品,不做引体向上、拖举哑铃等持重锻炼;注意观察穿刺处周围有无红肿、发痛及渗出,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3 临床资料

我科2014年—2016年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共有332例,其中纤维蛋白原偏高的女患者共有30例,年龄42—50岁,所有患者均为恶性肿瘤化疗病人,需留置PICC导管,输注发泡剂及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使病情得到控制。

3.1 处理方法

由具备PICC专科操作资质的护士对病人进行穿刺,首选上肢贵要静脉,导管均选择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型号4Fr,置管后由专业护士定期维护PICC导管,以免感染,堵塞等,并发症之一血栓形成的原因有3个方面,(1)血液的高凝状态;(2)静脉内膜损伤;(3)静脉血流迟缓;针对我科纤维蛋白原高的患者,我们给予患者每天一次口服氢氯吡格雷片、每天两次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叮嘱患者多饮水,并做握拳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几率,在住院期间及后期随访中,30例患者,无一人发生静脉血栓;相反,在纤维蛋白原正常情况下行PICC置管术的302例女患者中,年龄45—70岁,其中有3位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在院期间给予患者穿刺肢体制动,以免血栓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叮嘱患者多饮水,每天一次口服氢氯吡格雷片、每天三次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在住院期间复查中,患者体内无血栓形成。

3.2 体会

PICC导管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成功穿刺留置导管后,离不开细致的导管护理,所以要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无菌技术,做好相应的护理,保证治疗过程顺利进行。

4 改善静脉输液治疗工具的选择和患者安全的建议

4.1 增强护理人员对输液工具的全面认识合理选择提高治疗安全性

在现如今医疗技术发达的今天,作为静脉治疗至关重要的输液工具也是日新月异,置管技术层出不穷,告别了单一的头皮钢针的时代,多元化的选择对于静脉治疗大有裨益,同样也带来了不少隐患,不合理的选择存在率很高,有文献指出全国各医院静脉穿刺工具以静脉留置针、PICC、CVC、头皮钢针、输液港、中长静脉导管等多种形式并存,现临床一次性头皮钢针、静脉留置针普及率达90%以上,PICC、CVC、输液港、中长导管应用较少,普及率尚不足 4%[2];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S)提出的各类工具选择标准给护理同仁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执行令。首先要了解合理选择输液工具的原则:满足输液治疗需求、穿刺次数最少、留置时间最长、对患者损伤最小、风险最小。INS 标准中提出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最细、最短的导管、同时考虑患者的年龄、静脉局部条件、输液目的种类、治疗时限以及患者的活动需求。其次,在工作中熟悉掌握各类输液工具种类以及其优缺点,适用范围,穿刺考虑因素,留置考虑因素等。从知识传播开始,从而保障静疗安全,减少输液渗漏等意外事件。

5 结语本文通过对纤维蛋白原增高的患者及PICC置管应用的分析,不断总结经验,针对护理过程中发现的常见问题提早采取干预措施及处理,使并发症得到了良好的控制,PICC导管的应用减轻了肿瘤患者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的静脉反应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及带管时间长等;而在临床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有逐步取代 CVC 的趋势。所以掌握不同输液工具的特点、适应征、留置时间、及维护知识,可使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损伤。保证输液治疗质量,规范实践标准,加强职业防护,提高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输液治疗。

(作者单位:四川省人民医院友谊医院)

[1]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 [M] .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16-17.

[2]唐姣燕,黄名贵. 静脉输液工具的研究进展 [J] , 当代护士, 2012:131-132.

[3]沈建英,呼宾.经外周插管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85-786.

猜你喜欢

输液工具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波比的工具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波比的工具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巧用”工具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