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育人视角的高校二级学院资助工作体系构建*
2017-01-31王雅婷
王雅婷
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基于育人视角的高校二级学院资助工作体系构建*
王雅婷*
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一、资助育人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性
(一)资助育人的时代背景
目前我国已经构建了成熟的“奖、贷、助、减、补、勤、免”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经济资助愈加充裕,资助的育人功能应当被重视甚至提到关键位置。育人功能是资助工作的灵魂,资助和育人必须有机的结合起来,授生以渔,让他助逐渐转变为自助。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办学的生命线。如何将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校的重大使命。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资助工作当中,如何提升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彰显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如何消除资而不助的尴尬现象,这是我们高校资助工作者应当考虑的问题。
(二)资助育人的重要意义
资助育人是满足学生个体成长需要的必然要求。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经济资助是最直接的帮助,是其得以受教育的保障,但是经济短缺并非该群体唯一的问题。家庭条件以及成长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思想深度、心理状态、价值追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单纯的经济资助远远不能满足这些学生在成长上的渴求,贫困生群体需要得到教育引导。
资助育人是高校资助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的教学安排、实践实习安排、管理等都紧紧围绕“培养人才”这个根本目标开展,培养人才要依靠全员参与、全方位投入、全程参与,综合发挥所有培养环节的作用。培养作用能否得以发挥,则取决于是否在各个环节都确立了“育人”的根本目标;是否根据不同工作的特点制定了符合实际的育人措施;以及是否在实践中真正将育人措施落到了实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不仅是高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更是高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
资助育人是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深得人心,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建立健全大学生资助机制的举措,直接促进了大学生资助工作。[1]但是解决经济困难并不能代表资助工作促进公平的目标已经达成。只有充分关注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业、能力及其他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困难,考虑他们在全面发展上的机会限制,并设法为他们弥补“起跑线上的落后”,创造更多的成长机会,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综上所述,构建基于育人视角的高校二级学院资助工作体系,是高校资助体系发展的必然走向。
二、基于育人视角的高校二级学院资助工作体系构建
北京师范大学董晓蕾的研究中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韧性和合作维度具有显著优势,高校资助工作者应把视角从“关注问题”更多地转向“关注优势”。[2]这个结论值得我们关注,在构建二级学院资助工作体系时,既要以问题为导向,对贫困生的弱项进行帮扶,更要挖掘和发挥贫困生的优势,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一)成立自强社,培养一支强有力的贫困生学生干部队伍
在二级学院成立自强社,定位为与学院团委、学生会、心理辅导站平行的能力培养型学生社团,旨在整合学院勤工助学岗位的助管以及其他优秀贫困生等的力量,以自强社为教育阵地和实践平台,提升贫困生的能力,增强贫困生的归属感和服务意识,由学院负责奖勤助贷工作模块的辅导员担任指导老师。
自强社下设机构为五个部门:秘书部、综测部、助贷部、调研部、策划部。秘书部主要负责宣传以及统筹协调各个业务部门间的分工与合作;综测部主要负责学院综合测评工作模块和奖学金工作模块;助贷部主要负责贫困生认定、助学金、助学贷款工作模块,调研部负责建立我院贫困生信息库,了解贫困生对于资助政策以及相关活动的反馈和需求,并联系已毕业贫困生校友。策划部负责策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另外,自强社拥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以保障社团工作的顺利运行。
自强社的成立,一方面解决了勤工助学岗位偏向事务性工作、贫困生能力难以提升的困局,发挥了贫困生韧性强合作精神良好的优势;另一方面,填补了学院奖勤助贷工作模块相应学生社团的空缺。另外,逐渐将传统的资助模式转变为参与式资助,凸显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二)借力自强社,打造系列精品活动
1.召开政策宣讲会,进一步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和解读
