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溱潼窑工号子的历史与现状

2017-01-30

北方音乐 2017年5期
关键词:窑工砖窑号子

陈 灏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

溱潼窑工号子的历史与现状

陈 灏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

溱潼窑工号子,是一种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民俗窑歌,属于劳动号子。独具特色,自成一体,按照制砖工艺程序,分成五个系列:抬顷号子、做砖号子、装窑号子、窨水号子、出窑号子。起于唐朝,盛于近现代,濒临灭绝于当代工业,非遗有识之士已经做了初步整理,关键是如何传承,作者建议从三个方面重视传承:民间文艺演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高师音乐教育。

窑工号子;历史沿革;发展现状;传承

一、溱潼窑工号子的历史沿革

溱潼窑工号子,流传于泰州溱潼地区湖西庄一片,是窑工们在长期的砖瓦生产劳动中,为达到统一节奏、协调动作、渲染气氛、缓解疲劳、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劳动效率,伴随生产流程中不同环节而创造出来的,并不断总结、逐步趋向成熟,是一种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民俗窑歌,它是泰州地区众多劳动号子种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之一。

据《东台县志》记载,古镇溱潼砖瓦制造始于唐代。相传是唐王李世民海陵城(现泰州地区)建城筑府,从此砖瓦业就传入了溱潼。由于溱潼位于里下河地区,大自然赋予其充足的水和泥,造就了其独特的砖瓦原料。经过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发展和壮大,到了辛亥革命前后,“荒窑灵树”也成为溱湖八景之一。千年的砖窑史,鼎盛时期,仅溱潼的湖西庄砖窑,就达到108座,窑工上千人。窑工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素有“窑花子”的贬义称号。砖窑的每道工序都刻满了窑工的艰辛,为了消除体力的疲劳,为了减轻身心的苦累,为了激发劳动的热情,为了增加劳动的欢乐,窑工们随着每一道工序的不同工作内容和节奏,打起了一定韵律的号子,发出内心的歌唱。

滚烫的窑工汗水和着激情的窑工号子,织成一缕粗旷而悠长的音脉,让人不禁遐想当年108座砖窑的壮观情景。在那清澈浩淼的喜鹊湖畔,一座座砖窑冒起了滚滚浓烟,恣意挥洒着热火朝天的壮丽。辽阔的天空为苦力辛劳的窑工们搭起了一座大大的舞台,让他们用铿锵而嘹亮的劳动号子尽情地把整个天空装得满满。好一幅活生生的窑工大生产画面,在脑海里久久不能忘记。

溱潼窑工号子随着砖窑业的兴盛而达到了巅峰。独具特色的窑工号子自成一体,按照砖窑制砖工艺程序,大致分成五个系列:抬顷号子、做砖号子、装窑号子、窨水号子、出窑号子,生动反映了窑工们从挖泥到制作砖头的全过程,它是协同战斗的号令,同心拼搏的战歌,极具和唱暴发力,淋漓尽致地反映了溱潼窑工肩负重担、任务紧迫和窑坡陡峭、举步为艰的挑砖生活。

二、溱潼窑工号子的发展现状

如今,曾经的蔚为壮观早已不见踪影,仅剩下一座四连体的“万富老窑”,历经百年仍伫立于荒野田间。而发自窑工内心歌唱的窑工号子,也随着砖窑业的衰败而渐渐濒临失传。

据湖西庄的文化人朱根庆老人讲,由于解放后窑业生产机械化不断提高。自成一体的窑工号子也渐渐成为人们的回忆。目前,由于溱湖旅游资源浅层次开发和所谓旅游环境整治,湖西庄的砖窑已基本不复存在。

为了使这一民间特色文化不至失传,他和溱潼广播电视站的老站长胡亚亭、“万富老窑”的传人张政等人热心的张罗着,经过多方面收集,精心整理出原汁原味的湖西庄窑工号子。并于2002年由溱潼镇文化站和湖西庄老年协会印刷成小册子——《溱潼镇湖西庄窑工号子》,用文字记载了砖瓦生产过程中的五大主要环节的窑工号子:抬劲(顷)号子、做砖号子、装窑号子、窨水号子、出窑号子。每个步骤都注明了场景、人物以及歌词,遗憾的是没有标明曲谱。他们召集了一群曾经的窑工,在他们劳作了一辈的土窑上,打起了他们打了一辈子的窑工号子。他们虽然不是专业演员,嗓音也不是最美,甚至扯破嗓子喊破云天。

窑工号子分《平调》、《高梆子》、《喉号》、《急煞腔》四种腔调。为了溱潼窑工号子能够传承,他们竭尽全力。一场又一场的演给大家看。

(一)抬顷号子又称为抬劲号子

是由68岁的宋友福领腔,众人搭腔起哄,这种一领众和的号子喊起来粗矿豪迈,还带有一点调侃顽皮的味道。

(二)做砖号子

是由66岁的翟冬英独唱,曲调温柔、委婉动听,是一首原生态的水乡民歌。

(三)装窑号子最富感染力

分为三段,第一段起担,窑工装窑、挑工通常在不慌不忙状态下挑砖上窑时,用中音打“平调”。第二段疾步,“响雷了,要下雨啦!”打“急煞腔”。打《急煞腔》的号子主要突出一个“急”字,要求挑工在装卸担子时手的动作要快,在路上走时脚步奔跑要快,口中号子打的要快。号子声要一阵紧似一紧,彼起此落,接连不断,响彻云霄。《急煞腔》号子打起来粗犷奔放,激情豪迈,节奏明快,雄浑气壮,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第三段卸肩,“天晴了,快满了”,用缩紧喉头发出尖叫的声音打“喉号”。这段富有变化的号子是由84岁的张云峰领腔的,也是一领众和。

