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核心素养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2017-01-31郭斌
郭 斌
南充市第十二中学,四川 南充 637000
浅谈地理核心素养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郭 斌
南充市第十二中学,四川 南充 637000
一、人地协调观的内涵及意义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的核心观念,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1]。具体来看,人地协调观包括适度的人口观、科学的资源观、正确的环境观、可持续的发展观。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由于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为发展经济肆意破坏环境、过度开发资源,造成人地关系恶化,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膨胀、土地退化、粮食危机等问题日益突出。地理课程通过回答“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人类”、“人类如何适应、利用、保护自然”、“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怎样协调”等问题解释正确的人地观念,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形成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就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能够明白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不同方式所产生的后果;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二、人地协调观教育的缺失
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一直是中学地理教学最易被忽视的环节。一方面,教师认为“地理情感与观念”的培养很抽象、很空洞,不能以知识点的形式直接传输给学生,学生也无法通过阅读快速获得,实际教学中难于操作。另一方面,将人地协调观融入地理教学之中,对教师要求较高,效果不易显现。在现行高考制度下,相关能力不易考查,不好把握。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地理情感培养的教学活动不断被压缩,人地协调发展观念的养成教育自然被忽视。此外,从学习时效来看,地理情感和观念的养成要比知识记忆和技能训练需要更多时间。地理作为副科,课时不足,也是限制人地协调观念养成的重要因素。
三、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策略
人地协调发展观是地理课程最核心、最基本的价值观。在地理学习中,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促使人地协调观念融入课堂和生活。
(一)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
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养成起着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要想地理课堂有效促进学生形成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地理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地理教师只有在思想上重视人地协调发展观念的培养,才能在教学行动上时刻关注学生看待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地理教师应明晰人地关系的构成,每个教学任务的设计都要紧扣人地协调发展,精心设计,以达成目标。
(二)创设开放、实践、体验的地理课程
现行教材对人地协调观养成的关注,大都是以案例解读或读图思考的形式隐形体现,问题释疑和原理剖析的编写色彩依然较浓。构建开放、实践、体验的地理课程,让知识和经验在实践中提升,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成长,是促进人地协调观形成的最佳途径。
多元开放的课程能促进学生地理情感的建立。例如,在学习“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一节,以辩论赛的形式探讨亚马孙雨林应不应该修建横贯公路,正方:林区应该修建公路,反方:林区不应该修建公路。该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辩论中学会辩证看待保护雨林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明白既不能过度牺牲环境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经济发展。
组织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观察和分析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环境问题的认识,更能促进人地协调发展观念的形成。例如,在学习“人口增长与城市环境问题”一节,开展城市河流水污染情况的观察和测定活动,夏季城市内涝灾害的原因调查活动;城市垃圾的处理方式及其变化研究等。
亲身体验是情感接纳的最有效方式。在学习“合理利用水资源”一节,由于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我国南方地区的学生从未真正体会过水资源短缺所带来的影响。通过开展“停水1天”活动,让学生深切体验缺水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认识到个体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对于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意义。
(三)建立地理情感与生活情感的联系
地理教材是进行地理价值观教育的主要载体,但不是唯一载体。教师要让鲜活的自然环境实际、社会生活实际、学生和教师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纷纷成为地理情感教育的重要资源,引导学生从人地协调发展的视角进行观察和思考,建立地理与现实生活情感的联系。例如,通过雾霾体验者对切身感受的自述,引发学生对雾霾研究和治理情感的共鸣。人地协调观的形成离不开必要的生活情境。对时事热点、乡土地理的关注与评价,有利于地理情感的凝聚与升华。例如,瓜达尔港的建成,丰富了我国能源进口渠道,从某种角度来看,可有效缓解我国来自马六甲海峡的石油危机。目前,我们面临全球变暖、大气污染、灾害频发等种种挑战,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在于从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积极寻找问题的根源,保护地球家园。
此外,人地协调观养成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校教育阶段,而应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生活中时刻保持从环境友好的角度去看待地理环境问题。
[1]何建国.谈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J].教育观察,2016(11):100.
[2]袁孝亭.王向东.中学地理素养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袁孝亭.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13(10):13.
[4]王建芹.谈地理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05):17.
G
A
1006-0049-(2017)08-01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