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
2017-02-01姚瑞巧
●姚瑞巧
浅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
●姚瑞巧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效果和方法。方法:选择某院8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随机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組,43例一组。对照组患儿采用抗病毒药物热毒宁和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经过对比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中有41例肺炎出现好转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甚至康复,有效率为95.34%,2例无效。对照组患儿在经过治疗后有35例康复,有效率为81.39%,8例无效。两组患儿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过程中必须先要确认基本临床症状,充分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再使用阿奇霉素静滴进行治疗,这样可以取得比较安全的诊治效果。在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阿奇霉素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在临床上是一种十分常见疾病,据临床研究显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会诱发患儿呼吸系统疾病,还可能会造成患儿出现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皮肤、心肌等诸多损害,患儿的生活质量遭到严重影响。曾有研究指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使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本研究在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择某院8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随机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組,43例一组。所有患儿都符合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在86例患儿中,47例男性,39例女性。病程在2-24周,平均病程为(16.3±4.1)周。年龄为1-11岁,平均年龄为((7.4±1.2)岁。所有的患儿都有发热的症状,持续时间超过8d。有41例呕吐;32例咳嗽;29例泌尿系统症状;18例神经系统障碍。86例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症状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儿均要进行血常规检查、心肌酶谱检查、X线胸片检查、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并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进行临床对症治疗,一旦出现患儿发热,必须先进行退热处理,若出现咳嗽必须要进行止咳和平喘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抗病毒药物炎唬宁静滴和头抱类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阿奇霉素10mg/kg静脉滴注,5d为1个疗程,1次/d,停3d后在进行下1个疗程,总疗程为2-3w,患儿病情明显好转之后改用阿奇霉素口服3d巩固治疗。并观察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1.3 评价标准
(1)显效:患儿在经过3d的治疗之后体温渐渐恢复正常,呕吐、咳嗽等症状也明显得到改善,病情得到好转。
(2)有效:患儿在经过3d的治疗之后体温慢慢下降,呕吐、咳嗽等状况也得到了明显的控制,病情好转但并不明显。
(3)无效:患儿在经过3d的治疗之后还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者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当P>0.05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
2 临床诊断结果
在经过治疗之后的观察组患儿中有41例肺炎患儿出现好转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最终康复。有效率为95.34%,2例无效。对照组患儿在经过治疗得到康复的有35例,有效率为81.39%,8例无效。P<0.05,两组患儿差异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出现的呕吐、咳嗽等症状在及时进行治疗之后恢复正常。
3 结果讨论
如今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儿童抵抗力差,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差。一旦儿童出现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疾病的时候就会出现头痛、发热等症状,虽然病程相对比较短,但是复发的可能性比较大。如今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明确引起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原因,对于提升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错过最好的治疗时间,在临床上需要判断儿童综合症状。传统临床实践方式是使用红霉素进行治疗,但这种治疗会引起一定的副作用。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酷类抗生素,可以有效地融入到患儿的体内,对于改善患儿炎症,提高身体机能具有非常重要改良效果,可以让白细胞最快的向炎症扩展,达到强化组织浓度的目的,并在短时间内有抗菌的效果,不会造成患儿肝肾功能损伤,在临床诊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
在本次的研究中,选择某院8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組,43例一组。所有患儿都符合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在86例患儿中,47例男性,39例女性。病程在2-24周,平均病程为(16.3±4.1)周。年龄为1-11岁,平均年龄为((7.4±1.2)岁。所有的患儿都有发热的症状,持续时间超过8d。有41例呕吐;32例咳嗽;29例泌尿系统症状;18例神经系统障碍。86例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症状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以上分析了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儿中有41例出现好转并得到了良好控制,最终得到了康复。有效率为95.34%,2例无效。对照组患儿在经过治疗之后康复的35例,有效率为81.39%,8例无效。两组患儿差异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两组患儿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出现的呕吐、咳嗽等症状在及时经过治疗之后恢复正常。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临床诊断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过程中首先要确认基本临床症状,充分的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然后再采用阿奇霉素静滴治疗,这样可以取得比较安全的诊治效果。阿奇霉素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促进相关肺炎症状的恢复,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值得加强临床推广。
(作者单位:河北省晋州市人民医院)
[1]张冰冰.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6(16).
[2]冯静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J].实用临床医学.2016(03).
姚瑞巧(1974~),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