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当下临终关怀在我国的问题及对策

2017-01-31康志超

山西青年 2017年8期
关键词:关怀病人发展

康志超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100



浅探当下临终关怀在我国的问题及对策

康志超*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100

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中人们对生的重视远大于对死的重视,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和追求长生不老的各种历史故事以及隆重的结婚庆典、小孩过满月、成人礼等等无不从正面或侧面反映出了人们对“生”的极大关注。然而对“死”则是避讳的,认为很不吉利,也尽量避免提及。当前,在国内外临终关怀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在各个学科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突破和建树。但是,在我国的偏远地区和许多固守传统观念的人眼中,依然更愿意把临终病人带回家里等待死亡,因为他们坚信叶落归根,在家中“落脉”才能使亡者的灵魂得到安定,才能够有归宿。而不愿意把临终病人放在冰冷冷的医院或临终关怀机构,这对于病人或家属是不能接受的。另外,由于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药品问题、资金问题、教育落后、机构分布不均及相关保障制约的影响,临终关怀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上采取积极有效的针对措施,对症下药,多管齐下。一方面,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使其安详度过生命的最后旅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一、临终关怀的涵义

临终关怀是针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采取的一种包括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关怀与照顾,它涉及社会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多门类的边缘学科。临终关怀的目的是减轻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痛苦,提升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同时也减轻亲属的心里痛苦,帮助形成正确的生死观并加以接受。也是符合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根本目的的。此外,对于信仰宗教的人士而言,临终关怀的根本核心是帮助案主在最后的时光里认真悔改,使灵魂得救的一种灵性关怀。临终关怀是一项符合全人类福祉的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有着非同寻常的重大意义。

二、临终关怀的特点

首先,临终关怀具有集群性的特点,一般意义上的医疗所针对的患者是单个的患者本人;而临终关怀所关注的对象是患者本人及其患者的家属,是有很多人的,因而具有集群性的特点。不仅需要医生对病人的身体和心理上进行治疗,也需要医生和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对患者的家属及其亲近的人进行心理方面的治疗,让其家人能够尽快从悲痛中走出来,认真面对接下来的生活,让内心充满勇气,也让生活继续有意义继续丰富多彩。在我国临终关怀还有不成熟的特点,临终关怀在我国起步较晚,并不像国外那样有长期的发展过程和成熟的治疗模式,目前在我国还主要是纯粹的家庭治疗的护理方式,临终关怀还没有具体的成熟模式,还在探索的路上前行着。舒缓治疗也是临终关怀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因为当一个病人成为临终关怀的对象时,他身体的病情已经不是最需要治疗的事情了,此时对于病人心理的关怀已经上升为首要的任务,进行舒缓性治疗让病人能够没有遗憾的安详的离开人世。最后,临终关怀还具有公益性的特点,显而易见,临终关怀无疑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既包括政府部门和慈善组织,也包括医生和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临终关怀的发展始终影响着全人类的福祉。

三、临终关怀事业目前在我国的问题

(一)临终关怀的有关机构数量太少

首先,临终关怀这项伟大的事业在我国的发展才短短的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各方面都还很不成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理论还是实务方面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我国临终关怀的机构数量还十分稀少,与我国十三亿多的人口相对而言严重不成比例;而且这些仅有的为数不多的临终关怀的机构还只是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的发达省份和直辖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江苏等,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和很多欠发达的相对落后的省份还几乎是没有专业的临终关怀的机构的。即使在仅有的这些临终关怀机构和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中,它们的临终关怀的具体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向等是不同的,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二)临终关怀的专业人员大多不够专业

因为临终关怀的事业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还十分的短暂,这项伟大的事业还没能在我国结构化、系统化的成熟发展起来,因而还没有专业化的培训机构;再加上我国的国情具有深受传统思想文化影响的特点,很多的家庭是根本不愿意把临终病人交给临终关怀的工作人员服务的,大多数的老百姓更愿意把临终病人接回到自己家里等死,临终的病人自己的思想观念也是一样的,他们自身希望能在自己的家里去世,死后能被埋到自己的家乡,正所谓“叶落归根”。此外,目前,我国的临终关怀的机构是在医院设置的临终关怀病房和临终关怀床位,所以在这里工作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是医院的护士,这些护士所接受的培训基本都是所有护士应该接受的培训课程,她们是没有接受过非常成熟的专业的临终关怀的系统的培训的。

四、在我国发展临终关怀事业的有效对策

(一)大力加强人文关怀理念的普及教育

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仍然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新旧思想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击,在这样的社会转型的时代大背景下,如果自发的进行临终关怀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不能够真正的完成的,也是不现实的,是需要科学的、系统化的临终关怀的理论和实践来引导的,而加强人文关怀理念的普及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死亡观念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正确的死亡观念则更加的重要,而死亡观念的形成又是离不开系统化的人文关怀的教育的,不幸的是,我国目前的教育系统当中关于死亡观念的人文关怀理念的这一块领域是相当缺乏的,甚至于是基本是空白的。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异不仅表现在经济水平方面,更表现在文化水平和思想观念方面,我们有必要弥补这部分空档,将符合现代文明和价值观的死亡观念广泛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将教育系统中的有关于正确看待死亡的人文关怀的理念进行补充和完善。最终促使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城乡都能够得到顺利的开展。

(二)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相关内容和体制

针对目前临终关怀在我国的种种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相关的改革和完善内容,对临终关怀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专门化的教育和培训。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尚未建立,而且我国的保障制度还不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各种慢性病的增多,临终关怀也越来越成为迫在眉睫的需要仔细考虑的现实问题。根据目前我国的国情和现状,政府依然在社会工作及其相关领域发挥着主要的作用,临终关怀作为社会工作中一个占有中大比重的内容,政府自然而然要发挥其主导性的作用,不仅仅要在资金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更要在制度和政策方面多下工夫,制定和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此外,我们还应当学习和借鉴国外已经成熟和发展起来的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将其融会贯通加以利用,真正内化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转化运用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多的伦理困境甚至是道德和法律上的冲突,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加以解决这些困难,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促进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顺利发展。

[1]孟宪武.临终关怀[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温志大.走向天堂—人类死亡探秘与临终关怀[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李义庭.临终关怀学[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康志超(1991-),男,汉族,山西太原人,扬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R

A

1006-0049-(2017)08-0100-02

猜你喜欢

关怀病人发展
谁是病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病人膏育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