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析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
——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视角

2017-01-30肖飞阳

山西青年 2017年6期
关键词:方法论微观小康社会

肖飞阳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评析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
——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视角

肖飞阳*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埃尔斯特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创性的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目标之一,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和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的提出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实践探索,这一目标体现的“全面”二字是精髓所在。文章将在充分把握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内涵及特点的前提下,结合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理论与实践,从新的视角剖析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的合理性与局限性所在。

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合理性;局限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指导下,我国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总结,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战略目标。埃尔斯特作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其认为的方法论个体主义是在对马克思主义分析与重构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个人观点和看法。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视角评析埃尔斯特的方法论个体主义,是具有说服力的。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科学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是我国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经验结晶,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第一个“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是我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龙头与战略目标,更是实现我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我党对人民、对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人民的期望、是历史的要求,是科学的、可行的、被实践证明了的宏伟目标。文章旨在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视角,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剖析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因此有必要阐明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科学性所在。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微观层面紧抓根本

“小康”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理想社会状态,丰衣足食的“小康社会”一直是老百姓们最朴素的愿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在于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微观层面的要求,即在个人层面的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在生产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使人民吃得饱、穿得暖,住有所居,实现人民幸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各个方面,通过满足人们的多样性需求,使人们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质和目的,说到底,就是通过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步,从经济、文化、政治、生态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好铺垫。因此,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它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也是标志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关键特征之一,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因子之一。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宏观层面统筹全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宏观层面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其“全面”二字之中,“全面”即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是广度和深度上的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追求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我国十几亿人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更是以建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架马车齐驱的小康社会为战略性目标。

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但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仍然需要有一定的宏观环境条件,如生产力的提高、文化水平的提高、物质财富的丰富等,这些都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环境因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更是强调了各区域、各地区的平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有这些宏观层面的要求,都妥善了处理了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在兼顾个体发展宏观环境的同时,着力为个体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它将微观与宏观结合起来,注重微观目标但是又兼顾影响微观目标的宏观环境,不单单只从个体自身去考虑和解释社会现象,而是突出了个体的社会性特征。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正确地处理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既重视个体活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又重视整体活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对社会现象的解释不仅需要考虑到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即内因,更不能忽视个体以外的外部条件,即外因,解释社会现象不仅仅要从个体活动,而且个体所存在或所依赖的外部条件也是解释社会现象不可或缺的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体现的方法论原则,有力地反驳了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只从个体的特征、信仰、行为和目的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片面观点。

二、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视角分析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的合理性

埃尔斯特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的影响力不可否认,如同学者余文烈所说:“在原本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诸流派相继成为过眼烟云之后,这个学派以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注重现实的理论探讨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独领风骚,在经历了苏东剧变之后,这股思潮至今在西方仍然被认为是‘最有生命力和最有前途的’。”[1]埃尔斯特将方法论个体主义引入马克思主义研究,不仅得到了同派别研究人士的认同,也在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埃尔斯特的方法论个体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存在其合理性因素。文章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学战略目标的理论与实践视角,分析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的合理性所在。

首先,从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的内涵分析,存在合理性因素。对于方法论个体主义的内涵,埃尔斯特有着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他是这样定义的:“所有社会现象——他们的结构和他们的变化——原则上能够按照如下的方式来解释,即他们仅仅涉及到个体——他们的特征、他们的目标、他们的信仰和他们的行为。方法论个人主义的构思是还原论的一种形式,从社会机构和行为的聚合模式到个人、从细胞到分子,二者都具有相同的运转形式。”[2]总的来说,方法论个人学说的目的在于解释社会现象,而不是评价社会现象。由此可以看出,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对个体的重视,认为所有社会现象都可以从个体着手去解释,而这种思想正是人的主体性的鲜明反映。埃尔斯特的方法论个体主义重视人的主体性和人的价值性,这是其前瞻性的思想,也是其思想的合理性所在。

