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螺纹克氏针固定手部关节骨折
2017-02-01张智渊
●张智渊
带螺纹克氏针固定手部关节骨折
●张智渊
分析带螺纹克氏针固定技术治疗手部关节骨折。方法:选择我科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采用带螺纹克氏针固定技术治疗22例累及关节面的手部骨折。结论:带螺纹克氏针固定技术对手部关节骨折治疗效果满意。
带螺纹克氏针固定技术;手部关节骨折
手部关节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尤其指间关节内粉碎骨折治疗为棘手。以往多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这容易发生短缩、成角、旋转畸形、骨不连、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尤其当骨折累及关节面时会造成关节面损伤或塌陷,术后更容易发生关节疼痛、僵硬、畸形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对后期手功能的恢复造成严重不良的后果。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采用带螺纹克氏针固定技术治疗22例累及关节面的手部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22~50岁,平均36.4岁。致伤原因:机器伤12例,打伤5例,重物压伤5例。15例开放性骨折均行急诊手术,7例闭合骨折择期手术。
1.2 手术方法
在臂丛麻醉下手术。开放性创口首先行彻底清创,骨折及关节面复位,在复位后需用巾钳固定,选用螺纹克氏针顺时针穿过关节骨折处,克氏针固定时避免贯穿关节。在完成固定后,患指关节骨折处需紧密对位、对线、结合。闭合类骨折切口需在手背侧或指侧进行,进行肌腱侧拉后暴露骨折端,在剥离骨折端时需尽量保护骨膜,以免影响骨折愈合速度。术后处理:术后进行抗感染、换药治疗,术后3天开始进行手指屈伸活动,术后14天视伤口情况进行拆线。3周后指导进行功能锻炼,逐渐加大活动范围。术后通过X线片观察骨折及关节面的平整度进行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美国手外科学会分级评定手部功能恢复情况。
2 结果
术后22例获得随访,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均无感染发生,所有骨折均愈合,受损关节活动恢复达65~80°。22例患者均无明显关节疼痛、创作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与正常手比较无明显异常。采用美国手外科学会分级评定法评定:优17例,可5例。患者对患指外形及功能满意。
3 讨论
3.1 螺纹克氏针固定关节的优缺点
手部的结构精细,功能复杂。因此骨折后的治疗原则应该达到下面三点,一是力求达到解剖复位,二是轻便又牢固的固定,三是早期活动与功能锻炼。手部关节内的骨折,往往因达不到解剖复位或者得不到牢固的固定,因而就无法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严重影响功能的恢复。传统的治疗方法,对于关节面有移位的骨折,多采用开放复位普通克氏针内固定,虽能达到较好的骨折复位,但普通克氏针对克服早期锻炼的应力不够,造成骨折端的微动,出现关节面再次分离的现象。带螺纹克氏针使骨折端直接接触,螺纹加压,使骨折端牢固固定,有效的克服早期功能锻炼时骨折端造成的应力。缺点是骨折块需较大,过小无法进行螺纹克氏针固定,术后螺纹克氏针外露有引起感染的可能性。
3.2 术中注意事项
切开暴露骨折端时需注意保护好肌腱、血管、神经:使用螺纹克氏针固定骨折端时需注意防止肌腱、血管、神经:使用螺纹克氏针固定骨折端时需注意防止肌腱、血管、神经被螺纹克氏针牵位旋转;固定骨折端时需注意骨折端的轴线,避免反复固定骨折块影响螺纹克氏针的拉力:固定关节骨折时针部应位于侧副韧带附着点的远端:
3.3 康复治疗
术后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3周后指导进行系统功能锻炼,逐渐加大活动范围,如有康复科可到康复科进行食品功能锻炼:保持针道干燥,避免针道感染影响骨折愈合。
(作者单位:武义中医院骨科)
张智渊,男,武义县中医院骨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