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效应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以《秦朝的统一》一课为例
2017-01-31余晓芳
余晓芳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重庆 400047
心理效应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以《秦朝的统一》一课为例
余晓芳*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重庆 400047
历史学科是一门以德育为主的学科,它承载着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增强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心理效应是指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有必要合理的运用心理效应提高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导入新课——首因效应的运用
导入是一堂课程能否有效进行下去,学生是否感兴趣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在新课导入的时候合理运用首因效应吸引学生兴趣,以便教学顺利进行。
(一)首因效应的含义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优先提出了这一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因此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同理,而一堂课的开头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合理运用首因效应
基于首因效应的内容和作用,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合理运用这一心理效应,以《秦朝的统一》一课为例。
新课伊始,教师给学生播放秦王嬴政成长的视频,然后再提问:仔细观看嬴政小时候的经历,思考为什么最后是由他统一六国呢?接着学生们就认真观看视频,得出秦王嬴政从小受欺负,养成了自强、坚韧的性格,而他的这种坚强性格正好为他后来统一六国做了铺垫。这样既能使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对接下来要讲的内容更加感兴趣,而且使学生们发散了思维,又活跃了本课课堂气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接下来教学内容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二、讲解新课——多种心理效应的综合运用
在历史新课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同时运用多种心理效应,加强本课的教学效果,下面从以下几个心理效应进行阐述:
(一)“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是指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该效应给历史教学的启示是,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度紧张和有趣的学习气氛。实际教学中,能够活跃学生思维的“鲶鱼”有很多,跟历史有关的问题、故事、史实、图片等都可用作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讲到《秦朝的统一》这课的新课讲课时,提问当时秦国统一六国具备了哪些条件呢?秦国统一六国之后该如何进行统治新的王朝呢?这样的创设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克服“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而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反映了几个问题:以自我为中心、没能注意“度”的把握、没有换位思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要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总结的时候,教师要克服超限效应。比如提问怎样评价秦王嬴政时,教师可以给出几个思考方向,不要全盘脱出,最后让学生们自主回答,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活跃度,最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和思维,又让学生们最后回味无穷,达到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
(三)培哥效应
曾有人做过所谓奇特的记忆表演。在有些电视节目中,在舞台上放一块黑板,然后让台下观众随意说出一些数字、词语、外语单词等等,并按照顺序写在黑板上。表演者在这一过程中不能看黑板,但他们却能根据观众的要求准确地讲出其中的任意一项内容,甚至还能把全部内容倒背出来,这种倒背如流的秘密就是培哥效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进而增强记忆。
例如讲到巩固统一的经济文化措施内容时,需要学生记住相关知识。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培哥效应,通过具体的史料分析和图片视频分析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并加强记忆。
三、巩固新课——赫洛克效应的运用
(一)赫洛克效应的含义
赫洛克效应是指及时对工作结果作出评价,能有效强化工作动机,对平时工作起到促进作用。赫洛克作为心理学家,他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把四个被试者分为四个组,完成四个不同诱因的任务。完成任务后,要么训斥,要么赞扬;或者忽视,或者不给任何的评价。结果受赞扬组和受训斥组很明显好过其他两个组,被赞扬的那个组成绩上升很快。“赫洛克效应”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对教育教学成绩作出评价,这样才能强化学习动机,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二)赫洛克效应的运用
基于赫洛克效应的内容和作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合理的进行运用。例如《秦朝的统一》课堂小结结束后,然后出了两个选择题给学生现场做。对于做对的同学立马表示表扬,针对做错的同学不要苛责,而是正面进行鼓励他们,增强他们以后学习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利用自己所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理解心理效应的本质以及它给教学过程所带来的积极或者负面的作用,合理的运用心理效应有利于跟上目前的教学改革步伐,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尊重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们辩证的分析问题能力,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能力,达到历史学科赋予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1]侯枫.试谈心理效应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绥化学院学报,2007,04:186-188.
[2]王国琴.“新”随“心”动——浅谈心理效应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等职业教育,2008,06:27-28+32.
[3]姚玉香.善用心理效应,提高历史教学效益[J].师道,2011,Z1:64-65.
[4]李建华.心理效应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2,03:184-185.
余晓芳(1993-),女,汉族,江西上饶人,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历史)。
G
A
1006-0049-(2017)08-01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