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困生教育援助机制的校本实践研究
2017-01-31胡昌琴��
胡昌琴��
摘 要:高中学困生一直被关注,但现有的学困生援助对策研究,大多从某一个方面进行,心理干预或者补救教学,各自为政,缺乏一个科学、系统的学困生教育援助机制,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笔者结合我校的教育实践,对高中学困生教育援助机制与模式的校本实践与研究作了阐述,介绍具体机制的构建和功能。
关键词:高中学困生;教育援助机制;校本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一) 高中学段的特点
高中是基础教育中的“高等教育”,一方面高中生身心发展基本成熟,独立的人格基本成型,另一方面高中生又不得不面临“残酷”的高考竞争,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段。这一特殊学段对学生的学业要求很高,学习压力几乎是一个学生求学生涯中最大的阶段,容易滋生厌学情绪。同时,高中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急剧变化、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定型时期。
(二) X校的实际状况
X校是一所区内整合高中,生源不好,学困生的人数较多。去年9月X校对高二16个班级的学生调查表明,有30%左右的学生在学习上跟不上教学进程,偏科、厌学情绪严重,有部分女生的数学成绩很差,甚至出现零分等极端个案;与之相反的是部分男生的英语成绩很差,做题只能靠猜。这种不均衡也迁移到了其他学科。
二、 内涵界定
教育援助机制是指教师在对学困生进行科学评量的基礎上,有针对性地选择援助策略、制定援助计划,并由学校专门的机构指导、督促和评价计划落实的有效性,进而构建起来的完整的援助困难生的工作流程。这一机制强调的是科学性、计划性、有效性、完整性。
教育援助模式是指在建立工作流程这一机制下,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援助形式。各个形式之间相互作用,整合各种教育力量,避免单一孤立的教育形式,形成教育的合力,从而实现对各层次学困生的帮扶转化。
三、 教育援助机制和模式的校本研究和实践
(一) 教育援助机制的三种模式
以X校为例的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是复杂的,学困生的类型也是多样的,因而在教育援助的模式上也应多元化。本研究开发了三种学困生援助模式,并展开实践,即自助模式、互助模式和他助模式。
自助模式是指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困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实现自我转化的教育援助模式(目前“导师”主要是学校班主任和党员干部)。
互助模式是指在班集体环境下,利用班级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通过互帮互助,最终实现学困生转化的教育援助模式。比如,依托小组合作课堂模式,进行各班特色小组打造和评比,进行学优生和学困生资源优化组合,结成学习帮扶对子。利用同伴的力量,同辈的积极影响,进行学困生转化。
他助模式是指在学校教育援助中心的统一领导下,由学校行政、专业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会商后,制定并实施“个性化援助计划”,最终实现学困生转化的教育援助模式。
三种模式不是孤立运行,必要时可以交叉。
(二) 教育援助机制的实践平台
为了保证困难生援助的有效性和延续性,X校成立了“教育援助中心”,统一规范管理学校困难生的教育援助工作。在“教育援助中心”的领导下,构建并实践困难生“诊断评量——教育援助——教育反馈——策略调整”的教育援助机制。
教育援助中心在校长室的领导下,下设四个组,分别是行为困难生援助组、学习困难生援助组、心理困难生援助组以及数据搜集整理中心组。
1. 行为困难生援助组
该组以每个班的班主任为第一援助成员。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状况,结合平时对班级学生的细心观察,走访,初步确定班级的困难生名单,并建立班级的行为困难生跟踪档案,并且该档案是动态的。每学期期末都组织班主任论坛,结合这一主题进行校内班主任报告,教育故事宣讲,沙龙研讨,把对困难生的研究从实践的层面上升到理论研究层面,以点带面,让理论研究的成果指导更多的班主任更有效地开展实践工作。
2. 学习困难生援助组
该组主要针对学科教学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开展工作。每位任课老师会在所教班级,就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甄别学习困难生,因材施教。
具体实践操作如下:
a. 学习能力欠缺者
b. 针对该部分学生,主要是进行学科知识的辅导,制定辅导计划,比如生生互助,结合我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立互助小组。师生互助,形成课后辅导小组。
c. 学习习惯欠佳者
这类学生和行为困难生之间往往是交叉的,就是我们所谓的“双差生”。针对该类学生,必须双管齐下,既要提高他们的成绩,更要矫正他们的行为,只有解决了内因,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才会有外显的成绩。
3. 心理困难生援助组
X校在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进行硬件、软件多项提升改进,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综合能力和素质。引进专业量表,在高一新生入学时就组织学生在心理课上进行测试,建立特殊学生档案,跟踪疏导,及时发现问题,尽早干预。此外,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做好心理咨询的个案记录,写好咨询案例的报告,对一些不愿意当面咨询的个别学生,开设信箱咨询服务。
4. 数据采集组
为了数据的搜集整理,形成个性化的长期跟踪,成立数据采集组,在信息中心的指导下,搜集信息,汇总,筛选,建立各种困难生特色档案,进行动态跟踪。依托电子的信息,我们对困难生的教育帮扶更加有针对性,也有连续性。
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不少学困生都是经过“进步——反复——再进步——再反复——更大的进步”的曲折道路而转变为先进的。这需要我们老师付出艰苦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更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杜春美.当前中学生问题行为现状及家庭因素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
胡昌琴,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