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2017-02-01戴燕秋

山西青年 2017年13期
关键词:师德师范生职业道德

戴燕秋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浅析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戴燕秋*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甚至殴打学生的事件屡次发生,不仅给学生造成了身心上的伤害,也损害教师的形象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作为在教育上集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教师,其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探讨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意识薄落的原因,提出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从师范生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增强实效性。

道德;职业道德;师范生

On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in Normal School

DAI Yan-qiu

School of Marxism,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eachers corporal punishment of students and even beat the students repeatedly occurred,not only to the students caused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arm,but also damage the image of teachers caused a bad social impact.As a teacher in the education set,the practitioner,doubts,demonstrators,managers,friends and other multiple roles in a teacher,its quality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the quality of student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ason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consciousness drop down,and puts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and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teacher team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Morality;Professional ethics;Normal school students

近日,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发生一起教师酒后殴打女学生事件。事后该老师则声称只是发生口角并无肢体冲突。但经多方调查了解该教师确实与学生发生矛盾并相互拉扯。事后该学校发布通报称已要求涉事教师停职反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定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并保护学生安全。该职校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本应该知书达理,满腹经纶。然而却在上班期间饮酒并与学生发生冲突,充分暴露了其低劣的人格和师德。

自古以来,教师就是一个塑造人的崇高职业,时代赋予了他们多重角色,承载着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教师们的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道德的水平高低,所以探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十分迫切的一件事。而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队伍的后备军,其教师职业道德的水平将影响教师队伍师德水平的高低。探讨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在探讨教师职业道德含义前,我们必须先对道德的含义有所了解:道德是种意识形态,它是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也是人们在为人处世中的底线和判断标准。教师道德是指一个教师所有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日常生活概念,不仅包括个人道德体系的所有层面和方面,而且也包括内化的教师职业道德。而教师职业道德简称为师德,它是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而形成的一种道德素质。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工作的成败不仅看工作业绩,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也是另一个重要的指标。教师道德的概念是大于教师职业道德,前者囊括后者,但却不能等同于后者。

在人们的认识里,容易将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相混同。他们以为师德即教师道德,主张将教师私人领域的个人道德转移到公共领域,使教师的全部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完全暴露在职业监督之下。这种观点明显是有失偏颇的,它放大和神化了教师的道德形象,且忽视了教师道德的内部差异与公私之别,容易使教师承担过多的道德负担。

二、师范生师德意识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广大的师范生教师队伍中存在着师德意识薄弱,职业信念不坚定,缺乏献身精神等问题。

(一)师德意识薄弱

师范生对师德良好的认知是一切从事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遵循的师德素养前提。然而通过对当前的师范生教师素养的调查,发现他们认为作为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学能力和学识水平,而把师德品质放在了末尾位置。甚至有一些师范生对师德所包含的内容知之甚少。而薄弱的师德意识必将会影响到这些师范生未来的工作。

(二)职业信念不坚定

在对师范生关于有偿家教以及到课外兼职等问题的调查中发现,仍然有非常大部分的师范生认为有偿家教机和课外兼职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可以增加教师的收入。一些师范生更是把教师工作当作第二种选择,他们坦言更期待的是考上国家公职人员,其职业信念非常不坚定。

(三)缺乏献身精神

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应该秉着哪里需要往哪里去,但有一部分师范生只想到好的一线城市,排斥去偏远的乡村地区。但在教师招聘中常常出现扎堆现象。说明师范生仍然非常重视外在的物质条件,而缺乏献身精神。

三、师范生师德意识薄弱的原因

(一)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社会上的功利主义色彩越显浓厚,教师的职业地位往往不及那些名气大、报酬高的医生、律师。所以,越来越多的师范生对自己的职业认同感减弱,职业信念不坚定,职业献身精神更是匮乏。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师范生们往往不会甘愿默默从事薪资较低的教育事业,总是想方设法寻找别的出路,这也耗费了师范生不少的时间精力。而自身的职业技能、师德素质培养则是无暇顾及。

(二)高师院校师德教育单调、枯燥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是培养师范生师德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许多学校的师德教育上形式比较单一,内容十分枯燥,实践机会少,重视程度不够,使学校的师德教育缺乏吸引力,从而导致学生师德的学习积极性锐减,有些学校甚至忽视师范生师德意识的教育。

(三)师德激励机制不明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虽有规定要对工作优异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但对贡献的定义比较模糊,不利于执行。更重要的是,目前学校及社会对教师的评价,更多是从学生的成绩高低来衡量教师水准,这是片面的。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应纳入师范生的考核中并进行奖励。

