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进程中都市农业发展现状与路径创新研究

2017-02-01中州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于书伟

河南农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都市生产农业

中州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 于书伟

城镇化进程中都市农业发展现状与路径创新研究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和产业活动向城市、城镇集聚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民居住和就业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尤其是给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随着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对农业生产的要求提高,都市农业就是地处城市,依托城市发展并服务居民需求的现代农业,是城镇发展的重要组成。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城镇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需求结构在不断调整,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城镇化加速推进过程中,要不断创新都市农业发展思路、路径,推动都市农业转型发展,以满足城镇居民的需要,实现农业、农民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和有机发展。

一、都市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一)都市农业的内涵

都市农业最早由日本学者青鹿四郎提出,他在《农业经济地理》中将都市农业进行了定义,分布在都市内的工商业区、住宅区等区域内,或者是分布在都市外围的特殊形态农业。主要经营奶、鱼、温室、观赏植物、蔬菜果树等生产,专业化生产程度较高,同时又包括水稻、小麦、畜牧、水产等复合经营。都市农业通过产业化、经营化经营为城市提供优质的农产品,依托于城市居民的需要,逐步与城市经济、社会、文化融合为一体,成为都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都市农业与传统农业也有着一些区别,传统农业是自给自足为基本目标,而都市农业主要强调对都市的保障和服务。传统农业主要是家庭为单元的农业耕作模式,而都市农业有观光、休闲、旅游等多元化经营模式,都市农业所具有的功能更为多元化、目标更富针对性。

中州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 于书伟

(二)都市农业的基本特征

随着我国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其在各方面逐渐成熟,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都市农业主要是为城镇居民提供农副产品,它的生产需要紧密结合市场需要,并面向市场进行生产,尤其是要结合都市区周边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经济状况,从而确定生产的产品、模式,发展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市场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生产方式的集约化。生产方式的集约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其主要脱离以前的粗放式生产模式,更加强调农业耕作的机械化、土地的规模化、粮种的优质化和维护的专业化,农业经营成本下降,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三是经营形式的产业化。都市农业突出企业、农业组织和农户之间的合作,强调利用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带动农户发展,实现农户个体经营向合作经济和企业化发展转型。让农户与企业、经济组织签订合同,由市场化主体进行组织、经营。总体而言,都市农业是面向城市、市场的农业,需要在参与市场竞争,并承担相应的市场风险,个体农户难以抵挡各种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动带来的风险,必须提高组织化水平来抵抗各种意外,而各种专业化、组织化的载体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城镇化与都市农业的互动及模式创新

都市农业与城市建设是互为一体的,城镇化促进都市农业的发展,都市农业为城镇建设提供经济基础,推动城镇快速建设,并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良好空间。

(一)城镇化与都市农业的互动关系

都市农业主要是城市周边的农业生产,通过生产、加工、运输、消费等各环节运输到城镇,服务于城镇的消费和需要。因此,都市农业依托城镇发展,在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的过程中,城镇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增加,对于农业的效率要求提升,传统农业逐步向都市农业转型,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同时,城镇化也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都市农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较高,在城镇化建设中,物流、科技、信息、金融、商贸等产业迅速发展,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了较强服务支撑,使都市农业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较高保障,实现了城市对农村、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在城镇化进程中,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都市农业直接进入到市场竞争中,农业形式不断多元化,休闲旅游、农副产品加工、农业教育、信息服务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都市农业本身的功能不断加强,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消费需求空间逐步扩大,都市农业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城市化进程中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随着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国内不同地区结合区域特色,形成了高效种养模式、市民参与模式、休闲观光模式和技术支撑模式等特色化发展途径。

1.高效种养模式。这种模式依托于当地资源特色和优质资源,从而为城市发展提供安全、多元和优质的农副产品。例如:河南省郑州市郊区农民建立农业合作组织,专门生产无公害的蔬菜,给城市的超市、市民供应。浙江杭州一些农民则利用土壤特色,生产富硒农产品和稻田、藕田养殖生态水产品等等,增强了农产品的品质,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使产品供不应求。

