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的实践研究
——以初中音乐合唱教学、合唱发声练习为例

2017-01-30陆蓉蓉

北方音乐 2017年22期
关键词:卡农童声声部

陆蓉蓉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江苏 常州 213161)

基于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的实践研究
——以初中音乐合唱教学、合唱发声练习为例

陆蓉蓉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江苏 常州 213161)

合唱是歌唱教学的最高形式。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把合唱教学当做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教学工作。中国2011年修订的《音乐课程标准》里提出歌唱教学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合唱训练是培养学生共同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合唱的特点在于集体协作,互相倾听。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合唱课程设计的串联点。通过合唱歌曲的合作性学习,让学生内心萌发对合唱的渴望。

合唱;合唱发声练习;合唱教学策略

合唱是实现音乐目的的基础,并非音乐目的本身。合唱提供了愉悦身心的可能。歌唱陶冶学生情操,完美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修养。而合唱是歌唱教学的最高形式。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把合唱教学当做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教学工作。中国2011年修订的《音乐课程标准》里提出歌唱教学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合唱训练是培养学生共同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合唱的特点在于集体协作,互相倾听。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合唱课程设计的串联点。通过合唱歌曲的合作性学习,让学生内心萌发对合唱的渴望。

一、近阶段合唱教学研究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教师自身问题

现如今,我们的合唱课大多是音乐老师来开展教学活动,从整体素质上来看,音乐老师缺乏应有的合唱专业基本功。如:不能熟练读总谱和弹奏总谱,缺乏对合唱声音的概念和合唱训练方法,听辨能力不敏锐,指挥技术不准确等。

(二)学生现状

初中生合唱是合唱指挥专业教授觉得最难教的一个群体。

(1)初中年龄特征,追求个性,想与众不同,而合唱又是声音共性的艺术,是合作交流的过程。合唱里只有“我们”,没有“我”。

(2)孩子们觉得合唱是可有可无的,中考又不考,所以老师要做好孩子们的思想工作。由于音乐科目在初中阶段的弱势地位,部分家长、学生甚至有少数教师觉得无足轻重。

(3)作为初升高的升学阶段,孩子们的课业比较重,如何安排训练时间至关重要。

(4)学生歌唱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歌唱基础薄弱,歌唱发声状态不正确,呼吸、音准、咬字等存在问题,教师如何“量体裁衣”?如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二、结合区课题《初中歌唱课引入趣味发声练习的实践研究》,联系课堂实际教学,针对上述合唱教学的现状分析,实践中探索出形之有效的合唱教学策略

本人今年来参加了深圳、北京、上海的合唱指挥培训,总结出指挥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功:分析作品的能力、歌唱演绎作品能力、指挥作品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合唱的排练严肃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练出正确的发声状态。理性分析作品的整体性,感性表现作品的旋律和情绪。

(一)教师需做到

1.分析作品能力

初次拿到音乐作品,第一步观察左三项(速度、调式、拍子),右三项(词曲作者、时代时期风格),吃透音乐作品的内容,唱出节奏,歌曲的味道来;第二步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变化,段落终止,难的变化音,很高的音高,不同声部的进入,力度变化的标注;最后教师需要弹唱所有的声部并学会演唱所有的声部。

2.歌唱演绎作品能力

合唱教师自身掌握的歌唱基本发声方法充分运用到合唱教学中去。如起声基本训练,呼吸基本训练,共鸣基本训练等。在教师或优秀学生的示范演唱下,引导学生去学习并练习,让孩子们掌握科学发声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聆听的能力和合唱意识。合唱发声练习注重声部协调,有着纵横向的声音关系,和声与旋律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统一整体。以二部合唱作品为例,主旋律和低声部通过相互配合而形成一个默契的和谐整体,这就是合唱的意识。

3.指挥作品能力

合唱作为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对合唱作品的演绎不能脱离作品本身的用意,严格演绎在词曲作者当初创作的范围内。吴灵芬老师说过:合唱指导老师(指挥)决不能牺牲作品内容而陶醉于个人的手舞足蹈或心血来潮的疯狂。

合唱指挥的职责是协调很多人在演唱中诠释音乐。合唱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拍子指挥图示,但不能做纯粹的“图示搬运工”,必须依照歌曲的情感、速度、力度等的变化准确演绎音乐。这就是合唱指挥技术之一“准”。

