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解读

2017-01-31潘威旭齐晓明

山西青年 2017年8期
关键词:佳木斯大学中国化内涵

潘威旭 齐晓明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解读

潘威旭*齐晓明*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形成与演变

马克思主义由来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对中国而言是异域文化,由此便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发展这一说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初入中国时被诸多早期的无政府主义者以及社会党所传播并作出贡献。其中不乏像孙中山、梁启超以及朱执信等名人,虽然对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思想传播与介绍,但是依然让不少中国人看到了不一样的希望之光。

俄国的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更是影响了中国不少像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的觉悟,为随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广泛以及深入的传播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毛泽东在1935年领导地位确立之后更是拓宽推进了其在党内的发展,在1937年撰写的《实践论》中更是反复强调和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传播及其与我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契合,在1941年又补充完善我们要反对主观主义,提高理论让中国革命真正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化。随后我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了不同定义的内涵认知,大概总结为民族化发展到具体化再推进到当代化、时代化又演变到创新化的历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解读的变化过程

(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随着中国实际情况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也饱含着时代下的特征。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依据于毛泽东和邓小平等一些党内领导人士就其与我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关系方面思维角度的论述,这一时期的内涵主要可以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我国革命建设的结合。学术界就这一时期的内涵提出了三个主要方面的理解和阐述,首先是从欧洲形式的马克思主义转向中国化的民族形式,其次是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形式转向符合中国国情的思想内涵形式,然后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之上创造出新的理论。在一九九八年的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研讨会上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理解达成了其要同我国国情的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从形式和内容上都要作以转变为中国化的共识,真正的转化为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

(二)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发展至二十一世纪之后,其思维形式开始被逐渐广度和深度的剖析挖掘,主要被分流出五种观点派别。其一,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主要是与中国文化解读以及实践情况诠释两个方面的结合,也就是在其价值观与我国传统精神文化融合的同时,强调其形成过程中的互动结合以及强调其理论满足我国民族化和当代化的两化论原则。其二,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主要是在内容上运用其观点立场和方法,在实现方式上转变为中国化,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增进创新和发展这三个层面。其三,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是建立在实现其理论主体和形态,理论生长点和实践力量四个方面结合的具有民族时代性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其四,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鉴于其与中国关系的复杂性上,富含了多层内涵多重含义。其五,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应该首先基于政治层和学术层来区分角度,继而再进行不同层次下的视角解读。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核心原则要素

(一)核心要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宏伟发展历程中,首先要说的是学术界和政治界达成统一共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其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情况和时代特征的相互结合论。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同步与我国革命的建设改革的实践和历史提升过程,从而创造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最后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结合时代情况提出新的挑战和问题,如生态被破坏、环境被污染等新层次理论命题。

(二)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发展和时代变化中被多层多样的定义着,因此我们首先要结合国情实况来正确的认知和科学的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理论实现和本身清源与发展,其次理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等方面的概念,方便更深入的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发展和深化理解。最后贴合中国社会的建设革命和改革发展把马克思主义在我大中华深入扎根成长,形成具有中国社会特色、民族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下的逐步拓展,实现我大中华的伟大复兴。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诸多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研究方面的基础之上归纳简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解读。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多样化内涵的分析,旨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演变寻求依据、深化其内涵的认知和研究;另外纵观其演变发展过程,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在实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快速发展的实践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已随着我国国情状况的不断实践孕育出的多样多层面,而其内涵的形成和定义不仅解决我国的社会主义的事业发展,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事业提供了探索和追求,它的基本原理和国情实况集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和改革创新,它的科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改善和解决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发展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其具有的贡献意义是不可磨灭和取代的。希望本文简要的分析可以为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更多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学者们更加客观准确的认知。

[1]刘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代视野[D].2011.

[2]刘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础理论问题研究[D].2011.

[3]高丹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转换研究[D].2015.

[4]王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与中国梦[D].2014.

[5]王世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时代化研究[D].2013.

[6]唐芳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与提升[D].2014.

潘威旭(1992-),男,佳木斯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通讯作者:齐晓明,佳木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带头人。

D

A

1006-0049-(2017)08-0246-01

猜你喜欢

佳木斯大学中国化内涵
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A Case Study of an English Teacher’s Classroom Speech Errors
内涵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