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栽培技术

2017-02-01王文艳

蔬菜 2017年9期
关键词:子叶砧木南瓜

付 猛,王文艳

(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036)

越冬茬黄瓜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嫁接育苗,11月上旬定植,12月上中旬开始采收,第2年5—6月拉秧。这一茬栽培是在温度最低的时候收获黄瓜并供应上市,生产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同时若能种植成功,效益也最为可观。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育苗技术

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一般采用嫁接育苗,通过与南瓜嫁接可以有效预防枯萎病等土传病害,提高黄瓜根系的耐寒性和抗逆性,减轻或克服土壤连作障碍,确保稳产高产。

1.1 砧木品种选择

黑籽南瓜和白籽南瓜都可作为砧木。白籽南瓜嫁接黄瓜结出的瓜条颜色鲜亮,卖相好,但是抗土传病害能力弱于黑籽南瓜,另外连续结瓜能力以及生长后劲不如黑籽南瓜。黑籽南瓜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结出的黄瓜颜色发乌,卖相差,而且瓜条表面容易产生蜡粉,口感也不如白籽南瓜。目前常用的黄瓜砧木品种有南砧1号,强生白籽南瓜和日本黄籽南瓜。

1.2 接穗品种选择

宜选择抗病性强、商品性好、产量高、耐低温弱光的品种。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好的品种有:中国农科院的中农系列,如中农21、中农26等;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的津优系列,如津优30、津优35、津优36、津优38等;天津德瑞特公司的721B、E95、博耐12-5等;水果型黄瓜主要有戴多星、京研迷你2号等。

1.3 播前准备

配制营养土,一般为无病虫优质园土7份与腐熟过筛有机肥3份混合而成。若土质黏重可掺沙子、蛭石等;若土质砂性较重则可掺适量黏土。每立方米营养土掺入氮磷钾(15-15-15)三元复合肥2 kg,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100 g,确保混合均匀。然后覆盖塑料薄膜,2~3 d后揭去塑料,装入营养钵或摊入苗床备用。

嫁接黄瓜要设置3个苗床,接穗苗床、砧木苗床和嫁接苗苗床。嫁接苗床应设在温室中间,确保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有利于培育壮苗。

1.4 种子处理

黄瓜种子每667 m2用种量约为150 g,先温汤浸种,将种子倒入55 ℃热水中,不停地搅拌,保持这一温度10~15 min。到预定时间后,倒入凉水,使水温降至30 ℃,再浸泡3~4 h。将种子捞出,用清水洗净,用湿布包好,外包一层地膜,置于28~30 ℃条件下催芽12~20 h,待70%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南瓜每667 m2用种量1.5 kg左右。南瓜种子催芽前要进行晒种1~2 d(注意不要放在水泥地上暴晒),可以促进发芽。浸种方法与黄瓜基本相同,将种子倒入60 ℃热水中,烫种10~15 min,并不停地搅拌,之后倒入凉水,使水温降至30 ℃,再浸种6~8 h。将种子捞出后,搓掉黏液,清水洗净控干,用湿布包好,外包一层地膜,置于32 ℃条件下催芽,一般30 h可出芽。注意中间需要用清水清洗1次。

南瓜种子也可不经催芽阶段,浸种后直接播种。

1.5 播种

依据所采用的嫁接方法来确定黄瓜和南瓜的播种时间。黄瓜嫁接方法常用的有靠接和插接。靠接时,先播黄瓜,5~7 d后再播南瓜;插接时,南瓜比黄瓜早播2~3 d或同期播种。为便于嫁接管理,采用靠接法时黄瓜和南瓜均播于苗床中;采用插接法时在营养钵中播南瓜,在苗床中播黄瓜。

播种前苗床或营养钵浇透水,水中掺入适量的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如果地下害虫较多,还应在水中掺入适量的杀虫剂。待水渗下后播种,播种后覆盖1.0~1.5 cm潮湿营养土,覆土后覆盖地膜保墒。如果温室保温性差,苗床上要搭建小拱棚。出苗前将温度保持在25~30 ℃。幼苗拱土后,及时揭掉地膜,以免烫伤幼苗。幼苗出齐后,在苗床上撒一层0.5 cm的药土(按每千克土加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g配制),确保黄瓜根系发育并防止猝倒病的发生。出苗后气温控制在24~28 ℃。

1.6 嫁接方法

黄瓜嫁接方法有靠接法、插接法、劈接法和双根嫁接法等,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是靠接法和插接法。嫁接前准备刀片、嫁接夹、75%医用酒精棉球,若用插接还要准备一个竹签。嫁接选择气温25 ℃左右、空气湿度90%以上的天气或场地,操作时分工协作、流水作业,可提高工效和嫁接质量。

