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门罗作品的生态理念简析生态文学的批判价值

2017-02-01苗松旸

山西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门罗文学批评文学

苗松旸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从门罗作品的生态理念简析生态文学的批判价值

苗松旸*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门罗作品;生态理念;生态文学

门罗作品包含的生态主题大多体现于以女性的爱与恨、友谊、婚姻、追求等平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说中的人物并不复杂,仿佛都生活在我们身边,但是小人物蕴含的深刻这里令人深思。对门罗作品的生态思想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挖掘其生态思想的价值,另一方更能使读者意识到人类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

对于地球这个大的生态系统,人和自然共处其中,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破坏自然就是伤害自己。门罗作品中的女性多数在的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平等自由,然而却在自然中获得解脱。她呼吁尊重人类与自然万物,要按照大自然的规律行事。如果“倒行逆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会自己衰亡,到那时即使再强烈的生存愿望也是枉然”。门罗的生态思想所展现的不变规律,让我们了解了她渴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愿望,也让我们看到了她对大自然的担忧。

随着生态文学的不断发展,门罗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态思想传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首先是打破了人类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使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观念深入人心。这对在生态危机四伏的社会,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反思社会危机存在的根源,并寻求在工业社会发展中妥善解决这一现状有积极意义。而生态批评在挑战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同时,营造新的文学环境,从而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其次是开拓了文学批评的新话语。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探讨数不胜数,但自然在之前传统的文学批评中,却一直处于边缘或严重被忽略的状态。批评者往往源于一种“文学是人学”的批评理念,仅仅将自然单纯的当作背景,较少真正的进行细腻的分析。另一方面,生态批评的发展把自然审美从边缘提升到醒目的地位,极大拓展了文学批评的领域。此外,生态批评还加速了生态文学的发展,自生态批评崛起开始,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关注的焦点。生态批评在为生态文学提供理论支撑的同时,激发了一大批作家生态意识,促使他们积极投身创作中,把创作生态文学视为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同时,生态批评丰富了读者的阅读视角,逐渐成为读者期待,使他们越来越能接受生态文学,并开始期盼更多的生态佳作问世。因此,在作者与读者的良性互动下,生态文学形成了积极的发展态势。最后,生态批评还可以开掘人类文明发展中所积储的丰富的生态资源与生态智慧,进一步消解当下的生态危机,营造理想的生态环境。尤其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丰富的生态智慈,可望为缓解生态危机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实现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诗意栖居。

现阶段,生态文学批评对呼吁人类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意义重大,经济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和中心。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经济利益,因此人们对利益的渴望和追求是经济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如果离开了利益和利益追求,人的经济活动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正因为如此,人类长久以来都把经济增长放在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并把人的利益尺度作为检验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在这种传统的社会发展观的支配下,人类往往只关注自身的发展,毫不顾忌地向自然索取,很少考虑人类行为可能对自然造成的破坏和危害。可以说,一部人类文明史也就是人类无情地掠夺自然的历史。然而,过去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进步及其带来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包含的一些消极后果,在当代正在以极其尖锐的形式表现出来,人类对自然的算计、盘剥和掠夺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引发了严重的人类生存环境危机。如今,如何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生态文学批评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倡明要求人们认识到:人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有利于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结构、功能和运演规律。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的生态系统,我们必须重视自然的多重价值,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1]刘培育.道、自然与人.金岳霖英文论著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2]李野光.惠特曼: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5.

[3]苏贤贵.梭罗的自然思想及其生态伦理意蕴[J].北京: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

[4]姜戎.狼图腾.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5]汪树东.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6]吴菲.姜戎用半条命著<狼图腾>.北京青年报,2004.

[7]史怀泽.敬畏生命.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8]李虹.当代文学视野下的生态文学[EB/OL].中国期刊网.

[9][美]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197.

[10][法]阿尔贝特·施韦泽.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科学院出版社,2003.5.

苗松旸(1992-),女,满族,辽宁丹东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I

A

1006-0049-(2017)09-0144-01

猜你喜欢

门罗文学批评文学
文学批评新生代专栏·刘诗宇
我们需要文学
倡导一种生命理想——论谢有顺的文学批评及其文学批评观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彼岸与此岸:门罗《好女人的爱》中的加拿大相对主义伦理观
艾丽丝·门罗小说《忘情》中的图书馆意象
文学批评史视野里的《摩罗诗力说》
我与文学三十年
门罗,一个家庭主妇的完美逆袭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