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数学文化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作用

2017-02-01李香芬

山西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鹿泉数学知识数学

李香芬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李村镇郑村小学,河北 鹿泉 050223



谈数学文化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作用

李香芬*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李村镇郑村小学,河北 鹿泉 050223

数学这一领域的发展是众多数学家智慧的结晶。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数学文化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还剖析了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数学文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现状;作用;策略

一、数学文化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课堂是教学活动开展的载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适当引入数学文化史,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活跃数学课堂的氛围。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其自身的任务不只是简单的教授学生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运用数学文化掌握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培养顽强的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讲解与本节课数学知识相联系的数学家故事,利用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伟大的形象,激励学生向伟大的数学家学习。介绍数学家故事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来源,还要求学生学习数学家坚韧不拔的毅力,实事求是的态度,慢慢养成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三)感受数学的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数学这门学科的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简洁美;第二,对称美;第三,奇异美。其中数学的简洁美体现在数学公式、数学定理、数学语言上。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不需要太华丽、太复杂,只需要准确、简洁的阐述出数学公式、定义或者定理。几何是数学知识的一个分支,几何知识展示了数学的对称美。同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建筑、体育器材等都展现了数学的对称美。通过学习几何知识,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也便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想象力。通常情况下,数学的奇异美表现在几何形式、计算方法上。正是因为奇异美的存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全身心的钻研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大有裨益。

二、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数学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数学这门学科中包含着数学公式、数学概念等,这部分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教师要引导着学生分析、猜测数学公式的推理过程,并从中了解到数学文化的产生以及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自主探索学习方法。我们知道,小学生的身体、心理、智力等都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教师要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文化的同时理解数学知识。

我们以《多边形的面积》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本节课教学内容中包括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新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时要用到方格纸或者割补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然而,对于刚刚接触到多边形面积的小学生而言,他们面对新知识时会觉得无从下手,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探讨三角形的面积。随后,教师将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会发现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能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时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可以参考三角形的面积。在探讨梯形的面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割补法,将梯形割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此时梯形的面积就转换成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与一个长方形面积的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数学文化,让学生领悟数学公式的来源,加快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速度。

(二)数学文化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解题是学习数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从本质上来讲,解题不是简单的求解过程,而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将数学文化渗透到解题中,使学生准确分析数学题目,快速、准确的解决数学题,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当学生遇到难度较大的数学题时,学生会利用自身已掌握的数学文化来找到突破口,这样缩短了学生的解题时间,还让学生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长此发展下去,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我们以这样一道数学题为例子,即: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大同市自来水公司制定如下的收费标准:每户每月用水10吨以内(含10吨),1.7元/吨。超出10吨部分,按照2.5/吨收取。

(1)小王家九月份用水12吨,该交费多少元呢?(2)小丽家九月份交水费37元,她家九月份用水多少吨呢?第一问的难度较小,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解决。到了第二问时,很多学生被难住了。此时,教师要运用数学文化,剖析第二问的条件与问题,将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数学文化的运用便于学生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找到攻破点,这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还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数学文化在反复练习中的运用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他们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时间都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并不重视数学文化的渗透。尽管有部分教师会偶尔渗透点数学文化,但是学生却不能把握数学文化的内涵,也无法灵活运用数学文化。针对此,教师要通过反复练习渗透数学文化,引导学生分析数学文化背后所蕴藏的内涵,深刻理解数学文化。

三、总结

数学知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其要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然而数学文化在数学课堂上的运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数学素养,将数学文化的运用当作教学习惯,慢慢熏陶、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冯丽琴.浅谈小学数学文化教学实践——从提高教师数学文化素养到激发学生数学文化兴趣[J].华夏教师,2015(06).

[2]张义龙.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学[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6(03).

李香芬(1966-),女,河北鹿泉人,大专,小学高级职称,就职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李村镇郑村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G

A

1006-0049-(2017)09-0163-01

猜你喜欢

鹿泉数学知识数学
鹿泉区获鹿镇贺庄社区 党建引领促发展 乡村振兴展画卷
以山为骨 以水为魂 以文为脉 以人为本美丽新鹿泉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河北省军民融合发展的“鹿泉方案”
脱险(续写二)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