1.6.1 靠接法

黄瓜第1片真叶开始展开,砧木子叶完全展开,能看见真叶时为嫁接适期。嫁接时,将接穗和砧木同时拔出,剔除南瓜苗顶心,从子叶下方1 cm处,自上而下呈30~45°角下刀,割深1/2~2/3,切口长0.6~1.0 cm;然后再取出黄瓜幼苗,从子叶下1.5 cm处,自下而上呈30°角斜切,切口长0.6~0.8 cm;然后再把两棵苗对好切口,用嫁接夹固定,嫁接后的姿态以接穗子叶与砧木子叶呈“十”字形为宜。然后立即栽入嫁接苗床或营养钵中,并及时扣拱棚。栽植时使接口高出床土表面2 cm以上,砧木和接穗的根隔开一定距离,以便于在接穗成活后切断下胚轴。

1.6.2 插接法

黄瓜幼苗子叶展平,砧木幼苗子叶展平,第1片真叶显露至初展为嫁接适期。除去南瓜生长点,用竹签以30°角斜插入茎内,深0.6~0.8 cm,暂不拔竹签;取黄瓜苗从子叶以下1 cm处削成双面楔,拔出南瓜竹签,立即把黄瓜插入砧木的竹签孔内,要求插到竹签孔底部不留空隙。接穗子叶与砧木真叶呈“十”字形交叉。随即把嫁接苗放入苗床内,并对营养钵进行点水,同时将苗床用小拱棚扣好。

1.7 嫁接后管理

嫁接后1~3 d的管理:此时是愈伤组织形成的时期,也是嫁接苗成活的关键时期,一定要保证小拱棚内湿度达95%以上。温度白天保持在25~28 ℃,夜间18~20 ℃,3 d内全天密闭遮光。

嫁接后4~6 d的管理:此时棚内湿度应降低到90%左右。温度白天保持在23~26 ℃,夜间17~19 ℃。早晚逐渐见散射光。此时接穗的下胚轴会明显伸长,子叶叶色由深绿转为淡绿色,第1片真叶开始显现。

嫁接后7~10 d的管理:此期棚内湿度应降到85%左右。温度白天保持在22~25 ℃,夜间16~18 ℃。可完全不用遮光,并适当通风;为预防病菌侵染,此期可用50%多菌灵600倍液喷雾。

嫁接后11 d至定植的管理与非嫁接黄瓜相同。

靠接法嫁接成活后,需对接穗及时断根,使其完全依靠砧木生长。一般在嫁接后10~12 d断根。在接口下方1 cm左右处,用刀片割断黄瓜幼茎,同时拔除黄瓜幼根。

2 定植前的准备

预先进行日光温室整地,在定植前10~15 d灌足底水,待土壤初能耕作时,施入底肥,深翻耙平。在一般土壤肥力水平下,每667 m2撒施优质腐熟有机肥(腐熟的鸡粪或优质圈肥)8~10 m3,尿素5~10 kg、过磷酸钙150~200 kg或磷酸二铵50 kg、硫酸钾30~40 kg、硫酸锌1~2 kg、硼砂0.5 kg,也可以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施用三元素复合肥,每667 m2用量80~100 kg。日光温室黄瓜一般采用南北行向、大小行地膜覆盖栽培。施入基肥后,做80 cm宽、20~25 cm高的小高畦,畦中间留宽20~25 cm、深10~15 cm的小沟,用于膜下灌水。采用滴灌时,畦间不留沟,畦面上按间距50 cm铺设两条滴灌带。畦间沟宽50 cm,可作为定植后生产管理的作业通道。

3 定植

选择阳光充足的晴天上午定植,以利于缓苗。温室越冬茬黄瓜一般每667 m2定植3 000~3 500株,按平均株距30 cm左右定植。定植时可按株距开穴栽苗,也可以开定植沟摆放幼苗。黄瓜栽苗深度以填土后苗坨表面与地面平齐为宜。定植完毕后,顺沟浇定植水。

定植后适时采取地膜覆盖,既能增温保墒,又可降低温室内空气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定植后15 d左右可覆盖地膜,盖膜过早不利于根系下扎,一般选用1.3 m宽的白色地膜。覆盖地膜时要在小行间简单支起地膜,避免地膜紧贴地面,以利于膜下沟灌。大行间可以覆盖作物秸秆,既可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又可以保证土壤气体交换通畅。

4 定植后的管理

4.1 缓苗期管理

定植后7~10 d为缓苗期,此期应密闭温室、保湿增温、促进缓苗,同时中耕松土,增加土壤透气性,以提高地温。白天温度在28~32 ℃,夜间温度上半夜18~20 ℃、下半夜15~16 ℃,10 cm地温控制在15 ℃以上。

4.2 初花期管理

初花期的管理以促根控秧为中心,尽量控制植株徒长,促进根系发育。缓苗后,视土壤墒情浇1次缓苗水,此后要控水蹲苗。温度管理上应适当加大昼夜温差,实行“四段变温”管理:即午前为25~30 ℃,午后逐渐降到25~20 ℃,上半夜20~15 ℃,下半夜15~12 ℃。

