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剧唱腔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及运用
2017-01-30冀丽娜
冀丽娜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滇剧唱腔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及运用
冀丽娜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民族唱法及其滇剧唱腔,无论是声音的表现形式还是音乐曲调的表现内容,都互相受到借鉴及运用。在意识形态领域和音乐创作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民族唱法与滇剧唱腔作为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民族唱法和滇剧唱腔虽然历史发展、声音本质、技巧运用及其艺术处理等方面有所差异,但近年来民族唱法大胆地吸收滇剧唱腔的精髓,滇剧唱腔也吸收民族唱法的优点。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大家在学习民族唱法的同时,要意识到民族唱法因为融入了滇剧的一些因素而产生的变化,更好地演唱民族歌曲。
滇剧唱腔;民族唱法;借鉴及运用
一、滇剧唱腔及民族唱法概述
民族唱法主要是在各族人民的文化基础上,通过原始文化的传承习惯爱好,在结合现代技巧的基础上创造与发展起来的一种歌唱艺术。民族唱法主要包括中国戏曲唱法、说唱唱法、民间歌唱唱法以及民族新唱法的四种唱法。民族唱法,作为我国的一种演唱形式,其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民族唱法与滇剧唱腔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这两种不同的演唱方法,在音乐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将这两种唱法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创新产出一种新的具有前瞻性的演唱技法,因此在对促进整个国内音乐演唱方面也具有积极的研究意义。
民族唱法这个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歌曲形式,不仅在汉族,在其他少数民族中也有所传唱。民族唱法是我国音乐艺术发展的源泉,同时也在我国上下五千多年的文化宝库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由于地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以致于歌种也不尽相同,流露出属于本民族的风格特色,那么不同地域的歌唱风格也就不尽相同。
二、滇剧唱腔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及运用之处
(一)关于气的借鉴及运用
滇剧经典剧目《牛皋扯旨》是吸收当地多民族艺术,形成了独特板式和唱法。作为满足人们在听觉辅助上的重要一段,运用了切合主题伴奏,这首剧情在传播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受众对于信息的接收能力,区别于传统演唱技巧中,对于声音把握的要求,在创新发展的思维中,就需要将声音控制在一个有效的范围。
民族唱法重视声音的保持与轻巧。以温州歌曲《情歌》为例,这是一首具有一定气势的民歌,这个作品的感染力能否较好地发挥和演唱者在声音的保持上具有重要的关系。
(二)关于吐字,咬字的借鉴及运用
在咬字、吐字的时候,韵母要根据唇舌位置的变化进行着力,在歌唱中,尽量延长韵母的发音状态,口型保持不变,并且要发的饱满,圆润。
在咬字的时候,不同的声母按照不同的发音部位进行着力,声母必须发得有力、敏捷,且不能延长声母发音的时值。在歌唱中,声母是在韵母的形态上产生的,也就是发声母时先要想到其后韵母的状态,然后在韵母的状态上发出声母,其次,保持声音的轻巧需要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调解训练,再有就是姿势对于气息调节也具有重要作用,如胸腹式联合吐字法,这种吐字法的要点就是利用了身体肌肉自身的运动,在吐字的过程中,通过调节身体内部空间的大小,产生的压强大小不同,通过嘴型的变化,出现了声音传递的产生的不同效果。
民族声乐作品语言处理的问题中,一般都要尽量遵循歌曲歌词表达的意义的完整性,需要有效地实现吐字发音的准确性;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歌曲情景中,例如《苗乡美》,为了实现表情达意的需要,部分的咬字需要通过弱化发音的清晰度来实现情感的表达。在情绪相对缓和的情况下,一般气息较为稳定,整体的咬字和吐字都能够在中气较足的情况下实现,因此也能够有效地实现歌曲歌词和感情的传递,如歌曲中的“喽和哟”。
(三)关于唱腔的借鉴及运用
1.民族唱法吸收与借鉴在滇剧唱腔
对于民族唱法而言,可以吸收与借鉴在滇剧唱腔法唱法,重视真、假声运用的表演技巧。据科学调查,目前以腹式呼吸和胸腹式相联合的呼吸并列为最科学的呼吸方式。呼吸的力量要适中,如果吸气的力量过大,会使人导致紧张,气息不能很顺畅地呼出;吸气的力量过小的话,气息就会在高音部分支持不住,会导致高音的不稳、不准,同时也不能更好地完成对长的乐句的把握。
2.滇剧唱腔吸收与借鉴民族唱法
声型是决定歌唱者适合哪种艺术歌曲的基本要素之一。不同民族或同一民族的不同歌种对声型都有特殊的偏好。滇剧唱腔吸收与借鉴民族唱法,吐字发音是歌曲在演唱表达上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技巧。尽管我们存在多种民族语言和文字,但是由于声乐作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的艺术作品,在传播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受众对于信息的接收能力,只有当听众接收到这些歌曲传递的信心并且在心理和感情上引起共鸣才能在传播上起到重要的作用。除了一些地方歌曲和极具民族特色的歌曲,在歌词和吐字上会显现出一些特色,其余大部分的声乐作品在表演过程中吐字清晰发音标准都是最基本原则。
三、总结
我们应该把握旋律与情感的同步进行以及歌曲的张力和舞台表现力,在演唱者二度创作中及时地发现错误,同时,也更深入地了解歌曲的歌词意义及其歌曲创作背景,并且掌握诗词的内容与音乐的结构特点,进行透彻分析对比,使音乐能与诗词得以更好交融,从而表现不同唱法以及作品的各自的韵味。
[1]王新惠.民族唱法思维探微[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2).
[2]马丹.民族唱法的继承与发展[J].音乐时空,2015(01).
[3]宁洪梅.民族唱法的现状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5(05).
[4]王翠萍.将京剧元素融入民族唱法中[J].艺海,2014(03).
[5]岳炳丽.民族唱法在新时期的发展与思考[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4).
[6]任楚瑶.浅谈我国民族唱法风格的多样性[J].大众文艺,2014(06).
[7]崔明子.浅谈我国民族唱法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3(22).
[8]白莹.谈京剧在民族唱法中的借鉴问题[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9).
[9]廖星麟.民族唱法身份认同的类型及特征[J].黄河之声,2013(13).
[10]李小曼.戏曲演唱对民族唱法的影响[J].艺苑,2013(05).
J61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