2.市民参与模式。就是随着市民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在市民、农场和企业之间建立起订购机制,农场采用原生态、有机的生产方式发展农业,为市民提供土地租种、产品运送等服务,直接与市民建立起有机联系。湖南衡阳的都市有机农场,市民在种养之前给农场预付一部分费用,用于产品购买,他们不定期到农场监督,并参与到农业生产中,等到产品成熟后,会定期配送到家庭。

3.休闲观光模式。这种模式是目标较为普遍的配型,也是效益较为突出的经营模式。主要利用自然景观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农村文化资源等等,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采摘农业等等,通过环境、劳动和风光来吸引游客。例如很多城市周边的农家乐、乡村休闲酒店和度假村等等都是这种模式,有些地方还设有农具博览园、独家会务区、农业科普基地等等,功能体系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4.技术支撑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依托城市的人才、技术和信息等优势,在种植、设施、种子等方面进行技术研发,通过高科技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近年来,上海、北京等一些地方通过种苗工程、温室工程、生物疫苗等研发,开发出无土栽培、自控温室等技术,转变以前的农业生产理念,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目前这种模式还没有完全成熟。

三、城镇化进程中都市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城镇化进程虽然给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由于城镇化速度过快,而我国都市农业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各种政策、机制、模式和技术还没有成熟,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专业发展规划缺乏,无序发展问题突出

都市农业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农业类型,需要融入到城镇发展的规划体系中。目前,很多城镇建设过于注重速度、规模,忽视了其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支持,尤其是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都市农业缺少专业规划。很多城镇扩张后,注重工业项目和服务业等发展,以能够快速产出效益,而近郊的农业逐步消失,被迫向偏远地区转移。有些地区由于规划缺失,经营分散、竞争力不强,使得农业生产抵抗风险能力较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而也很难为城市提供高品质的农副产品,即使后期进行规划和引导,也由于城镇本身的无序建设,很难科学对其引导,都市农业不仅难以获得城市的资源,反而在发展中受到挤压。

(二)发展环境受到破坏,可持续能力减弱

都市农业要直接为城市提供产品,多选择在城市周边区域进行发展,其需要的环境相对较高。城镇化建设多是破坏性的,尤其是随着人口向中心城区的聚集,大量的污染性、高能耗、低效益的项目被转移到城郊,这对于城郊的环境和土壤性能产生了极大破坏,而尤其对于发展本身的重视,对于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缺乏有效治理,城市周边环境日益脆弱,都市农业依赖的基础条件不复存在,农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产品的产出效能低下,难以满足城镇居民的需要,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迅速降低。

(三)农业融资渠道少,资金投入乏力

农业和工业、服务业的生产区别较大,农业生产周期较长,而且投资大、见效慢,以至于资金不愿意投入到农业中。传统农业依靠农民来进行农业生产,而农民流动性小,以土地为基本生存保障,这样也能确保基本的农业生产安全。而随着农民向城市的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减少,尤其是城郊地区农民减少迅速,而企业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其中,城市的投入比重也相对较低,农业项目不足、农业生产资金缺乏,这致使都市农业发展缓慢,尤其是在科技创新、设施建设等方面不足,很多城市的实际投入与都市农业需求不匹配,都市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四)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优势不明显

目前,虽然都市农业发展迅速,但是在经营过程中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模式,主要依靠家庭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产业化程度较低。一些地区虽然发展农业设施项目,农业硬件设施较为完善,但是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不足,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一些农业产业化项目虽然技术得到运用,但是产业的规模较小、产业链条短,这些项目多是农民个体主导,资源相对分散,难以与市场中的大品牌竞争,也很难形成规模化效应,因此市场竞争力不高。

(五)管理体制机制落后,经营方式有待创新

都市农业很多项目多来源于政府,这些项目在实施中多由政府进行引导和监督,这些项目的市场化水平不足,行政性较强,尤其是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滞后于市场的实际需要,且在经营方式上相对落后,项目的效益不高。在项目的规划和布局上缺乏科学引导,很多项目较为分散,雷同现象突出,布局无序问题突出。这不仅减低了项目本身的效益,使得项目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而且影响到都市农业的设施布局、环境建设和资源整合,不利于城镇的持续发展。

