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机关青年心理压力成因及疏导途径研究*

2017-01-31王佳杰

山西青年 2017年8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青年教师机关

王佳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团委,上海 201620



高校机关青年心理压力成因及疏导途径研究*

王佳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团委,上海 201620

面对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高校改革的快速推进,被称为“青椒”的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与开展教学及研究的其他青年教师相比,高校机关青年虽然几乎不用承担课时量、科研量的压力,但机关不同的工作特性和工作环境,以及自身的工作状态等仍旧可能使机关青年产生各类心理压力,带出的各类问题不容小觑。

一、高校机关青年心理压力的成因

高校机关承担着学校大量的服务管理工作,机关青年的工作模式、服务内容和业绩要求与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青年教师有很大不同,除了一些社会共性压力外,还有因其工作特性产生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容易导致机关青年产生压抑、烦躁、倦怠、失眠等身心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和部门发展,对自身健康成长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社会环境形成的心理压力

一是经济收入造成的心理压力。相对而言,高校机关工资较为固定,机关青年也是刚踏上工作岗位,面对结婚、买房、买车、子女养育等大规模开支时,难免压力较大。一些青年经常会与在企业供职的同龄人比较待遇后陷入因攀比产生的心理落差。

二是职业角色造成的心理压力。教师社会地位较高,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社会对教师有着鲜明的职业角色定位。机关青年作为高校教师的一份子,同样受到社会的监督。每名机关青年要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刻谨记教师身份,保持自身言行举止的妥帖既是职业要求,更是道德修为的体现,是要在内心不断自我提醒的准则。

三是人际交往造成的心理压力。青年人刚进入社会,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总会产生各类问题,既包括与上级、平级之间的问题,也包括与其他部门、不同工种之间的问题,还包在括家庭、婚姻、恋爱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形形色色的人际关系往往产生困扰青年的心理压力。

(二)工作特性形成的心理压力

一是工作模式造成的心理压力。通常来说,高校机关工作要坐班,岗位职责也大多按部就班,可供发挥创造的空间很小。许多部门纯属业务部门,人员工作的岗位属性单一,每天需要机械性地重复大量事务工作,容易使青年人产生工作疲劳和倦怠。在面对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和学校发展时期,机关部门加班加点更是常态。这对越来越多进入机关部门,且标榜个性与创新的90后青年来说是种挑战。

二是考核形式造成的心理压力。机关部门的考核往往包括事务性工作的完成量、对学校发展的贡献度和服务对象的评价等。除了需要完成硬性指标外,更需要争取服务对象的好评,这对机关青年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方式是一种考验,也直接影响到机关青年的发展晋升。

三是发展渠道造成的心理压力。机关青年大多是按照管理岗位逐级发展的,职级的晋升需要时间的积累,也需要业绩表现、业务水平、群众基础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如何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职场发展,是机关青年关注的重点。

二、高校机关青年心理压力疏导的必要性

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于2013年5月4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了对高校青年教师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关注“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青年教师自我调试能力”,把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近年来,社会和高校对于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青年教师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对高校机关青年心理压力的关注则需进一步加强。作为持续推动高校日常管理运作的重要人才力量,机关青年是学校管理干部后备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关工作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年轻群体,是高校各类型教师安心开展工作的有力保障,是学校实现教学改革和人才培育目标的衔接要素。当机关青年群体心理压力难以纾解并影响到工作表现、人际交往及生活质量时,往往会造成机关部门人员流失增加、机关服务质量下降、部门运作机能不畅。

当机关青年心理压力缺少有效的疏导渠道时,由此产生的职业倦怠、甚至心理问题同时降低了机关青年的个人幸福感、对集体的融入感和对单位的信任感,既不利于服务型机关和高校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也不利于和谐校园发展。

因此,为高校机关青年搭建有效的心理压力疏导平台及窗口,引导机关青年不断加强心理抗压能力训练,不仅是高校关心青年发展、推动青年成长的重要举措,也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内容。

三、高校机关青年心理压力疏导的对策

(一)愿景激励

高校可通过“愿景激励”的形式强化机关青年的融入感。一是建立机关青年个人规划档案,指导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二是带领机关青年深入了解学校和部门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规划,鼓励机关青年将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结合,建立积极的事业观。三是强化机关青年的教师责任意识,通过师德师风教育帮助其树立投身高等教育的崇高理念。

(二)群团服务

机关群团组织要加强对机关青年的关心和引导,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常规机制建设,增强机关青年的参与感和幸福感。一是建立关怀制度,在个人生日等纪念日送上祝福,在遇到问题时主动关心,并通过帮困基金、爱心资助等形式一定程度上解决青年遇到的经济上的燃眉之急。二是搭建个性化展示平台,挖掘文艺、体育等方面的青年人才,通过演出、大型活动等平台,给有才艺的机关青年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三是拓宽校园民主参与渠道,鼓励机关青年在一些学校发展的重要议题中积极建言献策,并发挥机关工会等组织优势,维护机关青年合法权益。四是推动交流交往,通过开展素质拓展、主题沙龙等活动,为不同部门的机关青年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五是提供专注式服务,通过打造妈咪小家等空间,为有特别需求的机关女青年提供专注式特色服务。六是发挥教工社团作用,扶持一些机关青年担任教工社团负责人,号召更多机关青年加入社团活动,丰富业务生活。

(三)咨询机制

高校要建立规范的教师心理咨询机构,并完善心理咨询制度。一是建立常态化心理咨询机制,建立有心理咨询资质的心理咨询室,倾听并帮助有需要的机关青年了解并缓解心理问题,同时建立空间私密的心理宣泄室,通过道具和调试手段,进一步帮助机关青年疏导心理压力。二是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宣讲活动,帮助机关青年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压力成因,并通过沙盘等方式,引导机关青年自我审视心理压力。

*2016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会理论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6GHYJ16)。

G

A

1006-0049-(2017)08-0051-01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青年教师机关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打开机关锁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通过图片看内心
机关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