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哌卡因在阑尾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2017-01-31董代军

保健文汇 2017年12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阑尾炎

●董代军

罗哌卡因在阑尾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董代军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在阑尾手术中应用的最佳浓度。方法:将自2013年5月到201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62例行阑尾炎切除术的阑尾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A组、B组,分别使用0.5%、0.75%盐酸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A组患者其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变化幅度要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0%明显高于实验组的6.5%(P<0.05)。结论:使用0.5%罗哌卡因对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效果好、术后不良反应较少。

罗哌卡因;阑尾炎;麻醉效果

阑尾炎切除术中患者需行硬膜外麻醉,再加上手术的一些侵入性操作,会涉及到对内脏的牵拉行为,继而使患者发生疼痛、呕吐、恶心等症状,不利于手术的顺利操作,直接影响到患者预后[1]。罗哌卡因是常用于腹部与四肢手术的麻醉中,但在阑尾炎手术中的使用剂量还有一定的争议。因此,本文就对两种不同浓度麻醉药物的有效性进行比较,做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对象

将自2013年5月到201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62例行阑尾炎切除术的阑尾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A组、B组,每组患者31例。A组包括男性19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从18岁到56岁,平均年龄为34.1±2.7岁;B组包括男性20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从20岁到55岁,平均年龄为33.7±2.6岁。两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患者进入到手术室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硬膜外穿刺处确定于T11~12部位,向头侧置管,将5ml的1.5%利多卡因注射其中,静待5分钟,确定硬膜外腔的导管位置,以排除蛛网膜下腔阻滞。

A组分次硬膜外注射0.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ml,

B组分次硬膜外注射0.7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ml。

两组皆进行针刺皮肤法,测试麻醉平面效果,满意后进行手术。

1.3 观察项目

(1)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之前、麻醉后30min以及手术结束时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变化情况。(2)术后,向患者发放我院自制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程度。镇痛质量[2]分成3级:术中无疼痛感代表满意;术中有轻微疼痛但能忍受代表一般满意;术中疼痛剧烈且无法忍受代表不满意。使用VAS评分法[3]对患者术中疼痛进行评分,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疼痛剧烈。

1.4 统计学应用

本次研究数据借助于SPSS19.0进行总汇处理,其中:(1)用率(%)来代表计数资料,行χ2检验,(2)用(±s)来代表计量资料,行t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

A组患者手术前平均动脉压为(94.3±7.4)mmHg、心率为(77.3±6.1)次/min;麻醉后30min平均动脉压为(88.1±6.5)mmHg、心率为(77.6±6.4)次/min;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为(90.3±8.2)mmHg、心率为(79.1±6.6)次/min;B组患者手术前平均动脉压为(94.5±8.1)mmHg、心率为(78.6±6.2)次/min;麻醉后30min平均动脉压为(82.2±7.3)mmHg、心率为(68.1±5.2)次/min;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为(80.3±7.1)mmHg、心率为(68.5±5.5)次/min;经差异统计学比较,术前两组患者在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上的比较差异未见有意义(P>0.05);麻醉后;较之于A组,B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皆有明显下降(P<0.05)。

2.2 两组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情况

A组镇痛质量总满意度为100.0%(31/31),未见有不满意者;VAS疼痛评分在0~2分间有10例、3~6分间有16例、7~10分间有5例;B组镇痛质量总满意度为100.0%(31/31),未见有不满意者;VAS疼痛评分在0~2分间有8例、3~6分间有17例、7~10分间有6例;两组间镇痛质量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VAS疼痛评分整体比较差异也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0%(9/31),包括4例低血压、2例呼吸困难以及3例心率过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31),皆为低血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5.415,P<0.05)。

3 讨论

阑尾炎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通常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的局麻药物,可有效抑制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阻滞神经兴奋与传导[4]。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患者麻醉满意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于麻醉后皆较之于术前发生了明显变化,但A组患者变化幅度明显要比B组小(P<0.05),这也说明0.5%罗哌卡因应用于阑尾炎手术麻醉中,对患者的血压与心率影响都较小。另外,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0%明显高于A组的6.5%,说明0.5%罗哌卡因的不良反应风险更低、安全性更好。

总结全文来看,使用0.5%罗哌卡因对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效果好、术后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九龙中心卫生院)

[1]张远.罗哌卡因切口内局部浸润用于阑尾手术术后镇痛的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1(27):80-81.

[2]朱俊峰,杨璐.硬膜外腔注入0.2%罗哌卡因对全麻下阑尾炎手术患者痛觉过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5,35(7):1336-1338,1341.

[3]王雪群.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在阑尾炎麻醉中的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 ,2016,29(6):156-157.

[4]刘勤勉.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在阑尾炎麻醉中的应用比较[J].吉林医学 ,2014,40(13):2858-2859.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阑尾炎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皮纹横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疗效探讨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