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画山水中色彩的运用
2017-02-01王林
王 林
(山东省高密市文化馆,山东 高密 261500)
试论国画山水中色彩的运用
王 林
(山东省高密市文化馆,山东 高密 261500)
我国国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山水画作为国画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其色彩运用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完善和成熟。我国国画重视创作意境,所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色彩运用是山水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意境表达的主要载体,在国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对国画山水中的色彩运用进行研究,简述山水画色彩运用的历史变革,分析中国古代思想对国画创作的影响,并探讨国画山水色彩运用的借鉴创新和现代化发展。
国画;山水;色彩;运用
前言
我国国画作为绘画艺术中的一个独立体系,在世界画坛上享有高度赞誉,是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大约从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国画的主题逐渐从人物画向山水画发展,山水画逐渐成为国画中最主要的绘画形式。高山流水、小桥人家,国画山水是对自然摹写的典范,蕴含着古人的审美观、艺术造诣和思想意境。色彩运用作为国画艺术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用效果对山水画的意境表达有重要影响,好的色彩运用可以使整幅画作更具表现力和韵味,对国画山水中的色彩运用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国画艺术、传承国画艺术,为国画艺术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一、国画山水中色彩运用的历史沿革
绘画中色彩的运用最早出现于陶艺制作和岩画中,色彩运用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期。彩陶纹样和岩画中色彩的运用对绘画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古典绘画色彩运用不断发展完善,逐渐趋于成熟。但是水墨画的出现曾在一定时期内让色彩运用失去了意义,在其出现和发展的一段时间里,成为我国绘画的主流形式。随着隋唐时期的政治文化快速发展和经济的高度繁荣,蕴含高贵绚烂之美的青绿山水画逐渐取代了水墨画的主流地位,较为著名的作品有《春山行旅图》和《江帆楼阁图》等。
从中唐时期开始,青绿山水画的画风逐渐改变,扩大了墨的运用比重,水墨山水和青绿山水并存发展。到了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的色彩已较为丰富,色彩运用更加成熟,水墨山水逐渐回归主流绘画地位,并在发展中蕴含着丰富的色彩,成为宋代山水画的显著特点。同时,青绿山水也涌现出许多传世之作,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元朝以后,随着当时文人的思想追求变化,山水画的色调回归浅淡,以黑、白两色为主。当时的文人多追求自我修养的提升,提倡淡泊名利,这些观念对绘画创作有深刻影响,使其在赋色过程中追求清新淡雅,因而山水画多以水墨山水和水墨淡彩为主,代表作品有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画道之中,水墨为上”体现了当时的色彩运用观念。
二、中国古代思想对山水画色彩运用的影响
国画创作讲求意境的融合,因而古代文化思想对山水画的色彩运用有重要影响,较为明显的是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对山水画色彩运用的影响作用。道家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强调在山水中体悟“道”之真谛,在山水画色彩应用上,有“无色而五色成”的观念,是道家无为思想的集中体现。这种观念认为一切色彩都源于“白”,而“黑”是与“白”相对立又相融合的两极,强调在绘画创作中保持朴素的风格。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黑白成为国画山水的代表符号。
佛教虽然并非起源于我国本土,但对我国传统思想影响较大,也对绘画创作及色彩运用产生一定影响。敦煌壁画是受佛教思想影较为显著的绘画作品,其内容题材均源于佛教故事,在色彩运用上强调审美效果,多使用绚烂的色彩进行装饰。以“白、黑、赤、黄、青”作为五主色,闹中有静,别具意境。
三、主流山水画的色彩运用见析
(一)青绿山水
青绿山水是以石绿、矿物质石青为主色的山水画,又可分为大青绿和小青绿。大青绿的特点是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小青绿则是在水墨淡彩上波罩青绿,都体现出这一画派的画家对色彩表达的重视,强调“随类赋彩”,力求在画纸上再现自然山水的丰富色彩。
青绿山水中的色彩处理方法有四,一是将山石用墨色勾皴,然后用赭石打底,等墨迹干后,在山头分染花青或汁绿,奠定积染石色的底色。二是对青绿失色进行积染。三是画石青,先罩染头青,待干后赋以二青、三青提醒亮部。四是画石绿,与画石青相似,先罩头率,再上二绿、三绿。
青绿山水在其盛行时期,画家们进行山水画创作时多以蓝绿色为主色调,并以金、银染料辅助点缀。到宋代以后,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互相融合,青绿山水的主体地位逐渐被水墨山水取代,在色彩运用上形成以水墨为主、兼涉青绿的状况。但直至明清时期,青绿山水也依然存在。
(二)水墨山水
从国画山水的历史发展变化过程中可以看出,水墨山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国画山水的主流形式,对国画发展有重要影响。这与我国古代文人淡泊名利、体悟自心的思想追求密不可分,画家们遵循“运墨而五色俱”的理念,认为可以通过墨色表现五色,在色彩运用上坚持以水墨为主,以淡彩为辅,达到“看色无色却有色”的效果。
其中,“水墨决定论”对国画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水墨决定论”强调突出画作的墨韵,在此观念的影响下,文人画开始大量涌现,在一段时期内成为主流,绘画创作重在体现文人的艺术情趣和思想意境。其色彩运用的主要处理手法是用水墨进行渲染,使景物与笔墨完美结合。
(三)国画山水色彩运用鉴赏
国画的色彩分为植物色、矿物色和动物色,矿物色不透明,因此石色之间不能融汇,通常采用单色平涂的方式。植物色和动物色是透明的,可以当作石色的底色,起渲染效果。以较著名的国画作品进行举例分析,如张大千的《巫峡清秋》,运用了“没骨法”,即用颜色深浅体现层次,不勾画轮廓。再比如刘海粟的《莲花沟青云阁》,其颜色构成经多次累积而成,繁复而章法分明。
四、国画山水色彩运用的借鉴创新与现代化发展
国画山水中的色彩应用经历上千年的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色彩运用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外来文化对传统艺术创作的影响,国画的色彩运用技巧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首先是现代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改变了对国画的审美标准。其次,西方绘画艺术也对我国山水画的色彩运用产生一定影响,比如西方绘画的变形、肌理等,都对我国国画创作产生一定借鉴作用。但就色彩运用而言,西方绘画与我国国画还存在较大差别,西方绘画的色彩运用追求色彩鲜明、绚丽多彩,中国国画则主张简约朴素、以墨色为主。在吸收借鉴西方绘画艺术技巧时,应注重传承和发扬我国国画的特点优势,同时融入更多的色彩元素,将水墨与色彩巧妙结合,为中国传统国画艺术注入新鲜活力。
五、结束语
国画是一种蕴含着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艺术创作形式,国画山水是对自然摹写的典范,最终也应回归于自然,在色彩运用上保留我国国画创作特色的同时融入更多色彩元素,使这项传统的艺术创作技艺在新时代下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1]耿杉.新中国初期山水画的时空表现[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5.
[2]贾世林.李可染的山水画改造[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
[3]王跃奎.新中国十七年山水画从题材之变到笔墨之变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
[4]宫旭红.中国传统绘画批评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5]刘君.传统艺术的交融[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6]王先岳.写生与新山水画图式风格的形成[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J22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