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17-01-30

教学与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特色时代发展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陶文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初级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特定含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有别于其他历史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发展的同向飞跃,巨大的发展成就是新时代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基于历史性变革,包括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等一系列标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八大以来带领我们进入新时代。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我们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厘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一、新时代的性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一个完整的新概念,不能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孤立地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一般的修饰词,而是对新时代的定性、定位。

第一,这个新时代的制度定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是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换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形式,两者在制度性质上是一致的。

第二,这个新时代的时间定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内,而不是改变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九大报告在提出新时代的同时,特别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P12)这说明新时代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内,新时代没有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大历史阶段内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说得更明白,那就是“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2](P59)“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我们强调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2](P60)从这些话语中不难看出,新时代指的就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世情国情党情”等。

明确新时代的性质,就与时代的其他用法作出必要的切割。众所周知,越是常用的概念,越是看起来简单的概念,往往是内涵和外延难以厘清,学术界难有共识的。时代就是这样一个常用而多义的词,理解起来非常复杂,学术界也争议不休。例如,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时代一词被高频地、广泛地使用着,中文版中直接使用时代的就约有3 000次,还不包括哪些与时代相近、相通的词。如果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加分析地套用、比照各种范围、各种意义的时代概念,就会在学术和政治上造成不必要的混淆乃至错误。因此,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最重要的是与制度时代、技术时代等作出区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是制度时代。从社会制度视角,马克思主义有社会发展五阶段论,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社会,有时也将它们称之为时代。很显然,十九大的新时代不是这样的时代。更进一步地说,每一社会制度会分成多个发展阶段,这些阶段有时也称之为时代。比如,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阶段,也可称之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帝国主义时代。与之对应,社会主义也可以分为若干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这样的阶段。同样很显然,十九大所说的新时代也不等同这样的时代,不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列的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是科技时代。观察和划分时代有多种视角,如政治的、科技的、发展的等等。这里需要指出现在影响很大的科技时代问题。马克思主义注意从技术发展观察时代。马克思曾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3](P602)恩格斯指出:“现在我们可以把摩尔根的分期概括如下:蒙昧时代是以获取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工产品主要是用作获取天然产物的辅助工具。野蛮时代是学会畜牧和农耕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的时期”。[4](P38)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从科技角度阐述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等,诸如“历史证明,工程科技创新驱动着历史车轮飞速旋转,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源泉,推动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从游牧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信息化时代”。[5]当今科技进步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十九大所说的新时代不是从科技角度判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际上是从发展角度衡量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不能混淆于“时代主题”。关于时代主题,斯大林1924年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中说:“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6](P185)毛泽东曾说,“现在世界是处在战争与革命的新时代,是社会主义革命势力向上高涨与资本主义反动势力向下衰落的时代”。[7](P170)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方面,时代与时代主题不是一回事。另一方面,十九大所说的新时代不是对国际大势的判断,不是“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这样的判断,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没有改变我们有关时代主题的基本判断。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1](P58)

还要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新时期、新阶段、新起点等的关系,也要仔细斟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使用过新时期、新阶段、新起点等。改革开放之初曾大量使用新时期,后来曾大量使用新阶段,新世纪曾大量使用新的历史起点,这些词都是表示社会发展变化的。新时代与这些词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相近的,在有些场合是可以互换的。但是从词意上,新时代显得变化更为突出。“时代是思想之母”,用新时代对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有力、更具有意义。

二、新时代的向量

新时代意味着“变”,如果与过去没有变化,当然就无所谓新时代。而“变”就有变化的方向、变化的幅度问题,即变化的向量,朝哪变、变多少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变化的方向上是同向的。时代变化在方向上有两种,一种是方向上的转折,一种是同向的飞跃。历史上大时代的变化,尤其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变革,很多是转折式的,尤其是在生产方式、政治制度上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法国大革命是这样,十月革命也是这样。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历史性转折。尽管改革开放前后的基本制度没变,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重大方针政策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我们过去使用的新时期就包含这种转折的意蕴。十九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则不同。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2](P59)十九大报告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1](P1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围绕着“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的。所以,我们无论从什么方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总体上与过去不存在转折,而是同一方向的跃升。指出这一点并非无关紧要,如果将“新”理解为转折,容易用现在贬低和否定过去,这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传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变化的时间上是“长期”的。马克思指出:“正如线不是空间的点一样,时代不是时间上的时刻”。[8](P256)时代总是一个时间段,时代变化总有一定的时间累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时代,各种时代所对应的时间差别很大。比如,社会制度时代,原始社会极长,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都有以千年计的历史,资本主义也有500年的历史。前文已经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是这样的大时代,实际是指一个发展阶段,当然也就没有那么长的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叙述新时代时表述的更明显,“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1](P10)这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从那时以来,我们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如果从1982年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算起,也就是35年的时间,有一定的时间沉淀,契合人们日常所感知的“代”的长度,容易被接受。这个年限从大历史上不算长,但对于一个阶段来说也如同十九大所说的“长期努力”了。需要指出的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还要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在2050年建成现代化强国。这些都是新时代的任务,要达成这个目标也是长期的。在认识时代长短上,要看到一种趋势,那就是时代的发展在加速。当今时代与历史相比,更是有一日千里之感。速度的加快使得时代更容易变化,换句话说,就是时代变化的周期更加短暂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们的35年所发生的变化,可能是历史上百年乃至更长时间都没有经历过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变化的幅度上是巨大的。就社会发展变化而言,时间是一个参数,速度也是重要的参数,时间乘上速度才是距离,也就是发展的成就。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快速发展,既是国际比较的短跑冠军,速度比较快,也是长跑冠军,持续了几十年。正是在快速发展的推动之下,最近几十年的成就如同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1](P10)文中的“四个实力”、“五个面貌”表明范围大,文中的两个“前所未有”表明变化大,正是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才构成了进入新时代的基础。