四、师德培养的途径

师范生是我国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师范生的功利主义越显浓厚,为进一步改善其师德意识,从以下三个层面提出师德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鼓励师范生师德的塑造,丰富师德实践途径

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因此,师范生师德的塑造,必须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一内因,通过各种形式践行师德,提高师范生的师德认同感,坚定职业信念,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具体来讲,可以从两个角度展开:

从个人角度,开展文明修身活动,评选身边的师德达人。随着网络、智能时代的发展,微信、微博、朋友圈成为年轻一代青睐的交流工具。我们不妨可以利用科技的便利,为我们的活动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首先,我们可以向学校的全体师生征集志愿者,主要负责活动的宣传和评选等工作。其次,我们可以在学校贴吧、校园博客平台、校园网上开展“文明修身”的主题活动,寻找身边的师德达人。最后,选出师德达人后,举办颁奖典礼,让获奖者进行现身说教,使师范生切实感受到师德的魅力,引导他们向那些优秀的师德者学习。

从群体角度,开展师德征文、演讲、辩论赛的活动。好的文章能够让人赏心悦目、启人深思;精彩的演讲能够让人激情昂扬、鼓舞人心;出彩的辩论赛能够让人审思明辨、缜密逻辑。所以,我们不妨利用这些活动的特性,让师范生们通过比赛,来增强对师德的直接感受。在活动前,即师范生准备写作、编写演讲稿或收集辩论材料前,都要经历取材的过程,这无形中就有利于师范生对师德知识的理解。在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评定小组,经过筛选,选出获胜者,使参赛的有关人员在评选及参赛过程在强化师德观念。在活动后,利用校报刊登出优秀作品供师生品读,播报比赛的进展让师生随时关注,使师德教育能够深入人心。

(二)增强高师院校师德的培养,创新师德培育手段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高校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师范生师德的形成,是师范生养成高尚师德的最直接的榜样。因此,高校必须十分注重对教师职业素养、道德建设,同时要鼓励教师们积极创新师德教育的手段,具体可采取以下三种手段开展:

首先,多途径普及师德的法律法规。部分师范生对国家的师德法规上缺乏了解,高校应当予以注意,要及时向学生传输师德的法律法规知识。学校可以通过校报、社团、广播、学校官网等途径宣传。其次,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经调查研究发现,我校学生对老师课堂上进行的师德知识讲解不大感兴趣,而且书上的师德内容比较枯燥、单调,学校可以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我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师德研究的前沿信息。最后,组织学生去校外考察,了解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高校应制造机会,为师范生师德的培养构筑桥梁,积极组织学生去校外考察。

(三)加大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落实师德激励机制

在关于“国家将大力改善基层、农村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工资,是否愿意选择去支教”的微博话题谈论中,全部参与话题谈论的人群中只有6%的师范生愿意支教。这不仅仅是因为支教地方生活条件、教学设施简陋,还因为国家对于支教的教师补贴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参加“三支一扶”的教师每月的工资补贴以2000元/月为准,部分地区可能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偏远地区教学条件远不及城市,教师付出的时间、精力更多,而得到的报酬反而更少,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自然偏远乡村的教师资源比较匮乏。所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师德培养:

首先,加大教师“三支一扶”的补贴力度。由于在边远地区教学条件比较艰苦,工作量也相对较大,国家可适当提高这些下乡的教师福利待遇,关注这些教师群体的需求,使下乡的教师真正感受到国家的人文关怀。其次,落实师德激励机制。国家应该落实师德激励机制,而不是将师德考核的结果当做其他考评的依据,对师德优秀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例如,可以为师德优秀者在公众场合颁发荣誉证书、为其提升教师职称,口头表扬,社会报导等方式。尽量让教师认同师德建设,并献身其中,让师德机制切实可行。

总之,师范生的师德教育应与专业技能教育齐头并进,使这些教师后备军不仅是有能力的担当,更是道德的典范。

[1]李敏.“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J].辨析当代教育科学,2009(4).

[2]郭彩萍.免费师范生职业道德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4.

[3]蒋西艳.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5.

[4]陈晨.高师应届毕业生师德问题认同度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4.

[5]兰英.中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本分析及建议[J].西南大学学报,2012(5).

戴燕秋(1991-),女,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G

A

1006-0049-(2017)13-0062-02

猜你喜欢

师德师范生职业道德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