四、城镇化进程中都市农业的发展路径创新

要把都市农业发展与城镇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以往的发展和建设思路,注重融合发展、融入发展和整合发展,实现农业与城镇、工业的良性互动和有机融合。

(一)引导都市农业与城镇发展的结合

要转变传统的发展思路,将都市农业发展作为城镇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体规划中合理安排都市农业用地,为都市农业发展预留一定空间。都市农业发展规划要根据地区资源特色、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等,对都市农业进行合理布局,确定都市农业的发展重点和配套设施。要在不同区域发展不同特色的农业,近郊重点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周边地区发展科技示范型都市农业或设施农业,较远的区域可以发展大型农业、生态园区等等。同时,要把都市农业融入到城镇建设中,提炼农业蕴含的优秀文化元素,把其融入到道路、景观之中。可以通过农业主体公园建设,把都市农业的休闲、旅游、体验、教育等功能融入到市民的生产生活中,让城镇彰显地域特色。

(二)发挥都市农业环境保护功能

都市农业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农业本身发展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城市景观,提高城市舒适度。因此,在城镇建设中,可以逐步通过都市农业景观点建设,农业生态公园建设等,充分依靠绿色农业来改善城市空气,降低城市噪音,涵养城市水源,提升城市的生机和活力。要把城市绿化与都市农业结合起来,建立森林公园、园艺会所、观赏果园等等,推动绿色城市建设。在市区内可以积极探索适合于屋顶、阳台、庭院的微农业,并鼓励新建学校、小区的绿化与农业种植相结合。可以推动都市农业对城市废气、热能的利用,转化为城市的照明、电力等能量。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变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城市水资源品质下降的问题,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创新都市农业投入机制

都市农业发展需要依靠政府、企业、社会等多元力量支持,在投入主体和投入机制上要不断创新,提升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要继续加强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支持都市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纳入财政的年度考核指标,确保在引导都市农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要使得财政投入每年在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提高,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继续优化都市农业的投入结构,改善目标效益低的问题,把更多的资金、项目投入到作用突出、效益高、覆盖范围大的领域中,突出推进都市农业的基础研究、设施改善、科技推广等方面,充分发挥资金和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要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金融机构投入,创新金融产品,设立农业投资保险,加大对都市农业的扶持力度。创新企业和民间资金的参与方式,通过入股、合作和独资等多种方式进入到都市农业发展中,增强都市农业发展的社会参与度。

(四)提升都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典范,在农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需要依托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技术资源,提升其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能力。要逐步建立都市农业科技园区,加强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建立科技成果孵化器,增强成果的转化水平。引导现代的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在都市农业中的运用,推动农产品包装、流通、储藏等各环节的技术升级,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支持农户+企业+高效之间的联合,形成联合攻关机制,尤其是鼓励科研人员以技术要素参与到生产经营中。通过技术创新,改变以往初级阶段的温室大棚的生产放肆,形成高端智能化的现代植物生产车间,技术更加成熟、生产更加规范、产品更加安全,逐步打造高效、高端、安全的智慧型都市农业体系。

(五)创新都市农业政策扶持体系

都市农业发展也要依托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要建立都市农业的管理机构,负责规划制定、统筹协调、项目监管等,确保都市农业有序发展。要逐步出台一系列的都市农业扶持政策,通过税收减免、以奖代补、人才培养、基金扶持等方式,在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农产品最低价格保障制度等等,确保都市农业生产的最基本安全。加强都市农业的信息化建设,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建立交流基地等方式,为农民、企业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引导都市农业的生产。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的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建立物流基地、销售基地等等,形成适合不同规模的市场平台,为产品流通和销售提供保障。通过政策扶持和项目带动,引导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合作社,推动发展规模化的家庭农场,实现都市农业模式创新和规模化发展。

【本文为2016年郑州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郑州市都市农业科技创新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63PZLYJ206。】206

猜你喜欢

都市生产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穿越水上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