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筝曲“茉莉花”的传承与演变
2017-01-30张文婧曹爱萍景德镇陶瓷大学
□张文婧 曹爱萍 景德镇陶瓷大学
古筝是我国经典传统乐器之一,在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里,都有古筝伴随历史发展留下的倩影,也一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的“琴”的代名词。在传统文化学习日益浓厚的今天,古筝越来越受世人的追捧。它如何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其秘诀就是: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地发展创新。
创新是古筝永恒发展的主题,为它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使其越来越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日渐形成演奏技法多样化,传统与现代、西洋与民族多元化交织的特点。特别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专业的作曲家大胆地改变了古筝传统的五声音阶调弦法,采用西方近现代技法与本民族传统音乐相结合的手法,创造了一系列古筝新汇语、新技法,促进了古筝演奏家在演奏技巧方面的飞速进步,从而使古筝的创作题材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大大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
一、筝的种类与调式
1.筝的种类
进入21世纪,古筝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而逐渐在材质和装饰等方面有了改变,从而诞生出许多易于被现代人接受并受众面广的器型。这些新型古筝不仅在外形和材质上做了改进,更是在音色、音准、音域的控制上做了调整,新的古筝更加趋于实用和美观。尤其在筝的弦数上也做了大胆调整,目前较为流行的有十八弦筝和二十一弦筝等,创新设计出移码式踏板转调筝、筝首对位顶压截弦转调筝、二十五弦脚踏式转调筝、二十一弦按键式张力转调筝、蝶式筝、品式截弦变调筝、二十六弦脚踏截弦转调筝和四十四弦转调筝等。
2.调式与调性(定弦)
筝的变化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从最早的五弦筝逐步调整为今天常见的二十一弦筝。在弹奏方面,按照传统的演奏方式或方法来说,一般情况下,在演奏过程中,左手负责的是除了曲中定音以外的部分,不足之处在于:首先是演奏的音调和音准难以准确掌握,尤其表现在快节奏演奏、按弦完成后的滑音技巧演奏时,左手按弦常常表现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由于是左手控制,当定弦和手势等肢体语言无法完成时,传统的古筝很难驾驭现代乐曲演奏。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和弦和伴奏的时候,原有的筝弦不能够很流畅地演奏各个音调,必要时还得靠左右来取得临时的转调和离调,有时还得通过升调或降调来完成。
不难看出,传统的五声性的定弦方法,在筝曲创作题材与体裁的挖掘和开拓、乐曲结构形成的发展和扩张、近现代作曲技法的运用和结合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应该说,这些问题对于古筝艺术的创新发展,有一定的限制性。
二、古筝演奏风格及特征
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进程中,古筝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流传地域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随着中国古典音乐的不断外传,在海外一些地区也颇受欢迎。由于古筝演奏风格不拘泥于某一地区,所以在国内各个地区都能为当地民歌伴奏。
不仅如此,古筝还能与当地民歌融洽地融合起来,不断丰富自身演奏曲风。而各个时代、不同地区的古筝演奏者,又能够将古筝曲很好地融入中国古典传统音乐发展中去,使得古筝和古筝曲能够以各种形式流传和传播开来,并衍生出很多人人传唱的经典作品,如《茉莉花》《高山流水》等。这些作品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新时代的生活现实。即使是表现历史题材的筝曲,或采用民歌、曲艺、戏曲音乐及艺术歌曲改编的筝曲,也较好地反映出作曲者和演奏者对筝曲艺术的理解,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现代筝曲与传统筝曲比较起来,明显产生不小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弹奏形式技巧上的创新所带来的,更主要的是演奏形式和技巧的创新带来的筝曲表现的音乐风格及内容的变化,以及带给我们的震撼。在其传播与传承过程中,因地域环境、政治经济、语言文化及民俗民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域性特征日渐浓郁。
三、古筝曲《茉莉花》的音乐意境及创作素材
《茉莉花》创作于1991年,根据江苏著名民歌小调《茉莉花》的音乐素材创编而成。江苏民歌《茉莉花》是一首产生于明末清初,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歌曲,距今约有300年的历史,来源于江苏当地广为传唱的民歌《鲜花调》,1942年由新四军的小演员何仿在南京附近的金中山地区采集,后改为《茉莉花》。歌曲以五声调式和级进的旋律,表现了委婉流畅、柔和优美的江南风格,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文雅贤淑的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舍不弃的爱慕和眷恋之情。全曲婉转精美,感情深厚含蓄,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流传广泛,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它的优美平和的旋律,符合中国人“以柔克刚”的个性,在文化交往中显示了中国“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理念。现在,国际竞争既是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较量,也是文化、教育等“软实力”的比拼,《茉莉花》让外国人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和缓、柔美、魅力。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典礼和文艺晚会上,响起了这首乐曲,优美动听的旋律和耐人寻味的意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创作著名歌剧《图兰朵》时,就采用了《茉莉花》的曲调。何占豪先生根据《茉莉花》的曲调创作出古筝曲《茉莉芬芳》,对民族音乐语言进行了创新性的使用,从而使音乐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赞美了茉莉花的洁白无瑕和扑鼻芳香,具有浓郁的江南地方色彩。
1.传统《茉莉花》与现代《茉莉芬芳》之比较
传统古筝曲《茉莉花》经过改编后,发展到今天的《茉莉芬芳》,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传统古筝曲《茉莉花》的定弦采用的是传统的定弦方式,D调定弦,民族五声调式。
现代古筝曲《茉莉芬芳》的定弦采用的是G调定弦,并且加入清角和变宫,大大拓展了音乐的色彩。传统古筝曲《茉莉花》是一首单二部曲式,由两个乐段组成,全曲围绕民歌《茉莉花》;现代古筝曲《茉莉芬芳》是一首复三部曲式,分为两部分:柔美的慢板,音乐连贯,音色统柔美和活泼的小快板。
2.演奏技法的不同与比较
古筝曲最重要的是演奏技法上的发展与演变。传统古筝曲《茉莉花》的演奏中,一直围绕着民歌《茉莉花》的主题,表现出乐曲的主题音乐风格。现代古筝曲《茉莉芬芳》在民歌《茉莉花》的主旋律上向外延伸,不但有柔和优美的慢板,还有欢快跳跃的快板,加上左右手的配合使用,大大丰富了作品的色彩。这不但展现出乐曲委婉流畅、柔和优美的江南风格,还让人们拓展了想象的空间,仿佛走进了一个茉莉花的海洋,惟妙惟肖地表现出茉莉花所具有的感情色彩。
结 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古筝传统演奏技法与现代演奏技法的研究,我们不仅看到“幼儿”时期的古筝,更体会到“成长”中的古筝艺术带给我们的感受与体会。而这种感受不仅是演奏技术的变化所带来的,更是感情变化带给我们的一种享受。艺术的生命在于变化,在于创新,其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是赋予其长期生命力的关键[1]。
[1] 高雁.古筝学习问与答[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