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针对大一新生中的贫困生召开资助政策宣讲会,详细解读资助政策,介绍学校的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等资助政策的类别、申请条件、时间节点、申请材料准备和注意事项等重要信息,并进行现场答疑。同时,邀请获助高年级优秀贫困生与学生分享经验,传递自强不息的精神。
2.树立典型,榜样激励法助力贫困生成长
在综合测评过后,分析贫困生的成绩以及获奖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贫困生,召开“我奋斗,我快乐”系列交流会,宣传先进事迹,进行励志与诚信主题的教育活动。邀请曾经获助的优秀校友返校,参加学院的贫困生励志交流会。通过交流会活动增强在校贫困生的信心,指导在校贫困生的大学规划和职业规划,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
3.志愿服务献爱心,受助者亦助人
助学金的种类多,名额多,覆盖面广,笔者所在学院百分之百的贫困生都获得过助学金,然而“助而不学”、不知感恩的现象比较严重。通过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制定详细的志愿服务工时认定办法,[4]安排获助贫困生参加社工、支教、校内实践等志愿服务公益行动,能够加强对贫困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和感恩教育,让贫困生学会帮助他人,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4.加强家校联系,深入贫困生家庭
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重要活动契机,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户调研实践队,走出学校,深入贫困生生源地和家庭。实践队的成员应由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贫困生组成;走访地域应包含不同层次的贫困地区,覆盖面广泛;走访的家庭应具代表性:农村多子女家庭、城镇下岗工人家庭、单亲家庭、少数民族学生家庭。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实践队可掌握第一手资料,切身体会了贫困生的真实生活状况。继而,反馈建议方案给学校,学校可以给予贫困生更有针对性的帮扶,让贫困生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
5.协助处理学院奖勤助贷工作,提升能力,培养法律意识
由自强社负责,从学院各年级各专业、各大学生社团组织中选取学生代表,成立奖、助学金评选监督小组。学院评审小组(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团委书记及各辅导员组成)和学生监督小组成员共同参评各项奖、助学金的评选,并实行民主监督。学生监督小组的成立和参与既能保证评选的公平公正,确保将各类资助款项落实到最需要的人手里;又能提高监督小组成员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其自强自立。
(三)加强对贫困生学生干部群体的指导、培训与考核
根据访问调查了解到,绝大多数的贫困生应聘助管岗位、学生社团的最主要目的在于提升能力。所以在组建自强社后,对于贫困生学生干部群体的指导、培训与考核不容忽视。
首先,指导应贯穿在整个过程所有环节当中,除了工作方法的指导外,应给予贫困生学生干部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扶助,与贫困生学生干部建立良好的可信任关系。互信的关系可以让贫困生学生干部直接得到老师的建议与帮助,同时,也可以使老师了解到贫困生群体所存在的一些隐性问题。
其次,贫困生在能力素质方面基础薄弱的现实无法回避,所以培训必须作为重点工作内容:1、基本办公软件使用培训课;2、礼仪培训课;3、团队拓展活动;4、摄影技巧及新闻稿写作培训课;5、业务培训课程等兼具全面性和针对性的课程,通识类课程可邀请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业务培训课程由经验丰富的高年级学生干部担任,发挥社团内部传帮带作用,促进社团规范化管理。
最后,考核作为团队管理的激励和评价的方法之一,应当融入贫困生学生干部管理当中。学院应该建立相应的评价和监督办法,考虑如何通过指导老师评估、团队内部评估、服务对象评估、合作对象评估等多种角度的考核反馈,让团队清楚地了解自身的不足、长处与发展需求,促进团队的良性发展。
[1]向辉,曲莎莎.挖掘育人内涵促进高校资助体系成熟化——以清华大学学生资助工作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46-49.
[2]董晓蕾,刘冀萍,王瑞敏,等.基于心理资本视角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122-126.
[3]汪锦璟,李翠,赵士诚,等.构建高校“四位一体”复合型资助平台的探索与实践——以南昌大学理学院学生资助工作为例[J].学周刊,2015(19):11-13.
[4]薛敏.公益积分政策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完善的研究——以广州大学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3).
*广东工业大学青年基金“新常态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效果评估体系构建研究”(15QNYB012)。
王雅婷(1990-),女,汉族,硕士,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政治思想教育,学生管理。
G
A
1006-0049-(2017)08-0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