黄瓜植株6~7片叶、龙头向下弯曲时,要进行及时吊蔓。吊蔓时上端系在横向铁丝上,下端系在黄瓜植株中下部,围绕植株缠上两周系一个活扣,以方便以后落蔓。

4.3 结果期管理

4.3.1 温度管理

越冬茬黄瓜开始结瓜后,大多数地区已进入严冬时节,光照日趋缩短变弱,此时温室温度要逐渐降下来,达到晴天上午23~26 ℃,不宜超过28 ℃;午后22~20 ℃,前半夜18~16 ℃,不超过20 ℃,清晨揭苫时12~10 ℃。

入春后,气温逐渐升高,黄瓜逐渐转入产量高峰期。此期温度管理指标要随之提高,晴天白天25~28 ℃,不要超过32 ℃,夜温18~14 ℃,不超过20 ℃。

4.3.2 水肥管理

结瓜以后,严冬时节即将到来,植株需水量相对减少。天气正常时,一般7 d左右浇1水,天气不好时浇水的间隔时间可延长到10~12 d或更长时间。浇水应选晴天上午,并于下午通风排湿。浇水前还应注意天气预报,避免浇水后遭遇连阴雾天。春季黄瓜进入旺盛结瓜期,需水量明显增加。一般4~5 d浇1水。

越冬茬黄瓜结瓜期长达4~5个月,需肥总量多,但追肥宜少量多次,并与灌水相结合。追肥规律是:根瓜坐住后顺水施肥;结瓜初期因温度低,且需肥量少,可施少量化肥,每667 m2施氮钾素(1∶2)水溶性肥8 kg,低温时15 d左右追施1次。春季进入结瓜旺期后,追肥间隔缩短,追肥量增大,一般5~7 d追施1次,每次667 m2施水溶性速效肥15 kg,同时注意配合喷施叶面肥和冲施含海藻酸、甲壳素和生物菌肥等功能性肥料,以促进茎叶和根系生长,从而提高植株抗逆性;结瓜高峰期过后,植株开始衰老,追肥和浇水也要随之减少,以促使茎叶养分向根部回流,使根系得到一定恢复,以延长结瓜期。

4.3.3 植株调整

进入结果期要及时摘除黄瓜卷须和雄花,减少养分消耗。结果初期萌发的侧枝可留2~3叶去头,结瓜盛期应全部打掉。温室前部植株龙头距离屋面20 cm时进行落蔓,中后部植株龙头距地面2 m左右时进行落蔓,落蔓后使龙头距地面1.0~1.2 m,前低后高呈梯形,并打掉下部老叶。放蔓应选晴天中午或下午进行,以防造成伤口或折断茎蔓。

4.3.4 补施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作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随着温度降低,放风量减少,棚内的二氧化碳得不到补充,所以在晴天光合作用旺盛时,要及时补充二氧化碳。最简便的方法是硫酸与碳铵反应法。其方法是每667 m2棚室设置15~20个塑料桶,每个桶距地面1.5 m左右。先将1 kg 98%的工业浓硫酸与水按1∶3的比例稀释,稀释时应把浓硫酸沿着塑料桶壁缓缓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以防溶液溅出。晴天日出1 h后在每个塑料桶中放入150~200 g的碳酸氢铵,放入时用塑料袋包好,并在袋上扎许多小孔,以使反应缓慢进行,维持2~3 h后再进行放风。5~6 d硫酸耗尽后再换新硫酸。增施二氧化碳气肥要注意:晴天用,阴天不用;太阳出来1 h后开始施用,放风前半小时结束。

4.3.5 光照管理

在保证黄瓜生长适宜温度的前提下,应尽量早揭晚盖草苫,即使阴雪天也应揭苫透光,每天早晨揭苫后应保证棚温适当降低1~2 ℃,以确定揭苫是否及时。生产中应经常擦洗棚膜,除去上面的灰尘和草屑,保持透光性良好。有条件的可在棚室后墙张挂聚酯镀铝反光幕(中后期及时撤掉,防止日灼),室内安装专业补光灯或普通日光灯补充光照。

5 主要病虫害防治

5.1 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靶斑病、灰霉病等。霜霉病可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或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700倍液,或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500倍液防治;阴雨天可用45%百菌清烟雾剂防治。细菌性角斑病可选用47%春雷霉素·王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5%喹啉铜乳油750~1 000倍液防治。白粉病可选用29%吡唑萘菌胺·醚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2 500倍液,或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1 000倍液,或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防治。靶斑病可选用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或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1 000~1 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或40%腈菌唑乳油3 000倍液,或30%嘧菌酯·丙环唑乳油3 000倍液,或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3 000倍液防治。灰霉病可选用50%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防治。

5.2 虫害防治

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瓜绢螟等。蚜虫和白粉虱可用黄板诱杀;药剂可用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4 000~5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等防治。斑潜蝇可用20%丁硫克百威乳油1 000倍液,或1.8%虫螨克2 500倍液,或40%绿菜宝,或20%多灭威2 000~2 5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瓜绢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或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或5%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或1%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猜你喜欢

子叶砧木南瓜
悬铃木幼苗的初生维管系统演化结构研究
黑山羊胎盘子叶性状结构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
桃砧木耐涝性研究进展
南瓜灯
南瓜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做砧木的南瓜品种
投篮高手
南瓜车开动啦
葡萄砧木——抗砧3号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