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7-02-01郑丽坪
●郑丽坪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郑丽坪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于我院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实施传统常规性护理,观察组31例则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卧床天数、住院天数及疾病知识测试等。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卧床天数较之对照组,均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疾病知识测试相比于对照组,优于后者(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78%)较之对照组(78.79%),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升满意度,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增进医护信息传递与沟通。
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效果
心肌梗死乃为心肌于持续缺血状态下所形成的坏死,系基于冠状动脉病变,引发的冠状动脉血供急剧中断或减少,进而造成心肌持久、严重、急性缺血所造成的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心电图进行性改变、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与白细胞计数增高、发热及胸骨后持久剧烈疼痛等,常引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心律失常等[1]。临床护理路径即为医院一组人员以某单一病症为中心,为更好实施检测、治疗、护理与康复,所制订出的有准确时间要求及严格有序的照顾计划[2]。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收治于我院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际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于我院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单双日,以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区间45~79岁,平均(56.7±7.1)岁;观察组31例患者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区间44~80岁,平均(56.5±7.6)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基于此开展常规性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观察组则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即由主治医生、护士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结合护理计划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急危特点,查找相关文献,结合主治医生施治方法与建议,以及医院实况与患者需求,制定有目的性与计划性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包含三部分内容,即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告知表、医生临床护理路径执行表及护士临床护理路径执行表。以表格形式列出临床护理路径内容。预计住院天数,自入院首日至最后一日,设计详细路径表。护理路径表内容为∶急性心肌梗的常规性护理,如构建静脉通道,吸氧,重症监护,配合急救治疗与记录,做好除颤准备,静脉抽血准备,配合溶栓治疗与监护,急救配合与记录,PCI观察,配合医师医疗用药,制定饮食、排泄的宣教计划,保护护患沟通,实施心理干预,结合患者病情实况及危险性,对患者康复期的锻炼于康复,实施分层指导。备注∶共计18项出院计划。医生路径表内容即为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治疗方案,如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各种应急处置,药物应用剂量与种类等。患者路径表则详细将将患者于住院期间每日需完成的诊疗与护理内容,以及患者自身需与之配合的项目,均告知患者,鼓励患者家属参与。
实施方法∶责任护士与患者入院首日,即可将临床护理路径告知表介绍与发放于患者及其家属,另将路径内容及患者所需达到的目标,详细讲解于患者及其家属。责任护士依据每日护士临床护理路径执行表各项内容,对患者实施检查、治疗、护理、观察及健康教育等,且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责任护士每日对当日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执行情况进行回顾,并对其中不能顺利执行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有效解决对策。每月护士与医生以会议方式讨论临床护理路径的执行情况,对于所存在差异与问题进行修正。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卧床天数、住院天数及疾病知识测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卧床天数较之对照组,均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疾病知识测试相比于对照组,优于后者(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8%(30/31),对照组78.79%(26/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佳医护质量的护理管理模式,其与成本-效益规律当中的“管理式照顾”相符,乃是一种新型的护管模式。通过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护中,可缩短住院天数,有效降低住院费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路径指引下,不再像以往那样盲目、机械性的执行医嘱,每日路径的指示,对患者实施有预见性、有计划的治疗与护理,从以往的被动服从转变为主动说教,另外,引导患者以积极主动姿态参与治疗与护理,进而使主动参与主动护理相配合,增进护患沟通与了解,促进双方互进与融合,增进医患关系,最大限度减少医疗纠纷。对于传统医疗护理方法而言,其乃是遵行医嘱来实施护理,目标并不明确,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意识缺乏,因此,患者无法得到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3-4]。而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患者于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乃是针对某种特定病种的护理管理,对何时该做何种检查与护理,病情处于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均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与记录,另对每日护理效果达标与否进行评价与讨论,至此,护理就更具有针对性、预见性与计划性。
临床护理路径本质上就是一种帮助患者更好治疗与后期有益康复的健康教育时间表与计划表,能够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医护人员信息传递与交流,显著提升工作效率。经本次研究得知,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卧床天数较之对照组,均显著减少;观察组疾病知识测试相比于对照组,优于后者;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之对照组,明显高于后者。由此可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升满意度,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增进医护信息传递与沟通。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中医医院)
[1]贾伟平,刘香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对比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1):99-101.
[2]刘卿.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0,24(29):2691-2692.
[3]赵小爱,郭小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8,7(7):33-34.
[4]张小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安徽医药,2013,17(12):2175-2176.
郑丽坪(1991~),女,专科,研究方向为急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