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改革下思想政治学科面临的冲击及对策

2017-01-31刘延宣

山西青年 2017年8期
关键词:政治课科目学科

刘延宣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高考改革下思想政治学科面临的冲击及对策

刘延宣*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新高考改革的方案,这是一次重视个性教育发展的改革。此次改革首先在浙江、上海等地试行,2017年全面推进深化改革。这次改革在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和考试内容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调整。取消了原本文理分科的考试制度,采取“3+3”的考试形式。语文、数学、外语考试科目不变。思想政治、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和通用技术等7门课程任选3门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计入高考分数之中。改善了传统高考“文理一刀切”的弊端,使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所学的科目,将学生培养成文理兼修、文理兼考的全面素质人才。但是,随着新高考改革方案在全国的全面推行,在体现中国特色教育制度的同时,思想政治学科却面临着强烈的冲击。

一、高考改革下思想政治学科面临的冲击

(一)高考改革导致思想政治在学科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

长时间以来,许多人认为思想政治同其他科目不同,不是一门科学,是出于国家需要对人意识形态的一种灌输。具有浓厚的强制性和政治色彩,是将政治生活渗透于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且其知识内容是建立在其他学科的基础之上,需要其他学科知识加以佐证,知识体系不够独立和完整,不算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基于这两种原因,思想政治科目容易引起人们的抵触和轻视。高考改革后,文理分科的考试制度取消,学生对科目的选择更具有自主型,思想政治科目原本作为文科生必考科目的强制性保障消失了,从必考科目变为选考科目、从参加高考变为等级考试。再加上有些学生对思想政治的抽象性和晦涩性望而却步,有些学生出于功利化的角度认为思想政治的实用性不强。这些都导致原本在学科地位中就不高的思想政治学科雪上加霜,少有人问津。

(二)专业选择受限加剧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生源短缺

人们长期以来将对思想政治教育偏见延续在专业选择上,认为其说理性强、专业技能较弱。这种偏见造成全国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生源不足,录取的学生规模远不及其他学科,多数学生是被迫调剂过来的而不是因为爱好选择。高考改革后,学生的选考科目影响着以后所学专业。据杭州日报报道:大学对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中,涉及到物理和化学的专业高达81%和64%,而涉及到政治的专业仅达13%,是7门自主选择科目中专业涉及面最窄的科目。这种专业选择上的劣势直接影响学生的选择。在已经试行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浙江高校中,政治科目的选考比例仅占59.7%,在7门自主选择科目中垫底。政治科目专业选择受限大,成为了学生选择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剧了思想政治教育原本招生不足的局面,使得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面临着生源短缺的严峻形势。

(三)生源短缺加剧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就业难的局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一直面临着就业难的压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生源不多,看似竞争压力小,但其教师的需求量与语、数、外等其他科目相比也相对较少,所以在就业方面并不占据优势。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者专业性较弱,可替代性强、教师市场饱和等一些因素造成了其就业难的局面。高考改革无疑加重了这一局面。在教育的一系列产业中,学生就是市场,市场潜力越大,相对的教育投资和教师人数就越多。而高考改革下这种思想政治学科生源的不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这一问题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链条产生恶性循环,容易导致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缩水,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前途命运。

(四)走班制将思想政治学科完全变为应试教育,忽视了其德育功能

思想政治学科除了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外,还具有品德教育的功能。政治教育意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使其自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文化教育要求其掌握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其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品德教育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是一个人拥有健全人格的基础。高考改革前,由于思想政治作为高考科目,成绩高低影响升学率,导致老师重视政治和文化教育,忽视以考察和引导为主的品德教育。高考改革后,为了适应改革制度,学校实行选课走班制。学生所选科目不同,上课班级也不同,这使得一部分没有将思想政治作为选考科目的学生无法受到基本的品德教育。且同一政治班的学生平时所在班级不同,彼此熟悉度不够,课下缺乏交流,导致学生之间的道德影响弱化,将思想政治教育完全沦为应试教育,忽视了其德育功能。

二、高考改革下思想政治学科面临冲击的原因分析

(一)观念层面上受到忽视

学校对思想政治课缺乏认识是思想政治学科面临冲击的根本原因。思想政治学科受到忽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中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内容易懂,考查形式简单,存在感不强。这一特点导致学校和老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误解和忽视。而且许多学校领导和老师并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对思想政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易受高考升学率的影响“重理轻文,重主轻副”,忽视思想政治学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忽视是思想政治科目面临冲击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学校重结果、轻过程,重应试、轻能力的培养方式使学生无暇顾及思想道德培养。另一方面,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缺乏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无用论”的想法在学生中盛行,许多学生不了解这门课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及在今后学习中的重要性,缺乏专业引导。

