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我国大学生公民教育有效性的思考与对策
——以香港公民教育为借鉴

2017-02-01

山西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公民香港内容

秦 菲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提高我国大学生公民教育有效性的思考与对策
——以香港公民教育为借鉴

秦 菲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广义的公民教育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公民教育更是发展我国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大学生自身内在发展,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公民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实施过程存在多种问题。为此,可借鉴香港公民教育发展模式,吸收其有益做法,以期提高我国公民教育的有效性。

大学生;公民教育;有效性;香港

一、我国大学生公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公民教育起步较晚,系统的公民教育体系尚未建立。且长期以来,高校不够重视对大学生的公民教育,导致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一)大学生公民教育目标定位不明确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公民教育的主要目标应从“人”出发,并根据时代特征培养现代公民意识较强的社会主义新公民;培养新一代思想道德修养高、政治参与意识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从现阶段我国公民教育实施的现实情况来看,公民教育的目标设定比较模糊,单纯强调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并没有从现实出发,根据时代发展特征重视大学生活跃、多变的思想实际,忽略了“以人为本”的目标定位。

(二)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容体系不健全

一是公民教育内容不符合大学生的心理诉求。现阶段我国高校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而是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公共课所代替,大学生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往往也等同于德育内容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二是大学生公民教育内容较单一。虽然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公民教育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建设纳入教育体系,但单纯强调道德教育并没有完全领悟公民教育的实质。

(三)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较单一

公民教育作为一种系统、全面的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将家庭、学校、社会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公民教育普遍以学校课堂教育为主,以说服教育和理论灌输的模式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并且以考试和学分制来检验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使得大学生习得的公民教育知识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并没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香港公民教育的主要特点

香港自回归祖国后,大力发展公民教育,其公民教育在短期内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形成了一系列显著的特点。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是公民教育的核心。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上,香港公民教育注重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即重视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学校教育中,特别关注学生公民意识、法治观念的养成以及政治权利的行使。“香港政府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与自省的能力’形成学生‘能主动参与公民事务,并随时准备运用他们的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的义务’等公民素养的德育理念。”[1]

(二)多元化的内容体系

由于香港特殊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香港回归后实施的“一国两制”的政治制度,再加上地处东西方文化交融之地的地理优势,使得香港公民教育具有社会价值多元交汇的独特特征,公民教育内容也呈多元化的特点。在一项针对香港中学教师对公民教育理解的调查研究中,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民族主义教育应该成为香港公民教育的核心,同时应兼顾世界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教育等内容。他们认为香港公民教育的内容体系应是兼容并包的,这与香港这样一个国际化和多元化的社会是相适应的。

(三)生活化的教育模式

香港公民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以学生的生活事件和现实经历等为素材来设计教育内容,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工作生活、社会实践等。在每个生活事件背后都可以提炼出不同的教育素材,形成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并使之与学校系统的公民教育课程相结合,从而形成既有理论高度又通俗易懂、简单易行的教育内容,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督促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提高大学生公民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香港公民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取得的成效为我国大学生公民教育提供了参考,我们可以借鉴香港独具特色的公民教育发展模式,以期为提高大学生公民教育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重视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公民教育作为一个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独特过程,要充分考虑大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自我选择、自我塑造、和自我实现的可能性。因此,高校公民教育应借鉴香港公民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目标设定上要充分考虑大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心理诉求,注重大学生的主体建设。具体来说,高校在设计具体的公民教育课程内容或实践活动时要有针对性,应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个性与特点,深入了解学生,为个体的主体性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二)构建多元化的公民教育内容体系

一是要在现阶段重视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公民政治教育和公民法治教育内容。高校要开设独立的公民教育课程,尤其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政治教育和法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加深对我国政体、国体的认识;加深对民主、平等、自由、法治思想的了解。尤其要加深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认识,引导大学生充分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二是要在我国主体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吸收其他地区和民族优秀的文化资源,整合形成全面的内容体系。

(三)拓宽公民教育实施路径,营造全面的公民教育环境

首先,要弘扬家庭进行公民教育的优秀传统。建设自由、平等、和谐、公正的现代家庭文明,构建民主、平等、尊重的家庭环境和结构关系,家庭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和理性批判能力,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独立自主的能力。其次,要拓展社会教育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大学生生活在现实社会中,要重视和利用社会教育的力量。最后,重视网络环境对公民教育的影响。要通过微博、微信等微空间平台来大力传播公民教育内容,特别注重宣传与公民品质养成有关的内容,运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播公民教育核心内容。

[1]刘继青.当代香港公民教育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当代教育科学,2010(13).

[2]Yan Wing Leung.Nationalistic Education as the Focus for Civics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The Case of Hong Kong.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2002,3,2:197-209.

G

A

1006-0049-(2017)09-0270-01

猜你喜欢

公民香港内容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香港之旅
主要内容
十二公民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