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对预防中学校园欺凌事件路径研究

2017-02-01

山西青年 2017年13期
关键词:中学生青少年校园

申 雪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10000



思想政治教育对预防中学校园欺凌事件路径研究

申 雪*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10000

随着中学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公众也加强了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关注。中学时期是青少年从幼年时期向成年时期过渡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处于敏感时期,敢于尝试和挑战,所以青少年必须通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校园欺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校园暴力的一种形式,心理学上将校园欺凌分为两种形式,直接欺凌包括肢体欺凌和言语欺凌,是对受害者进行重复性的物理性攻击。间接欺凌是指通过散播谣言,利用人际关系,煽动他人恶意对待,将欺凌者排除在某个团体之外,或是通过语言暴力伤害他人。“欺凌并不是偶发事件,而是长期性且多发性事件”,校园欺凌事件主要是发生在校内或学校周边,由校内学生和校外闲杂人员对受害者产生心理或身体上的伤害,通常欺负者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受害者因为胆小怕事,默默地承受不敢告发,长期以往,受害者身体和心理倍受煎熬。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能接受的,因为欺凌不仅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对“欺凌者”也会造成伤害。

二、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尤为关键的,然而,大多数父母并没有以身作则,首先,家庭的破裂会让孩子缺失一方的关爱,较少的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变得孤僻冷漠,缺乏信任感。其次,父母的言语和行为会让孩子耳濡目染,家庭暴力的发生也是造成欺凌事件的重要因素,父母不恰当地教育方式,或是在孩子面前发生家庭暴力行为,这些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二)社会因素

中学时期的青少年正处在懵懂,好奇心强,易受外部环境干扰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青少年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有跃跃欲试的心理。第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青少年会通过网络接触到暴力、色情内容,这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他们会产生不良影响;第二,一些闲散的社会青年会经常徘徊在学校周围,还会教唆一些中学生对自己的同学进行敲诈、勒索甚至绑架,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校园风气和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

(三)制度因素

“目前出台的的一系列规定和文件还没有上升至法律层面。我国处理校园欺凌只能援引《治安处罚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欺凌者起到保护作用,但对欺凌行为并没有专门的法规约束,实际处罚也很少,而许多青少年在实施欺凌行为时就会抱有侥幸心理,而被欺凌者害怕即使是告诉了家长或老师,但是没有有效地阻止欺凌行为,得到的可能是更为严重的报复,法律的约束是至关重要的。

(四)校园因素

校园是培养青少年成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场所,然而,校园欺凌事件的频频发生,使我们对学校的教育体制进行反思。第一,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对老师的采访中我发现到,他们往往将欺凌行为定义为“学生之间的互相打闹”,他们忽视了被欺凌者的心理变化和反常状态,缺少对学生生活上的关爱,以至到最后发生了不可挽回的悲剧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第二,学校缺乏对学生德育心理辅导,大多数德育课只是以课本内容为标准,道德教育只会在课堂上讲授,但是并没有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和道德思想。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预防中学校园欺凌的基本路径

(一)积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咨询辅导法和自我教育法帮助青少年排忧解难

咨询辅导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通过语言、文字的交流方式,帮助受教育对象排遣心里的困惑或苦恼,让受教育者在思想、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得到启发和引导。老师应该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活动态,学习成绩是一方面,但更应该关心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给予耐心辅导,而不应责骂或是讥讽,对于行为反常的学生需要询问关心,及时排除或阻止发生危险的可能。

自我教育法即针对老师也针对学生,老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主体,应该通过有效地培训或是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科学文化水平,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积极利用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和社会主义公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帮助青少年形成明确的法律意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青少年也不例外,当校园欺凌事件后,现有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还存在短板,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该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应该多给他们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避免走上犯罪道路

“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公共生活准则”,老师需要开展社会主义公德教育,大力倡导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四、思想政治教育对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重要作用

(一)引导作用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思想教育为导向,政治教育为核心,道德教育为重点,心理教育为延伸这条主线,培养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从总体上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预防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不仅要加强法治观念教育也要进行生命观教育,生命观教育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对于预防突发事件起到关键作用。首先,要让青少年敬畏生命,持有对生命的尊重感,尊重他人的生命;其次,要让青少年懂得生命的价值,知道生命的来之不易,不仅体现自己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也到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

校园安全治理,法律不容缺席,加大惩戒力度,对于实施欺凌行为的中学生遵循宽容而不纵容的原则,依法采取适当的惩戒措施,真诚的去关心和帮助每一位犯错的少年,力促学生内心感化,行为转化,又充分发挥教育惩戒措施的震慑作用。

[1]刘振华.校园暴力的成因极其防止[J].湖湘论坛,2005(04).

[2]巩晨,邱晨辉.心理专家谈校园欺凌:欺负人的孩子自己也不快乐[N].中国青年报,2017(01).

[3]王建敏.防止校园欺凌要有法[N].中国教育报,2017(01).

[4]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61.

[5]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4.

[6]郑航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7]顾丹丹.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6.

申雪(1994-),女,汉族,青海人,重庆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

A

1006-0049-(2017)13-0128-01

猜你喜欢

中学生青少年校园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青少年发明家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