(二)教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在教育内容上,思想政治课中的政治教育“泛政治化”。文化教育抽象、枯燥,难以理解。道德教育内容空泛、说理性强。这些特点导致人们一提到思想政治头脑里就浮现“假、大、空”的印象。思想政治课内容的“假、大、空”使得这门课程不像语文、物理和化学等其他科目那样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密切,而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离。所学的知识没有办法套用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迎合学生的现实需求,时间长了会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产生怀疑,从而失去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甚至产生一种抵触和逆反心理,对思想政治课产生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加重思想政治学科的危机。

(三)教育方式形式主义

思想政治课通常采取的是单向度的灌输形式。列宁曾在《怎么办》一书中写到“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职能从外面灌输进去。”①可见,这种灌输式的教育形式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由来已久。这种片面的教育形式使得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罗列知识要点,只重视考试重点和难点,以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成绩。虽然也能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却忽视了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思想状况、行为道德的要求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不考虑学生的接受态度和接受程度,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这种形式主义的教育只能达到应试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养成。最终只能使学生沦为学习的机器,没有发挥思想政治学科启迪人的作用。

(四)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不够

“21世纪的教师除了应该具备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较高的教学技能之外,还应该具备现代的教育观和科学的学生观。”②但是现在许多学校出于对思想政治课的不重视,导致许多思想政治教师并非科班出身,自身的理论素质不够,只能做到基本的传道、授业,不能为学生解惑。还有些学校的教师虽然拥有专业的理论素养和教育技能,但是教育观念落后,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充分的认识,不能及时把握形势的变化,掌握学生的特点,做到“对症下药”。甚至有些教师受市场经济功利化思想的影响,育人观念淡薄,奉献精神淡化。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科目的认识,进而产生偏见,使思想政治课失去吸引力。

三、高考改革下思想政治学科面临冲击的应对策略

(一)在观念层面上重视思想政治课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和教师也应该提升对思想政治课重要性的认识,摆正思想政治学科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转变以往重智育、轻德育的做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得到综合学习与发展的环境。”③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对学生起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在技能角度上,帮助学生分析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哪些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其科学性在哪?让学生明白思想政治学科的用途与其他正面传授知识的学科不同,是培养和锻炼人的思维的学科,是教会人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在功用角度上,向学生普及思想政治学科在学生今后接受大学教育乃至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明白在高中打好政治基础的重要性,充分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高度重视。

(二)内容层面上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真正的指南只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地解决,我们朝着实际生活走,大致不至迷路。”④所以,思想政治课内容要贴合学生实际生活。高中政治课与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课不同,内容上实现了由点到面、由虚到实的转变。这一转变使义务教育阶段以德育为主的思想品德课程又融合了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这就必须要求教师要具有“从生活中提炼和归纳知识的能力,使教育内容贴近生活,教学案例取自生活,考试材料来源生活,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⑤这样学生才能消除对思想政治学科科学性的怀疑。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也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思想政治学科的枯燥性和抽象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形式层面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

思想政治课给人留下枯燥、乏味的印象,除了因为教育内容本身的原因之外,还因为单一的教育形式。单一灌输的教育形式虽然对学生能够产生一定的教育影响,但同时也会加重思想政治课枯燥、呆板的形象。所以针对这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教育者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帮助学生降低这门课程的认知难度,使思想政治课达到深入浅出、以小见大的效果。比如课堂教学还可以采用情景式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方法和播放影视资料等教学方式给学生营造一定的氛围,对学生的感官形成一定刺激,加速学生的内化。除了这些课堂教育形式,“社会实践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开展一些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通过广泛的接触社会,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四)队伍层面上提升专业教师的能力素质

教师拥有良好的素质和专业的技能,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益,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思想政治课的性质首先就决定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身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明道、信道才能传道。思想政治学科与时俱进的特点要求其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因时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必备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技能之外,必须牢牢把握时代的变化,充分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教学。同时,身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做到“身其正,不令则行”,具备良好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所以,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综合能力素质也是避免思想政治学科受高考改革冲击的关键。高考改革不仅是对思想政治学科的挑战,也是对所有学科的一次重大影响。如何在高考的改革下加强和完善学科建设,使其与高考改革方案更加契合,更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则是我们身为教育者更加应该为之不断探索的问题。

[ 注 释 ]

①列宁.怎么办?[M].人民出版社,1965.30.

②奈柏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的素质[J].孝感师专学报,1999(8).

③邹涪陵.新高考改革下思想政治学科的困境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6(7).

④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07.

⑤刘敏.新高考模式下提高思想政治学科吸引力新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4).

刘延宣(1990-),女,回族,黑龙江双鸭山人,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G

A

1006-0049-(2017)08-0096-02

猜你喜欢

政治课科目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多科目训练见招拆招练硬功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高考“新科目”
“超学科”来啦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