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门外汉”变“领头雁”

2017-02-01

今日农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凤阳县全程化农资

到滁州开会、回公司筹措、到枣巷实地谋划,连日来,郭传兵一直忙个不停。其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枣巷镇建成的小型耕种管收一体化为农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现正在筹建一个投资达5000万元的更大的为农服务中心,目前正在征地。

“我们公司、合作社的定位、发展方向和理念,就是‘扎根农村、服务农民’,构建新时代农业命运共同体,把农民留在土地上。”凤阳县凤凰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红旗手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传兵介绍说。

43岁的郭传兵,是凤阳县武店人。1994年,从财税干校毕业后,没有像家人希望的那样进入机关事业单位谋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选择了在农业方面寻找出路。

经过11年的摸爬滚打,2005年,他成立了凤凰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从乡镇发展到了县城。后来,通过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使他开阔了视野,思想也为之转变,于是从一个销售农资的企业主,转身投到了农业创新发展改革的潮流中。

2012年,郭传兵牵头成立了红旗手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托“凤阳县小麦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与枣巷镇7个行政村签署了总面积2948公顷的小麦全程社会化服务合同,成为滁州市单笔最大的土地全程化托管服务项目。从2012年3月至2016年6月,合作社采取“统种、统管、统销”的模式,开展优质小麦、水稻品牌粮生产,并以高出市场的价格进行收购,使枣巷镇的农业生产收入每年增加500余万元,合作社每年实现利润100余万元,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4年底,他整合了县内1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田大户等优质资源,搭建了“凤凰岭新型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并于2015年3月21日启动运营,成为安徽省首家新型农业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将 “政府服务前置化窗口、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科学种田全程化托管、农民资金互助合作、农资零差率直销服务”五大功能融为一体,可为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种田大户提供农资直销、测土配方施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耕种管收”全程化、土地托管经营、融资担保等多项服务。

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郭传兵也独辟蹊径。他利用合作社,依托当地农机手,依照“收割机前面低茬收割、打捆机紧随打捆、运输车随即运走、旋耕机立即旋耕、清运秸秆回收销售”的作业流程,在收割、打捆、叉草、运输、销售、旋耕等各个环节,运用市场化操作,采用“环环提标准做要求、环环能赚钱能盈利”的模式,用利益撬动小小秸秆带来的大麻烦,让农民、农机手、造纸厂、政府都成了赢家。从根本上解决了政府秸秆禁烧和农民种田的矛盾,他的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市县的肯定,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效应。

2015年9月,合作社被省农机局评为 “农机合作社省级示范社”,2016年12月,合作社被农业部、财政部、全国供销总社等9部委联合评为 “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从农技推广到农业生产再到农技科研,从引领农民种植新品种到推广使用新农机再到全程化托管农民土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让涉足农业23年的郭传兵视野开阔、推成出新,带头种植高效经济作物,牵头成立合作社、全县最大的标准

化育秧工厂、全市首个全程化托管农民土地服务中心、全市最大的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在全省率先创建 “新型农业综合服务平台”……郭传兵逐渐实现了从一名农业门外汉到新型职业农民 “领头雁”的华丽转身,更成为农民朋友欢迎的助梦者和群众致富路上的送福人。

展望未来,郭传兵信心满满。“我准备在当前各项业务稳步发展,并呈现良好态势的基础上,计划在5年内再托管0.67万公顷以上土地,年生产销售品牌产品粮10万吨以上,年利税实现200万元以上,力争5年内创立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猜你喜欢

凤阳县全程化农资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安徽凤阳县:新型农业种养模式促增收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模式探析——来自凤阳县的实践案例
基于GIS的凤阳县初级中学布局分析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探究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学习资源平台设计与构建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