(四)曲折而流畅的窨水号子

是由68岁的王有余独唱的。

(五)出窑号子

是整个号子的高潮部分,是由大家一起吼唱的。参加和腔的还有76岁的田德顺、79岁的徐长银、73岁的周长友等老窑工们。

经过老人们不懈努力,得到文化研究部门和社会上一些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人士的重视和关心,他们记录下一首首饱含窑工艰辛和乐观精神的号子,这些号子经过整理,成为泰州民间文艺的瑰宝。以挖掘溱潼砖瓦文化编演的“溱潼窑工号子"2002年荣获“江苏省民歌民舞民乐大赛”金奖,受到专家、观众的肯定和欢迎,还被编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2003年走上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兴化演出舞台;2004年荣获“江苏省五星工程奖”;2007年溱潼会船节上王德文老师领衔主演的溱潼窑工号子,在中央电视台转播;2011年南大学子对溱潼窑工号子产生共鸣;2013年曹学林在其博客中发表的《倾听窑工的歌唱》(《姜堰杂记》之八),对溱潼窑工号子起了一定的网媒宣传作用;2015年扬州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的邓杰院长和扬州大学音乐学院的李向阳书记,为了把这一文化瑰宝的更好的保留下来,专门带着摄像师到了湖西庄,并把录像带回学校,本人进行了精心记谱与整理;2016年初扬州大学和姜堰电视台一起邀请老人们,来到扬州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录音棚,将溱潼窑工号子的五个部分全部录制下来,永久保存;2016年姜堰电视台也用影像记录下这一民间文化瑰宝。

三、溱潼窑工号子的前景思考

溱潼窑工号子,生动反映了窑工们从挖泥制作土坯,到把土坯制作成砖头的全过程,它是窑工们在长期的砖窑活动中发自心灵的吟唱;它饱含着一代代窑工的乐观心态和对未来的憧憬与期盼;它散发着里下河鱼米之乡的泥土芳香;它是窑工汉子奔流的热血;它是溱潼儿女勤奋的号角……溱潼窑工号子,已经被列入了泰州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尽管现代工业的发展,让劳动号子渐行渐远,但溱潼湖窑工号子仍不断散发出强劲的动感气息。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溱潼窑工号子的加工整理、有效保护、适度传承,作为家乡学人,我们责无旁贷。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前两者我们已经基本做到了,非常尴尬的是最为关键的传承问题,没有传承的土壤环境,无人从业,找不到传承弟子,没有合适自愿的传承人选,非遗传承后继乏人。同时,经常遭到一些质疑和打击:太土太俗,有没有保存和传承的价值?没有生存的土壤,有没有必要刻意保存和传承?没有合适自愿的传承人,怎么实现有效传承等等

我相信,其他类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四批国家级的劳动号子,如川江号子、南溪号子、澧水船工号子、茶山号子、海洋号子、江河号子、码头号子、森林号子、搬运号子、 制作号子、茅山号子等等,都会遇到同样的传承问题,是否有必要、是否有价值传承?毋庸置疑。我们主要探讨如何传承的问题。

非遗是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非遗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并承载着非遗的知识和精湛技艺,是确保非遗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的最为重要的载体。个人对溱潼窑工号子非遗传承主要有三方面设想:

(一)发挥窑工号子的溱潼当地新农村文化建设作用、扩大影响,实现区域普及传承

在当地,充分利用文化宣传阵地和民间演出机会,群众主体、专业演出团体与政府文化部门主导相结合,每逢演出必上窑工号子,扩大宣传和普及力度,世代相传,既提振生产士气,又增强团结意识,创建和谐新溱潼。

(二)包装民俗旅游资源、消费欣赏感受传承

充分利用和挖掘溱潼窑工号子的民俗文化市场价值,与溱潼会船节有机结合,融入印象溱潼,带动和促进泰州旅游经济发展,并在其中更好地促进窑工号子的传承和保护,是一项既具有重要文化价值,也具有重要旅游经济开发价值的工作。

(三)音乐专业人士的专业传承

官方强制或者民间自觉,在江苏省属高校的音乐专业,特别是师范专业的民族音乐鉴赏或者民族传统音乐等课程上,加入溱潼窑工号子等类似本地传统音乐课程,了解学习、资料整理、学术研究,甚至模唱、表演,将来到了地方还能进一步展演展示、观摩交流、带徒授艺、教学传承等等。

[1]南京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专辑[J].宏德学刊.

[2]吉钰梅.泰州地区劳动号子种类及其艺术特点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12(2).

[3]朱秀坤.已成绝响的窑工号子[J].乡镇论坛,2015(21).

J607

A

陈灏,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窑工砖窑号子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清代煤窑有多黑
我家的“号子”
茶山号子的艺术特征与传承
清代煤窑有多黑
唱起号子走汉江
黄泥洲的老窑工
最后的砖窑
上期回顾
最后的砖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