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大汉苏武》中合唱的作用

2017-01-30

北方音乐 2017年5期
关键词:男声全剧交织

郭 涛

(陕西省歌舞剧院歌剧团,陕西 西安 710061)

歌剧《大汉苏武》中合唱的作用

郭 涛

(陕西省歌舞剧院歌剧团,陕西 西安 710061)

歌剧《大汉苏武》是2013年由陕西省歌舞剧院歌剧团创作演出的一部原创中国歌剧,全剧近乎完美的把中国元素与西方音乐相结合,剧中的合唱尤为突出,发挥出了不同凡响的作用。

歌剧;合唱

合唱作为“声乐交响”的音乐体裁表现力极为丰富,极富感染力。在大汉苏武》这部优秀的歌剧作品中,合唱的在各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合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范畴,种类繁多,包括男声合唱、女声合唱及合唱与独唱的交织,合唱与重唱的交织等。合唱可以反映出戏剧情境中人的思想、意志、情感和动作,负载了相应的戏剧使命,有效地成为了歌剧整体结构和戏剧进程中有机组成部分。从审美意义上来讲,歌剧《大汉苏武》中合唱的音响组合、和声织体有相对独立的形式美感,一曲曲恢宏、深沉、优美的合唱歌声令人久久难以忘怀。下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合唱在本剧中的诸多作用。

一、合唱通过声部多样的构成和组合形式,发挥了对戏剧气氛的渲染作用

歌剧的戏剧气氛指的是与戏剧情境相适应,或为戏剧性情境所需要的特定的感觉空间,是由戏剧冲突这个核心散发出来的情、景能量的外显形式,在歌剧《大汉苏武》中,特定的戏剧气氛的营造有很多方法和途径,合唱只不过是其中之一法而已。但是,用合唱来渲染戏剧气氛,有着许多便利条件。由于合唱声部构成、组合的形式十分多样,因此它的表现力极为丰富,足可以营造出形形色色的戏剧气氛来,并将它们渲染得有声有色。

例如《大汉苏武》中第一幕第二场的男声合唱,单于发现苏武带来的副将张胜预谋劫持国太来要挟单于投降后,舞台上前半段单于与苏武及牧羊姑娘索仁娜之间营造出来的友好祥和的气氛突然被打破,随着大量的象征着沉重和压迫的三连音节奏型结合男人浑厚有力的音色的出现,把观众带入到了一个情绪紧张的、敌对的情境之中,一方面强化了匈奴人彪悍、野蛮的性格,另一方面为后面塑造大汉使者友好、从容的形象起到了相应的衬托作用。这段男声合唱把当时剑拔弩张的紧张情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是当苏武拔剑自刎后,单于授意“救活他,不让他死,我要得到他……”合唱又以放慢速度的四分之三拍和四分之四拍的交替,与器乐主题的交织,构成一个庞大的交响乐场面,渲染和烘托出一种让人感到矛盾、悲叹的场景。

二、歌剧《大汉苏武》中出现了许多通过运用合唱音乐的旋律进行及声部交织的方式来发挥介入和强化戏剧冲突的作用

戏剧冲突是指歌剧舞台上人物之间不同性格的矛盾,或主人公行为与不可抗拒的命运所发生的冲突,它是构成戏剧性的根本原因。还是以第一幕第二场为例,合唱与独唱的交织介入了戏剧冲突,更有力的表现了冲突的激烈。这一场,匈奴将军卫律向单于报告了苏武手下副将张胜的阴谋后,单于、卫律、合唱和苏武的唱段交织在一起,特别是男声合唱有力地唱出三连音节奏型“杀了苏武!杀了苏武!”把气氛推向紧张的最高点,这时卫律拔出了寒光闪闪的匈奴弯刀……这样的声部交织,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众所周知,戏剧矛盾、戏剧冲突,是一切戏剧艺术的生命核心和美感源泉。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自然也就没有歌剧。合唱介入歌剧的戏剧冲突实际上是运用合唱音乐的旋律进行及声部交织的方式含有明显的乃至强烈的对比和冲突,有推进情节发展的效果,也有与人物急速运行的内部和外部动作吻合的戏剧性张力。

三、不同音色的合唱形式在歌剧《大汉苏武》中发挥着各自的渲染和烘托作用

根据不同的剧情需要,作曲家会安排一些不同特性的合唱音乐来体现他的渲染性和烘托性。其中三幕一场女声合唱唱出了“天蓝蓝,水清清,我的草原……”勾画出了一幅欢乐祥和、风和日丽的生活美景,同时也烘托出了牧羊姑娘索仁娜无限思念她心中的英雄苏武的凄美画卷。三幕二场中的纯男声合唱,运用了男声的弱声演唱,表现出了一队刚从前线归来的士兵在草原上休息时眼望远方,思念家乡的亲人,渴望和平的情形。音乐充满了悲壮,反映了匈奴士兵同样具有柔情和厌战这一人类共性的一面。这两段合唱烘托的作用极好,每一次演出到这里,台下总会响起热烈的掌声。

《大汉苏武》中的合唱也同众多歌剧中的合唱一样,运用合唱形式重复全剧音乐的主旋律,不断在戏剧冲突的诸多关键部位出现,从而发挥揭示歌剧主题。

西方歌剧对于揭示主题,多采用渗透式,而《大汉苏武》中合唱则运用点题式的方法来揭示主题。苏武的主题音乐是在古曲《苏武牧羊》的旋律基础上创作而得,作曲家为了宣扬积极向上的精神,把古曲中原来下行的旋律改为上行,从而衬托出苏武的英雄气概。音乐刚开始描写了苏武等大汉使者披上戎装,高举符节准备西行的大合唱,揭示了以苏武为首的一批英雄不畏匈奴蛮荒彪悍、难以征服的现实,为了给天下臣民争取一个和平安定的祥和世界勇闯虎穴龙潭的英雄气概。音乐充满了对和平的期冀和表现大汉盛世威严庄重的情绪。作曲家在处理这首合唱时,将它置于全剧戏剧冲突之前的关键位置上,它所概括的那种圣洁、真诚的情绪与后面出现的象征匈奴蛮荒、彪悍、粗矿和邪恶的情绪构成了歌剧中戏剧冲突进一步展开的基础。最后又运用大合唱衬托出李凌自杀的悲惨境遇和苏武回到长安的宏大场景,歌颂了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全剧终场。作曲家对合唱的使用是从两种功能着眼的:一种是把合唱作为全剧音乐的主导动机在全剧中加以贯穿发展由他与匈奴大帐内的一系列合唱音乐主题构成冲突,作为全剧音乐戏剧性展开的基础;一种是赋予合唱以一定主题隐喻的功能,它总是作为光明的、庄严的、神圣的象征者,不断在戏剧冲突的关键部位出现,同时以对和平盛世的呼唤,影响着苏武的戏剧动作,昭示着歌剧主题的宏大意味。

就该剧的合唱创作及演唱来说,它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艺术过程,它的戏剧性功能在该部作品中的面貌无限丰富和灵活多变,而且各种戏剧性功能之间的互相渗透、彼此交融是最为常见的现象,他在歌剧中起着渲染戏剧气氛,强化戏剧主题,揭示歌剧主题等不可估量的作用。

J822

A

猜你喜欢

男声全剧交织
“新”与“旧”的交织 碰撞出的魅力“夜上海”
货到付款
创业剧《追梦》央视开播
交织冷暖
看见校园霸凌
陈晓颖儿《舒克的桃花运》杀青播出指日可待
奥运梦与中国梦交织延展
初中男声合唱教学的探索
文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