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红色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策略*

2017-02-01陈宁宁翁楚歆

山西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教育者广州红色

陈宁宁 谢 旋 翁楚歆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363



广州红色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策略*

陈宁宁**谢 旋**翁楚歆**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363

广州红色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践策略,实质就是合理运用广州红色文化资源优化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方式,通过构建课堂红色教育体系,使大学生系统地接触与学习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精髓;通过举行红色仪式教育,使大学生在严肃静穆的氛围中强化民族共同记忆和情感;通过开办红色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亲身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红色文化活动,促进民族价值观念的涵化;通过利用红色网络新媒介,促进大学生民族精神信仰形成。

红色资源;高校;民族精神教育

一、构建课堂红色教学体系

课堂教育是高校民族精神培育的主渠道。构建课堂红色教学体系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构建红色教育内容。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课程专业课和人文选修课等,作为高校民族精神教育最重要的阵地,一方面教育者要深挖广州红色文化资源与这些课程内容的连接点和切入点。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讲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章时,就可以从广州红色符号意象(中共广东区委旧址)、历史事件(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召开)、理想信念(勇于承担救亡图存的民族责任)进行切入,从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民族使命感、责任感。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这些课程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且共同作用于大学生身上。教育者公共课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形成教育上的合力,这才会使得高校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优化红色教育方法。目前讲授式的灌输手段是教育最为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这种灌输手段,使大学生群体在短暂的时间内能够系统地接触与学习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但民族精神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实现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涵化,这离不开学生内在的情感变化过程。这必然需要其他生动教育方式的参与。红色情景创设方法通过“预设”内容丰富的红色教学场景,使教育对象在情景的感染、熏陶下滋生出民族共同情感。同时,教育者除了要发挥广州红色文化资源的情景教育功能外,更重要的是让教育对象参与红色教学场景的创设,使他们以“剧情创造者”身份融入、体验和感受教育情景的吸引力、生命力和震撼力,凸显出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举行红色仪式活动教育

红色仪式是指为纪念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解放与独立的丰功伟绩而举行具有象征意义的社会活动,是传递与持续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的有效方式。通过红色仪式教育,能够增强民族精神教育的渗透力,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激励,并通过仪式的实践活动最终促使教育对象形成和深化对民族共同记忆和情感。可以说,红色仪式为开展高校民族精神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有效平台,使民族精神教育更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1]。

红色仪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红色节日纪念仪式。当然,当前我国红色节日的数量还是比较少,仅依靠国家性的红色节日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会出现教育周期较短的问题。因此学校或学生社团可以利用广州红色资源自发地创建具有意义的节日纪念活动,既使红色仪式教育周期得以延续与固定,也开辟和拓展民族精神教育的空间。如可以将每年的6月20日定为中共三大胜利召开的纪念日,发动组织学生去中共三大旧址进行参观。教育者要善于开展“现场点评”的教育方式,在学生参观过程中要适当地加入对中共三大会议召开细节、故事的叙述,使他们在这种特定的氛围下达到情感上的一致,起到一种“去异趋同”的作用,最终获得对广州红色文化的感性深刻认识。

二是,公祭英烈仪式。是指为中华民族解放独立而牺牲的中国共产党英烈们而举行的典礼或悼念活动。在达成祭奠革命先辈的目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参与者提供教育的氛围。与节日纪念仪式的氛围不同,公祭仪式所创设的是一种严肃静穆的活动场景,使学生在脑海里建构出革命先辈们的“流血牺牲”的画面,体悟到他们的伟大品格,进而油然生长出一种民族共同情感。目前公祭仪式还没有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应该在这方面下一些苦工。如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到广州烈士陵园进行扫墓,在祭拜过程中教育者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纪念活动以强化教育效果,例如组织学生在周文雍、陈铁军举行“血色婚礼”的地方“血荐轩辕亭”重新演绎这场动人心魄的历史场景,可以令原本“平面”、“静态”的教育内容转变成“立体”、“动态”的鲜活形象,促使他们在脑海中形成民族共同记忆,调动他们的真实情感,逐渐形成对民族精神的涵化。

三、开展红色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是大学生群体的主要活动场所。利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可以营造出隐性的红色文化氛围,将民族精神融化和渗透到大学生日常活动细节当中,进而教育对象在潜移默化当中获得教育的启迪和感悟。对此,学校、教育者以及学生都应该充分利用广州红色文化资源。第一,对于学校来说,应该加强红色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与利用。譬如学校可以修建“红歌舞台”、“红色电影播放厅”等满足学生不同红色文化活动的校园设施等,为学生进行红色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

第二,对于教育者来说,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广州红色文化进行相关主题的活动。如举行班际、院际的演讲比赛、合唱比赛以及辩论比赛。在这些比赛中红色文化资源不断地得以利用、再现、挖掘乃至创新,使红色文化资源隐含的民族精神价值在此过程中越发的清晰明了,越发地拨动大学生内在心弦,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涵化有促进作用。

第三,引导大学生自主组织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各级教育机构应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到校园红色文化的建设当中,进而“培养自己弘扬和践行民族精神的自觉性”[2]。这一方面可以将红色资源灌注到学校社团活动当中。如曲艺社可以开展唱红歌活动、读书会可以开展关于广州红色文化相关专题的学术讲座等。另一方面也可以组建红色文化社团,对红色文化进行加工、创造,进而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并以其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表达,增加红色文化吸引力。例如以红色“Cosplay”(角色扮演)的形式在校园进行宣传,可以改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刻板”印象,增加对红色文化的关注。

四、打造红色网络媒介新平台

现阶段,世界都处于全球化、网络化这一复杂的背景下,人类社会己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得到了普及,并且成为时下大学生最为热衷交流的虚拟场所。因此,高校民族精神教育者应该顺应潮流发展,充分利用广州红色文化资源来打造红色网络媒介平台,从而向学生传播先进、积极、正确的民族精神及其价值观念。这个过程包括以下两点:

一方面,要建立红色传统网络交流平台体系。虽然网络对于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笔者经过网络搜索调查后发现,目前广州各高校论坛BBS几乎没有“民族精神教育”的特色栏目,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QQ学习群与博客等网络交流平台依然是一片空白。这说明高校网络民族精神的传播与教育已经出现被边缘化的危险。要化解这一危机,这要求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广州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与特点,来充实、丰富高校网络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建立红色传统网络交流平台体系。譬如学校论坛的BBS中可以开拓一个“广州红色文化”专栏,从广州党史网中筛选出具有民族精神教育意义的图片、故事、记录视频等红色素材整合成一个专题系列,每日更新。并利用QQ建立全校性的红色文化教育群对其进行预告与提示,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要抢占红色新媒体平台新阵地,打造具有公信力、影响力的新网络交流平台。有学者对这些新媒体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作用评价为“如果抓不住这些新媒体平台,我们将不了解青年人的思想动向,更无法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3]。因此,我们可以将广州红色资源与当前最受学生欢迎的“微博”、“微信”网络新媒体相结合,打造出一批批在学生中具有影响力的“红色微博”、“红色微信公众号”出来,从而提升教育的传播面与影响力。

[1]杨未.论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

[2]骆军.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6).

[3]郝胜杰.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微博”的挑战[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2).

* 2016年度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立项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pdjh2016b0858)。

G

A

1006-0049-(2017)09-0043-02

** 作者简介:陈宁宁(1996-),女,广东雷州人,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15级学生;谢旋(1996-),女,广东揭阳人,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15级学生;翁楚歆(1984-),男,广东汕头人,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党团建设。

猜你喜欢

教育者广州红色
品读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红色是什么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