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工科院校材料化学专业新工科建设探索
2017-01-31徐逸然
徐逸然
摘 要:本文简析了“互联网+”背景下新工科建设的要求与各高校提出的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了材料化学专业新工科建设培养方案设计,同时对落实融合型人才培养具体举措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互联网+ 新工科 材料化学专业
2017年,我国教育部正式提出“新工科”建设,为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在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根据新工科的建设要求,我国各大高校先后提出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等人才培养计划,为落实“新工科”建设作出了全方位努力,进一步明确了新工科建设目标。与此同时,我国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等文件,为规范高校新工科建设提供了指导。在“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实施要求下,亟需一大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能够迎接全球创新生态系统创建挑战的新工科信息化创新型人才。
一、材料化学专业新工科建设培养方案设计
(一)升级本科生培养方案
根据材料化学专业新工科建设要求,高校首先应当在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中,进一步加强理工科融合,促使学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材料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等基础专业课程的内容,引导高校学生加强基础知识学习。[1]与此同时,高校在设计培养方案时,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同步提升,扎实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为专业深度研究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高校还要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促使化学材料专业培养与其他专业培养相结合,以交叉融合的方式推动新科工建设,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与创新思维。
最后,还要构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实现新工科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建设一支专业的、一流的师资队伍。另外,还要通过教学评价了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要求教师改善、调整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对于整改效果不好的老师进行替换。
(二)组建材料化学专业创新实验班
在工科院校材料化学专业新工科建设的过程中,高校要组建专业创新实验班,在专业中挑选出较为优异的学生,组成班级,每个学生配备一名专业导师,引导学生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培养其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创新实验班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有利于促进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升级。
二、材料化学专业建设新工科的具体举措
(一)在专业基础方面强化理工融合
在材料化学专业建设新工科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工知识融合,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根据实际建设需要,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取舍,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规划人才发展方向。
首先,专业基础课程教师要严格提高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明确基础课程的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要求,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锻炼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融合性材料化学专业人才。
其次,高校还要有目的地开设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前言课程与学科导论课程,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模式,扩充知识面,促使学生能够突破传统学科界限,围绕专业基础知识教学构建融合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组建跨学科团队
在“互联网+”背景下材料化学专业新工科建设需要积极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之间的跨学科交流,推动专业培养方案尽快落实。在融合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材料化学专业基础课程要由本专业教师进行教学方向把握,承担起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责任,并且积极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与实践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和化学、物理等专业教师展开联合教学,将新工科建设课程与传统专业课程相结合。
(三)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在新工科建设要求下,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为教学质量稳定提升奠定基础。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聘请一些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与前沿科研成果的专家、学者来对学生进行授课,以教师的专业性带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另外,高校还要构建教学督导小组,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监督和评分,同时增设学生评价体系,综合考量教师的上课质量,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四)在材料化学专业中组建创新实验班
在组建创新实验班时,高校可以参考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学院中选拔出较为优异的学生组建创新实验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教师的科研方向进行配对,实行“一對一”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导师的引导下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同时,教师通过帮助学生解决研究问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2]
三、结语
随着我国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应当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落实新工科建设要求,进一步构建跨学科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促使材料、化学、化工等学习相互融合,提升化学材料专业人才素质;促使材料化学专业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从而培养智能化材料化学专业人才,推动国家战略实施。
参考文献
[1] 周锡堂,董超俊,郝向英.新工科专业评价制度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8,35(06):1-5.
[2] 耿树东,江丽丽,于晓波,张钰.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8,35(10):36-3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