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粮食安全的隐忧探因

2017-02-01中共信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郑乃红

河南农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耕地粮食

中共信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 郑乃红

国家粮食安全的隐忧探因

中共信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 郑乃红

我国农业现代化之路“不忘初心”,就是始终重视农业,始终重视粮食生产,始终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十三五”规划刚要》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特别是我国主要农产品进口国美国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更凸显其极端重要性。

尽管这些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所谓“十二连增”,粮食自给和粮食安全保证能力大为提高,但不断暴出的粮食生产中的现象和问题也提醒我们,我国粮食安全还存在许多隐忧。2016年7月31日,《焦点访谈》在“乡土中国农村系列调查:好地怎么撂了荒”中就报道了产粮大县湖北省随县土地撂荒严重的问题。因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隐忧作一些探讨: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下的隐忧

(一)传统的依靠精耕维系高产的粮食产出模式瓦解

我国有着悠久的粮食生产传统和经验,“人勤地不懒”,通过精耕细作实现粮食生产的高产出,成为我国耕地单产较高的主要经验。由于我国耕地差异性大,特别是南方丘陵地区的耕地,土壤成分、肥力和生产力差异特别明显。因此,即使在现代农业的生产条件下,施肥、灌溉及田间管理等依然需要投入人力进行精细化管理。但由于劳动力缺乏,家庭生产模式的耕地普遍疏于管理,规模生产的耕地,在生产过程中也因为劳动力价格较高同样缺乏精细管理。这种状况必然冲销其他的生产投入,导致粮食单产的徘徊甚至下降。以施肥为例,在豫南的传统水稻产区,笔者在一片规模生产的稻田中发现,由于同等量的施肥,有些土壤较肥沃的田块,在水稻成熟期出现返青及稻穗生稻曲病的现象;而土壤较贫瘠的田块,稻穗的密度不足且稻穗短小,从而导致不能达到预期产量。

(二)“口粮田”的大量产生

农村青壮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农村出现了所谓“386199”现象,即留守农村的主要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劳动力的缺乏,加之粮食生产商品化的收入早不再是农村、农民的主要收入,许多留守家庭对粮食产量没有太大的感觉,生产的粮食够自家吃就行了,这样低投入、缺管理、低产量的所谓“口粮田”就大量产生了。这个现象其实被高估粮食预期产量的统计人员忽视了。

二、粮食生产低效益、高风险下的隐忧

(一)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和动力不足

在GDP依然作为衡量一级政府政绩主要标准的背景下,高风险、低效益的粮食生产不能成为地方经济主要的增长点,有的甚至成为经济增长的软肋和包袱,导致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和动力不足。于是,许多地方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一村一品”工程之机,大力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园艺业、观光林果业等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粮食生产的耕地面积萎缩,粮食生产的政策扶持和各项投入减少,从而使本地区的粮食单产和总产量缺少可持续增长的动力和保障。

(二)民间资本投资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不高

有专家曾经测算过,不管是旱地还是水田,在无灾丰收的情况下,耕地粮食生产的平均收益不到300元/667 m2,2016年由于粮食价格偏低,每667 m2的平均收益还要低。高投入、高风险、低效益,不仅使许多准备投资粮食生产的观望者止步,还使已经投资的那些规模经营主体失去扩大规模、增加投入的热情,有的甚至急于抽身后退。在合同不能到期的情况下,一些规模经营主体就走了两个极端:一种是减少投入,只种不管,放任生长,靠天收,靠政府补贴平衡生产中的投入;另一种是偷偷转变耕地的用途,转为非粮食生产的其他产业。可见,政府通过规模经营来提高粮食产量的预期可能受到诸多挑战。

三、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惯性下的隐忧

(一)艰苦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

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但很多农民出于对土地的传统情感,对流转后失地的担忧,以及不足以维系家庭支出的那一点流转所得,从而缺乏对土地流转足够的热情,加上承包土地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和付出,使得在一些地方,土地流转工作进行缓慢,或者是虽然促成一定规模的土地流转,但不能连成一片,其中有一些未能流转的土地,使本来应该连片规模经营的土地支离破碎。这既影响了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也使投资者望而却步,畏难而退。

(二)大量的耕地撂荒现象

农民一方面不愿意流转土地,另一方面又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投入生产,于是土地特别是耕地撂荒现象就大量发生。关于耕地撂荒,由于基层乡、村干部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导致问题不透明,还没有权威和准确的统计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现象不会是只有媒体曝光的个案,而是可能大量存在的,其中南方丘陵地区要多于北方平原地区。除了整年无人耕种的显性耕地撂荒外,隐性的耕地撂荒同样不容忽视。隐性撂荒主要表现为季节性撂荒,在一年两熟的地区,很多农户、规模经营主体,往往选择收益高的季节耕种,比如稻、麦两熟的江淮地区只耕种收益较高的夏粮作物水稻。耕地撂荒,冲击了国家耕地的保有红线,也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

(三)机械化的发展瓶颈

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规模化土地经营是机械化的前提。由于长期的小地块分割,大型现代化的农业机械缺乏用武之地,机械化的发展瓶颈日益凸显。没有机械化,土地整理、秸秆还田等农业基础性工程将无从谈起,土地增肥和中低产田改造也只是一种规划预期,提高粮食产量的任务就困难重重。

(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缓慢

提高耕地产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大力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小农意识,无责任和压力的产量预期,使很多留守农民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不以为然;小地块、小规模、小型农机具的生产方式,又会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困难。各地资料显示,在广大农村特别是农耕区,秸秆焚烧屡禁不止,耕地贫瘠化呈扩张之势,而推进土地深耕、秸秆还田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需要以大机械生产为前提。至于科学施肥、科学使用农药、科学灌溉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不仅需要基础产品、设备和政府推动,还需要提高农民素质,转变农民、农业生产的观念和认识。

保护耕地,提高粮食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既是利民的基础工程,又是利国的战略要求。要按照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做更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努力消除各种隐忧,确保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耕地粮食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珍惜粮食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