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中职生家长群使用中的群体心理现象

2017-01-30

山西青年 2017年6期
关键词:群里家校群体

黄 杨

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常熟 215500

谈谈中职生家长群使用中的群体心理现象

黄 杨*

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常熟 215500

家长群作为一种适时媒介,在中职生家校互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在给家校双方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如表现出盲目从众性、感染性、匿名性与去个性化、非理智与情绪化、突发性与演化迅猛等现象。在家长群的使用中应注意群体舆论的导向与疏导以及群体规范的制定。

家长群;从众;感染;群体极化;信息

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巨大革新为家校互动提供了多种新型的媒介,如以家校路路通、冀校通等为代表的短信发送平台和以QQ、微信为代表的网聊平台等。这些技术使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QQ和微信平台支持建群功能,家校双方可以通过聊天群,实现多位教师与多位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多对多的实时互动。依托这些信息技术建立了中职生家长群,其目的是为了方便老师与家长间及时沟通、家长与家长间的互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管理,家长们与教师们以本班学生的生活学习为主题进行相互交流,一般没有成文的规范。家长群出现以后,家长间的交流途径变得多样,这为家长间交流育人经验、处理共性问题提供了新的平台。

不过,现在,对家长群表现出谨慎态度的教师和家长越来越多了,家校互动在迈向“群”居时代的道路上,还有很多棘手现象需要面对。

一、从众性。家长群里的信息供需不对等给家长和老师带来困扰。家长入群最根本的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与自己孩子相关的各种信息,如下周一回校时学生需要带齐的东西、学校平时开展的教学活动情况、放假通知、家长需要为孩子做的各种准备工作,学生各科成绩、平时表现等等,不满足这些条件的信息会被视为“无用”信息。现如今,群中很多信息都是重复的、多余的。比如老师每发一次通知,晒一张图片,许多家长就会觉得若自己不跟帖回应,会失了礼仪,于是纷纷用一些溢美之词附和老师,如“老师您辛苦了”、“谢谢老师”,最简单的也要回答一下“收到”,发个搞笑图标。这样一来,真正有用的信息很快被淹没。其实,老师建立家长群的目的无非是发通知、发布学校活动信息,以方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些单向信息是不需要家长们进行互动的。

二、感染性。除了比孩子的成绩,家长们喜欢在群里晒费用。有家长在群里爆料,孩子入学两年,苹果手机换了三只,每出新款,都要家长出钱购买。表面和谐的家长群里,实则暗流涌动,想要摆脱,却又欲罢不能。很多家长既希望自己的孩子积极向上,同时也不愿自己的小孩生活得比别家差,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但是,每个家庭条件不同,每个学生都存在个性差异。家长群应是一个工作群,不是一个消费群,过多的谈论家庭经济琐事,只能增重家长心理负担。

三、群体极化。网络群体极化具有鲜明的非理性与情绪化、匿名性与去个性化、突发性与演变迅速等显著特征。在家长群里,家长们的联系存在不可控性,有时会发生一些较为棘手的事件。如本市中职校内3+4开放本科班因学制的特殊情况引发家长群体闹事。3年中职后转4年电大本科,电大本科是开放式教学,很多家长不理解开放式教学的管理模式,以为学校对学生放任自流,不再管理,让他们自生自灭。任凭班主任的多番解释,一些家长就是不愿接受,匿名在群里语言攻击班主任,传播危言耸听谣言。

家长对问题的担忧焦虑有可能会产生针对教师、学校或者教育体系的较为偏激的语言或行为。此时,家长群的存在恰恰能够为个别家长的极端心态提供公众场合下的表达和呼吁,不明情况的家长或者同样有不满情绪的家长将有可能被煽动联合,在无教师参与家长群里,群起攻击教师或学校,由此产生群体性家校关系问题。非但当事教师可能在班级所有学生及家长间失去威信,无法继续胜任教学或班主任事务工作,更有可能引起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抵触和抗拒,长时间影响到该班级教育教学的正常实施。

说到底,家长群只是一种便利的群体交流工具,它本身不具有教育的功能,也没有任何的正负作用。要想用好家长群,就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给家长群中的信息分流。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要通过家长群发送,通过更有针对性的交流来达到良好的家校互动效果。

第二,要注意群体舆论引导与群体规范的制定。教师应深入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家长的内在需求与承受能力,从而更好地把握家校互动的实施效果,加强权威信息的及时发布。

第三,要视情况有效使用家长群。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极端家长在教师监管薄弱时间段(如深夜、凌晨)连续发言讨论,或对教师污言攻击,造谣弄事。班主任应该及时踢除或屏蔽这些极端家长号,避免沟通危机的出现和扩散。

家长群作为一种新媒介,为家校互动提供了广阔空间。但在家长群的使用过程中也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家长群的清静,应由家长和教师共同维护;其喧嚣,也应由两者共担责任。广大家长和教师应当认识到家长群与现实世界相通的复杂性,以及网络对现实情况的无形放大,意识到自己的一些网络言论可能给他人带来的影响,合理使用家长群。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家长群的作用,营造和谐的群体舆论环境,达到家校互动的目的,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1]刘正荣.从非理性网络舆论看网民群体心理[N].现代传播(双月刊),2007(3).

[2]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5.

[3]吴明.老师微信群晒学生表现你怎么看[J].辽宁教育,2016(2):31.

[4]安仲森.基于新媒体之维的家校关系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5):15-17.

黄杨,汉族,江苏常熟人,硕士研究生,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中学一级,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

B

A

1006-0049-(2017)06-0191-01

猜你喜欢

群里家校群体
奶茶群里戏精多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金主爸爸的炫酷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一滴水
人兽表演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