其次,从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分析社会现象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分析,存在合理性。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认为,要从微观个人的角度去考虑和解释社会问题,虽然这种观念过于绝对化,但是其分析问题的视角,即从微观角度出发,不失为值得学习的一种分析和看待问题的方法。正如,要贯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某些方面仍然要从微观着手考虑和施行,比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指标上,居民收入的提高这一微观因素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所谓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离不开个体通过主观能动性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这样看来,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出发解释社会现象的思维方式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三、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视角分析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的局限性

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分析与重构的研究结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冲击,但实践证明其仍然存在着局限性,其存在的局限性也是学术界探讨的重点所在。埃尔斯特推崇方法论个体主义,贬低或忽视整体主义的方法,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认为,社会现象只有还原成个体,才能得到解释,这样他就抛弃了人们从整体、从宏观考察社会的惯常方法,而提倡回到个体,回到微观基础,单纯地从个体角度出发解释社会现象。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固然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文章将结合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以科学的视角,剖析其局限性,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对微观基础的过分强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重视个人的物质与精神的全面发展,也重视自然、社会环境对个人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是对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但埃尔斯特片面地截取了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错误地批判马克思的整体主义思想,认为马克思一味强调整体而忽视个体。埃尔斯特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着重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趋势,但缺乏微观基础、缺乏科学性。因此,要想使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成为科学的‘站得住脚的’理论,仅对社会现象做整体的描述和说明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其微观基础进行阐述说明,把所有社会科学的解释还原为个人行为的解释,个人才是基本的分析单位。”[3]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认为,任何社会行动都可以还原为对个体行动的解释,这种机械还原论忽视了个体行动所存在的社会环境以及客观条件。

“小康社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实现与发生当然离不开个体行动,即社会个体,但是这一现象的产生如果单从社会个体行为去解释,而忽视个体行为所依赖的个体外的其他社会条件,这是片面的、不可行的。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过分重视个体行为即微观基础,单纯地分析个体自身,忽视影响个体本身的外部条件。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视角出发,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从微观的个体出发解释问题,存在局限性。

(二)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对宏观条件的完全忽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目标之一,也是“四个全面”的龙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在于“全面”,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的全面建成,它是具有全局性的目标。只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重要指标真正达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算真正的实现。

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认为,社会现象只有还原成个体,才能得到解释。如按照埃尔斯特的方法论个体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只是通过个体活动来解释,这样看来,“小康社会”的一切构成都是个人行为、个人活动、个人意识等的结果,都可以通过个人的活动来解释。但是这种观点无非是片面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也是社会各方面具体建设目标的实现,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它不仅仅有其微观基础,即人自身的努力、人的主体性活动,更有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诸如外部自然条件、社会生产力水平等等。

“并非任何发生的事件都可以完全由个体的选择和行动得到解释。即使社会在本体论上可以被还原为个体原子,也并不意味着对社会行动的解释可以还原为对个体行动的解释。”正如人们普遍认为心理现象是伴随生理现象发生的,但心理现象并不能还原为生理现象,一个心理描述并非总有相应的生理描述与其对应;再如,回溯历史事件,我们不可能单从希特勒个人身上去寻找二战爆发的原因,我们不能只从乔治·华盛顿个人去解释美国的独立等等。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在宏观层面的局限性,表现在其完全忽略了个体的活动是存在于一定社会环境下的,是依靠着一些外部条件的,不是独立的。个体的活动无法解释所有的社会现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社会现象不仅仅是通过个人的特征、行为解释。总之,对社会现象仅从个体出发是不能作出准确说明的,只有把个体与整体结合起来才能科学解释社会现象。因此,在解释某一社会现象时,不仅要看到其微观基础,即个体活动,也要看到其宏观基础,即社会环境。

[1]余文烈.分析派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评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5).

[2]John Elster.Making Sense of Marx[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5.

[3]曾庆福.评埃尔斯特的方法论个体主义[J].河南社会科学,2008,04:27-29.

肖飞阳(1993-),男,汉族,湖北宜昌人,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C

A

1006-0049-(2017)06-0095-02

猜你喜欢

方法论微观小康社会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UAF的方法论意义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抓改革落实,习近平的十大方法论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微观的山水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