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优势群体”暴力犯罪的心理学探究
2017-01-31曲歌
曲 歌
当代社会“优势群体”暴力犯罪的心理学探究
曲 歌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社会新形势下加强对优势群体暴力犯罪行为的关注与重视,是对整个社会法制管理与监督工作的推进。社会群体由于他们所处社会地位较高,学历教育水平较高,正是他们拥有丰富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优异条件,在心理学上,他们比处于社会较低层面的人有着更为敏感的意识与较易波动的情绪。更加容易受到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出现不受理智控制,不符合逻辑的行为结果,甚至是暴力行为,这些原因都直接或间接造成了优势群体暴力犯罪行为。为应对这些行为造成的严重危害,加强思想法制建设等一些措施应该被制定来解决出现的问题。
优势群体;暴力犯罪;心理学;原因;对策
当代社会发生暴力犯罪现象越来越广泛,而且暴力犯罪行为更多地发生在优势群体上,他们对社会环境与社会个体特别容易容易敏感的心理,而暴力行为因为其有着极大危害性与极大惩罚力度,带给犯罪人人生极大的影响,顾此,需要引起国家及社会的重视度,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与心理压力释放,通过从心理学角度对他们加以指导,从根源上解决潜意识的行为冲动与不合逻辑行为的实施,防治他们通过暴力手段施加于社会。但在各种各样的难题与阻碍都是社会法治工作科学化实现进程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需要我们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与核心,透过表面现象找到它的根源,真正的使社会法治工作实现以科学化的完善。
一、优势群体与暴力犯罪
(一)优势群体
对于优势群体教育界并没有给出详细的定义阐述,文中“优势群体”是指某些拥有较高社会地位,受过较高教育的人却产生了暴力犯罪行为。就优势群体在传统中国社会的划分来看,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第一,官,包括政府工作人员、司法机关人员等;第二,商,包括个体从业人员、自主创业人员;第三,工,国营民营企业的个体经营人员等;第四,学,包括专家、医生、教师等。
(二)暴力犯罪
暴力犯罪指通过侵犯他人人身自由、公共或私人财产的暴力手段危害他人身体健康与财产安全的行为。暴力犯罪的特征如以下两方面:第一,危害性极大,暴力犯罪尤其暴力手段(如故意伤害甚至故意杀人等)直接对人的生命权产生威胁,而人在世界上最基本需求便是不威胁生命,可见暴力犯罪所造成的严重威胁与影响远远超过了一般的犯罪行为。第二,惩罚力度极强,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要发扬的优良传统文化,解决问题尽最大可能通过和解方式进行,因此伤人作恶就是对犯罪的真实写照。刑法中制定了对暴力犯罪行为严重的惩罚法律。理论上讲处于社会较低层面的人更为敏感,对问题更易被激化,然而近些年来我国一系列暴力犯罪行为发生在有较高社会地位和教育程度的优势群体身上。
二、“优势群体”暴力犯罪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当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与社会进程加快,诸多问题被集中并放大后涌现在现代化进程中,而来源于这些社会的问题的自然和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结合后,在社会大环境中发生引起犯罪人走向犯罪道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社会优势群体因其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人脉资源,充足的犯罪条件加速其走向犯罪道路。
(二)需求与利益的诱惑
每个人都会被利益驱使,需求所迫,在这种状况下,因为来自于自己利益受到威胁或损害,保护自我,维护利益的意识越来越强,大脑不禁控制地做出自认为合乎逻辑符合实际的行为与措施,尤其是当受到层次比自己低很多的人的利益威胁,激起反抗心理的反映将会更加强烈,出于自尊容忍度直线降低,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内心潜意识里就会在情绪与思绪上失去控制,失去理智导致极端错误甚至犯罪行为。
(三)较高优越感的潜在驱使
优势群体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较高的学识水平,广泛的人脉资源,充足的社会资源,这些丰厚充裕的条件使他们在心理上变得极为脆弱,比普通人更经不住对利益的考验,当严重危及甚至损害到他们的自身利益时,潜意识上他们会将这种威胁与损害放大更多倍,直至最终到无可避免的极端措施或违反犯罪行为来使自己从这种威胁中摆脱、将风险解除。走向犯罪道路直接原因正是在他们眼中,较他们有更低社会地位的人去挑战他们的权威与地位,即为优越感在潜意识里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降低优势群体犯罪的措施
第一,加大法制宣传力度。积极宣传法制法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加强社会团体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国家法制体制机制,促进优势群体在内心深处从根本上树立法制理念与约束自我的机制,加强对国家企业,社会工作环境的文化法制建设与完善,从本质上解决社会因素造成的问题与工作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对社会环境中优势群体工作与生活作风等方面进行适时合理的监督与管理。从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上降低暴力犯罪的发生,减少威胁产生。
第二,进行心理测评与训练。由于优势群体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使其有着更大的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外界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极易改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对受到威胁利益的维护便是对外界因素的反抗,进而导致价值认识扭曲,发生暴力犯罪行为。所以对优势群体进行及时的心理测评与心理训练指导,从意识上打消发生犯罪的源头,依据其情绪变化或意识能动方向给予恰当的调解与慰藉,消除不良情绪与控制失去理智的冲动,达到从根源上防治的效果。
第三,加大管理惩罚力度。完善法制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做到严惩发生暴力犯罪行为的犯罪人,尤其是优势群体的暴力犯罪行为,惩罚过程中平等对待所有犯罪人,绝不漏惩、弱惩,提高惩罚部门办案与实施的效率,同时管理部门要协调好与协调组织、社区治理组织等单位的关系,对暴力犯罪强力打击,确保通过各单位组织间的相互协作与联系,对整个社会群体产生威慑力与震慑力,提高治安保障的保护与防控力度。
第四,引入科学化激励制的监督模式。带动整个社会群体的每一个体的监督活力与激情,对个体进行的监督行为予以适当的鼓励与表扬,提高他们进行监督行为的积极性。创新监督管理模式,调动社会每一个体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行相互监督,从消极波动的情绪到潜意识的能动过程中,个体间的相互监督在促进自己朝向健康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帮助他人避免了走向犯罪道路,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健康愉悦的社会生活与工作环境。
四、小结
健全的法制体制机制是国际昌盛社会进步的跳动脉搏,面对拥有丰富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优异条件优势群体,他们在面对需求与利益的诱惑,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以及潜在优越感驱使下,其较为脆弱,难以接受自尊被无视的心理会将所面临的问题与考验夸大放大,再加上较为巨大的生活与工作压力,内心积攒的消极愤懑情绪不但难以释放出来,而且还会积聚更多,当内心不再能够积攒下时最终通过暴力手段发泄到社会,造成对社会及社会中每一个体的威胁与影响。为了防止犯罪人尤其是优势群体暴力犯罪行为的发生,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加强对国家企业,社会工作环境的文化法制建设与完善,及时对优势群体进行心理测评与心理训练指导,有效从根源上预防暴力犯罪,对于发生暴力犯罪行为的犯罪人要加大惩罚力度,创新监督管理模式,鼓励每个社会个体积极发挥自己的监督作用,推动社会在法制进程中规范化制度化稳步前进。
[1]刘守芬,汪明亮.试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与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
[2]刘纯明.转型时期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政治双重效应和对策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01).
[3]罗建文,朱海林,朱春晖.伦理关怀:大学德育的重要手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05).
[4]张陟遥,张惠玲.论转型期社会结构分化与执政党社会整合功能[J].湖北社会科学,2006(04).
D917.2;D
A
1006-0049-(2017)16-02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