合唱指挥技术中的“省”。节省幅度,只在特别需要提示的地方,给学生提示,不要指挥图示“一挥到底”。指挥动作表现有力,但不能夸张。

合唱指挥技术中的“美”。指挥的动作要符合歌曲的气质。指挥动作要富有内在气质。

4.协调组织能力

合唱指挥面对的不只是一群学生,还要面对一群家长。合唱指挥教师必须能够调控整个合唱队,平时训练能组织好学生,管好学生的常规,让学生有的放矢,劳逸结合。我让合唱团团员的家长组织建立了微信群,时刻关注孩子们,拉近家长,学生,老师之间的距离。我校除了正常的课时音乐课堂以外,学校统一安排社团活动,一周一次训练合唱。学生训练时间不充分,合唱课堂的时间短,刚刚激起兴趣就要下课。这样需要教师充分利用零星时间,还需要跟学生拉近距离,让学生乐意合唱。课下我会跟学生聊天,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用亲切、幽默、诙谐、委婉的言语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初中生不像小学生一样对自己的主观情感体验不深,也不像高中生一样老练,有自己的主张,他们往往既懂一些道理,又缺乏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合唱排练时我会关注孩子练声的状态和歌唱情绪等。声带是人体内的一种乐器,它靠人的主观意念调动相关肌肉和器官进行工作,而大脑处于一定的兴奋状态下才能工作,所以保持学生的兴奋状态是圆润歌声的前提,是合唱的关键。

指挥还要在合唱队员中建立自己的威望,有较好的亲和力,有较强的表达能力,用较少的语言让合唱队员明白你的用意。

三、合唱练习需要系统化,趣味性、并循序渐进

探索合唱课的教学手段,可以引进国外三大教学法(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一)吴灵芬老师的“热身操”以“趣”击“法”

吴灵芬老师认为合唱前需要先调动孩子们歌唱的宽松、融洽、活跃的氛围。每次在合唱前安排一套“热身操”:所有的合唱队员或一排的合唱队员“接龙”,双手前搭,为前面的队员脖颈肩搓揉或捶背(约两分钟),然后各自拍胸,再手臂上举,手心向上,并极力向上伸展,在此基础上哼鸣,寻找高位置发声。而这跟上海华东师范的谭雅如老师“唤醒”“安静”、上海音乐学院的桂俊杰老师“破冰”原理是相似的。总之需要在放松的发声姿势上为合唱创造有利条件。

(二)柯达伊的“手势”“卡农”(歌唱卡农,动作卡农)

柯达伊教学是“以歌唱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 歌唱卡农就是轮唱,相同旋律在不同时间出现,在不同声部重复。要求每位同学唱好自己的声部,注意聆听别的不陌生的声部,音乐此起彼伏,在合唱中相互配合。歌唱卡农是多声部合唱的前期准备练习。动作卡农

配合手势进行合唱是二声部练习的极好的方法。手势的高低表示的音级的音低和音程的距离。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并调整音准。

(三)奥尔夫“节奏练习”“ 声势”

节奏是旋律的骨架,通过节奏练习可以发展音乐听觉能力。在拍手、拍腿、跺脚等声势基础上,增加多声部节奏练习。可以是短小的节奏卡农不断重复,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是简单的五声音阶,按顺序反复不断演唱,增加某一个音的拍手或跺脚等等。如:1 12 1|12 32 1……,逢“1”拍手,逢“3”拍腿等等。集体练习声势可以做速度、力度等的变化。还有一种是有节奏朗诵歌词,合唱团分为若干组,老师给一个基础节奏,孩子们分组想节奏型,两组两组进行合作,感受过程中不同节奏相互交织带来的音响。在以上练习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难度,进行低声部的建设,用同音方式,既不让学生感到演唱的困难,又能初步建立学生二声部和声感。

(四)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

吴灵芬教授还提出:“瑞士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非常适合合唱的组织和排练”。合唱队员通过老师身体的律动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内涵,大大提高排练效率。

四、结语

童声合唱是美好的,而趣味发声练习,是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世间的音乐,没有比童声合唱更平和、清澈、明亮和纯洁的;没有比它更能体现春天般的勃勃生机,它是世上其他声音无法比拟的。合唱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合作精神,提升艺术修养,挖掘个人才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中国童声合唱团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比较薄弱,给我们的研究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本人的水平有限,深感童声合唱教学研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以后的实践中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努力使课题研究趋于完善。

[1]陈巧姑.童声合唱辅导与指挥,北京:金盾出版社,2013.

[2]周晓艺.柯达伊教学法在童声合唱教学、训练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7.

J642.63

A

猜你喜欢

卡农童声声部
单声部旋律听写训练法探究
童声飞扬
陈铭志音乐作品卡农技法民族化运用探赜
如何一眼辨认出班德卡农自行火炮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夏 天(童声合唱)
浅析《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创作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对韦伯恩《交响曲》op.21中各卡农开始情况的思考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