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试点成为社区治理新模式

2017-02-01

山西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网格化网格社区

黄 迪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030



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试点成为社区治理新模式

黄 迪*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030

社区正在发展形成具有地域性的利益共同体,成为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部分和微观实践,更加强调多元主体参与治理。近年来,城市网格化综合治理模式正在成为整合多元治理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模式,本文通过分析网格化综合管理在社区的具体实践,总结网格化管理这一社区治理新模式。

网格化管理;社区治理;新模式

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开始转型之际,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人民群众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以及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也更加强烈,城市社区社会职能的发挥和治理都是社会管理的关键领域,调整传统社区的结构模式,建立一套新型的社会管理模式是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趋势,网格化综合管理应运而生。

一、现实背景

(一)社区管理高要求与效益单一的矛盾

当前,社区治理中市容环境问题、违法建筑搭建、“群租”现象等成为投诉集中的领域,但现有社区管理不举不理、权责模糊、手段单一等问题显现出社区管理被动式、交叉性、单一化的特征,将无法长期满足城市居民对于社区管理的高要求。

(二)社区管理高成本与效率不足的矛盾

随着区域人口的不断富集,管理对象的流动性、管理问题的复杂性、管理资源的有限性、管理矛盾的多发性造成社区管理的成本不断推高。然而,现有社区管理依赖集中整治、依赖短期高压、刚性执法,反映出社区管理运动式、粗放性、静态化的特征,制约了管理成本的降低,表现为效率不高的特点。

(三)社区管理高风险与应急迟缓的矛盾

突发公共事件对地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较高的风险。目前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程序化、预警化程度仍显不够,预案式处置能力等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有待加强,离潜在风险的快速反应、系统处置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二、网格化综合管理的主要特点

所谓网格化,最初主要是用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后来逐渐被引用被并加以改造成为一种政府管理领域的新模式和新方法。而城市网格化管理,就是这样一种基于数字化信息管理方法,将城市基层所属区域以网格为单位加以划分,使得各网格之间能有效的进行信息的交流,资源的共享,以实现城市基层组织的扁平化和公共服务的精准化,专业化。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的主要特点为科学定域、人网合一、多元共治、综合服务。

三、上海徐家汇社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的具体做法

徐家汇社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工作的基本框架为,一个平台中心、三类区域网格、三大管理内容、三个发现渠道、三大处置机制和三类监督体系。

(一)中心平台

街道建立“1+3”的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大平台,“1”即一个中心即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3”即三套系统,包括网格化管理系统,辖区视频监控系统以及手持终端系统。

(二)区域网格

充分考虑区域功能、力量分布和场所区位,立体化、全覆盖、功能性划分网格,将辖区划分为“4+29+(-1)”的网格系统,即4个道路网格、29个居民区工作站(网格)、1个轨交地下网格。

(三)管理内容

梳理道路网格、地下网格、居民区网格这三大网格的所有城市综合管理事部件共211个小项,每类网格事部件再细分为巡查类、投诉类和管理类,形成三类网格的管理事项清单。

(四)发现渠道

借鉴联勤联动机制的广泛发现模式,引入专职网格员的专业发现方式,重视社区群众、辖区市民参与发现城市综合管理问题,建立问题发现队伍,形成专职网格员发现、兼职网格员发现和社会公众发现三个渠道。

(五)处置机制

建立“三个联”机制,一是联勤巡逻,道路网格配备若干巡逻车,民警、城管、保安每天进行联合巡逻,现场处置各类问题;二是联合整治,以民警、城管、保安等核心力量为主,其他管理部门根据需要协同组合,对辖区社区管理难点顽症问题进行联合整治,形成治理合力;三是联动管理,针对道路管理的红线边界、“门责”管理的时间盲区、涉及企业、单位的问题整改等,积极与企业、单位对接反馈,协调解决,共同管理。

(六)监督考核

建立健全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考核体系,明确三类考核方式,即中心考核、系统测评、社会评价;确定三种考核对象,即职能科室、网格员和处置队伍;形成六大考核指标,即问题的发现率、日常的管事率、处置的效率、顽症的解决率、整治的回潮率、公众的满意率,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合理奖惩。

四、完善城市网格化治理的思考

下一步,对于推进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主要有三点设想:

(一)建立三维化的综合信息查询

制作社区的三维地图,将学校、公园、商场、医院、银行、宾馆、景点、商务楼、道路、地铁口、车站、派出所、重点场所、管理力量分布、监控摄像分布、居民居住情况、公司情况等信息通过三维形式导入地图,足不出户实现社区多重信息的有效查询,为快速、有效决策,及时、准确处置提供信息保障。

(二)建立统一化的城市信息数据库

目前,各个条线、部门都掌握一定的单位、人员、实体等信息数据,但是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状态,缺乏必要的联系和互动,社区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性较差,也制约了政府综合管理功能的发挥。在联勤信息平台上,将协调整合社区管理的各项信息,实现社区管理数据的共享。

(三)建立预警化的智能视频监控体系

目前的视频监控系统大多采用录像加人工监控的模式,只能提供事后分析的线索或发挥现场指挥的有限作用。徐家汇社区联勤信息平台将改进视频监控系统软件,采取自动预警监控的模式,系统将自动通过对视频图像内容的分析来引发报警,如人流量统计、异常行为(乱设摊、流浪乞讨等)报警、人群聚集报警、斗殴行为识别等。即使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也可以及时发现各类隐患的线索。

[1]刘旺洪.社会管理创新:概念界定,总体思路和体系建构[J].江海学刊,2011(5).

[2]王名,杨丽.北京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3(2).

[3]陈东冬.从民生视角看社会管理创新的困境和有效途径[J].商业时代,2015(30).

[4]王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结构、效应及构建路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8).

[5]黄文,黄盛.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创新模式及思考[J].社会经贸导刊,2016(11).

黄迪(1989-),男,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

D

A

1006-0049-(2017)09-0123-01

猜你喜欢

网格化网格社区
社区大作战
排堵保畅良策:共享汽车+网格化智能立体停车库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追逐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梧州市:环境监管“网格化”助力环境治理“长效化”
基于曲面展开的自由曲面网格划分
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乌兰浩特市和平街为例
建房审批一站式服务 治违控违网格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