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雾化吸入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7-02-01李俊霞

保健文汇 2017年4期
关键词:体位雾化小儿

●李俊霞

小儿雾化吸入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俊霞

目的:分析小儿雾化吸入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并针对性采取相关措施减轻可避免因素带来反面作用,以达最佳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106例采用雾化吸入治疗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小儿雾化吸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总结防护措施。结果:通过对小儿雾化吸入的患儿雾化时间选择、体位、雾化液量和温度及雾化间隔时间和雾化后排痰等加强控制管理后,106例患儿均顺利完成了雾化吸入治疗,并在积极抗感染治疗基础上经吸入治疗后,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小儿雾化吸入操作的规范直接影响小儿治疗效果,故临床需加强对小儿雾化吸入的管理,避免人为可控因素,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小儿;雾化吸入;影响因素;对策

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将药物溶液、干粉或混悬液等药物经过雾化装置变成小雾粒或雾滴悬浮吸入直接到达病灶处,消炎祛痰,解痉平喘等局部治疗,有效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起效较快、用量少,且很少进入血液循环,安全性极高。由于雾化吸入治疗存在优势,临床呼吸系统疾病中已应用多年尤其在儿科应用较为广泛,长期应用后由于雾化吸入操作及应用不规范导致患儿治疗效果不显著,故加强患儿雾化吸入治疗过程的规范化处理有重要意义。本次对106例患儿雾化吸入治疗资料分析研究,并针对性过程出现可控因素加强管理,取得了较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106例雾化吸入患儿,男54例,女52例,年

龄为42d-14岁,平均(6.3±1.4)岁,雾化吸入治疗原因为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咽喉炎、哮喘等,均有雾化吸入治疗指征,排除合并有严重器质性病变、精神疾病患儿,均能积极配合参与,且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同意签字。

1.2 方法

从患儿准备雾化吸入治疗开始,为患儿选择最佳雾化时间、治疗体位合理化、调节雾化药物温度最适宜化,雾化剂量科学化,雾化治疗间隔时间争取最佳效果化及雾化后采取促排痰等护理措施。雾化器选择为徳维比斯DEVILBISS,美国出产品牌,可提供口腔、鼻腔、咽喉部及深部呼吸道的药液雾化吸入的治疗。

1.3 结果

106 例患儿经过有效雾化吸入治疗配合常规临床抗感染治疗等措施,取得满意疗效,一周后均顺利出院。

2 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2.1 雾化最佳时间

患儿肺部感染治疗需先用抗生素后行雾化吸入治疗,每次时间不宜过长(≤20min),若患儿做不到持续20min吸入,可间隔吸入,注意雾化时间控制,避免时间过长引发刺激性咳嗽或过度雾化引起黏膜水肿、气道狭窄导致气道阻力增加,也可造成水潴留,加重心脏负担,若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加快、面色发绀等症状,可能发生痰液阻塞,需立刻行吸痰、吸氧。若喘憋严重、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采用低流量雾化吸入时也难以耐受,则需间断进行,保持雾化器入口端与口距离,待缓解后渐渐靠近、由间断变为持续,以达最佳化痰、抗炎效果。

2.2 体位选择

患儿雾化吸入采取坐位、侧卧位效果较好,仰卧位时易发生患儿烦躁、气促症状,这由于患儿纵膈位置较高,胸腔容积相对小,当取仰卧位时,肺活量、潮气量均比坐位、侧卧位降低,易出现烦躁缺氧等表现,采取坐位、侧卧位就有效避免了此类情况,该体位时纵膈下降,增加了呼吸深度,有利于雾化液直达细小支气管。另外卧位时吸入雾化器与口呈直线,药物易流出,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对于需卧位行雾化吸入,可将床头抬高30°左右,尽可能避免上述反应。

2.3 雾化液的温度

雾化液温度需适宜,气体过冷会引起支气管痉挛,诱发低温刺激性咳嗽,加重吸入不良反应,温度过高,吸入后会引发呼吸道灼烧,导致治疗不适感,引起治疗依从性较差。有研究报道[1],采用37℃左右雾化液吸入对小儿疾病治疗为较理想温度,避免了过冷、过热引发不良反应。

2.4 雾化量控制

有研究表示[2],对于患儿雾化治疗开始大剂量吸入会引发憋气、呛咳甚至出现呼吸急促等,停止雾化待症状消失改为小剂量时无不良反应出现。出现现象原因可能为大量雾化液吸入由于幼儿咽喉部组织发育不完善,喉腔和鼻毛缓冲作用较小,故刺激症状显著。现临床雾化吸入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将所有药物吸收完,若出现刺激性咳嗽等反应,可暂停吸入给予清水饮用,待症状消失后继续治疗,效果较好。

2.5 雾化吸入间隔时间

由于雾化相对连续性吸入才能保证一定药物浓度,达治疗效果,但连续用药不良反应明显提高,故需合理把握雾化吸入间隔时间,过短患儿痰液仍较黏稠不利咳出,若间隔较长,患儿药效达不到且易出现气促、烦躁等症状,故我院通常每间隔3-4h进行1次雾化吸入治疗,不至于过长过短,效果显著。

2.6 雾化后护理

雾化后能自行咳嗽需协助排痰,婴幼儿可用扣背方法,使稀释痰液在外力作用下排除,扣背时,将患儿抱入怀中背向外,扣击者需单手手指指腹靠拢,保持掌侧呈杯状,用手腕的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叩击胸壁,震动气道,保持叩击力度合适,避免给患儿造成疼痛感,每次叩击时间为5-15m in,通常在餐前半小时或餐后2h进行,避免治疗间出现呕吐。注意操作时患儿反应,动作迅速避免引起患儿不良情绪。

3 小结

雾化吸入是儿科呼吸道疾病的良好辅助补充治疗方式,若应用得当,会有见效快和不良反应少的优点,疗效明显,但是若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操作不当,会导致该治疗效果无法发挥最好作用,降低疗效,本研究对可能影响雾化吸入的相关可控因素给予分析发现在雾化时间选择、患儿体位、雾化液温度和量、雾化间隔时间及雾化后的处理整个流程中每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下降,故临床应加强小儿雾化吸入操作的规范化培训,管理可控因素的影响,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目的。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人民医院)

[1]王蕊,杨小娟.影响小儿雾化吸入效果的有关因素[J].当代医学,2011,16(20):115.

[2]王宇彤,段大航.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7).

猜你喜欢

体位雾化小儿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