还要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事实判断,而不是价值判断。“新”并不总等于“好”。社会总是包含矛盾的,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而如邓小平指出的,“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9](P1364)新时代既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具有光明的前景,同时依然存在新矛盾和新问题。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昭示着光荣与梦想。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当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新时代不是坐享其成的,而是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三、新时代的标志

之所以被称之为某个时代,必有其独特的、区分于其他时代的标志。最常见的时代标志是事件和人物。

新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历史性变革。时代性与历史性是近义词,时代性变化必是历史性变革。说进入了新时代,必须在发展方面上了大台阶。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五年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变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以上这些“历史性”、“全方位”、“开创性”、“深层次”、“根本性”都是范围很广、程度很深的词,都是在指向时代性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一个过程。如前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同向跃升的时代,这不同于那种转折的时代。转折性的时代,总能找到一些乃至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而同向跃升的时代,阶段性和连续性是统一的,往往是量变与质变交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过程中,有许多带有部分质变和阶段质变的节点。诸如前文所言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们能找出相关的时间点。中国经济总量2010年跃升到世界第二位,很明显就是这样的节点。其他诸如,天宫、蛟龙等是科技实力的标志,大型舰船、新型飞机等是国防实力的标志等等。单纯从时间角度看,也有许多这样的节点。比如,自然时间的整数年代,逢千年、百年、十年等,每逢这样的年代自然就有这样思虑,千禧之年、世纪之交都是这样的表述;又如历史纪念时间,建党、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的重大年份,中国“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就是明证;还有发展目标的重要时间,全面小康、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正是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我们迫切思考新征程;还有重大政治活动,党的代表大会和重要会议等等,十八大、十九大等都是近年重大的节点。正是在最近一些年,我们不断经历这些重大的时间节点,这些都是我们进入新时代历史进程中的碑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程中,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既是最重要的特征,也是最重要的标志。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有几次变化。1956年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年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家治理就是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这里还要指出,有关时代的变化,有的是一个明确的标志,有的是系列关联的标志;有些有明确的节点,有些则显得有些模糊。“因为社会史上的各个时代,正如地球史上的各个时代一样,是不能划出抽象的严格的界限的”。[10](P584)列宁也指出,“两个时代没有被一堵墙隔开,而是由许多过渡环节联系在一起”,[11](P230)“这里的分界线也同自然界和社会中所有的分界线一样,是有条件的、可变的、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12](P92)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言,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过程中,有一系列渐进的节点。因此,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要有辩证思维,将阶段性与连续性统一起来,不能在节点搞绝对化,硬要找出某一个明确的点,这样弄不好会造成自相矛盾、难以自洽。

新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不言自明。马克思曾大量使用以人物命名的时代,尤其是政治人物,他们作为一个时代的权力掌握者,也以此成为所在时代的标志。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者。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政治上,习近平是中央委员会和全党的核心;在理论上,习近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我们进入了新时代,还将带领我们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四、新时代的方位

所谓发展的历史方位,就是我们从哪里来、现在何处、朝哪里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做大历史方位的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们对历史方位的精准定位。十九大的“三个意味着”,从民族复兴、社会主义、人类发展等三个角度锁定了我们所处的方位。

第一个民族复兴的方位,重点是“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新中国的成立解决了站起来的问题,改革开放解决了初步富起来的问题。在新时代,我们还要解决站得稳、站到世界舞台中心的问题,解决共同富裕、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问题,而重心则是转到解决强起来的问题。这就要求发展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由外延的扩张转向内涵的提升。

第二个社会主义的方位,重点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0世纪末,苏东剧变使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曲折,全世界弥漫着“历史终结”的论调。在世界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旗帜高扬,没有辜负中国人民的期望,没有辜负世界进步力量的期望,不仅坚持下来并得到发展,而且更加生机勃勃。我们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担当社会主义大国的责任。

第三个人类发展的方位,重点是“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一些国家陷入困难甚至危机时,中国的发展却独树一帜,世界上有关中国道路、中国模式成为热点。我们不刻意推销更不会将自己的模式和道路强加于人,但中国发展所释放出的强大影响力和示范力,却吸引了很多国家注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五个侧面勾绘了新时代的基本轮廓。这“五个是”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族、世界等方面的要求。

第一,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以贯之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不是时代的转折,而是时代的提升,必将在既有成就基础上,取得更大的胜利。

第二,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新时代任务光荣而艰巨,目前是要全面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

第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新时代不仅要国家富强,而且要人民幸福。在解决人民“从无到有”的需求之后,注重解决“从有到优”的需求,尤其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第四,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要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发展,致力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完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梦想在前,吾辈当同心奋力。

第五,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新时代的中国既有能力、也有责任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正是基于以上三个“意味着”和“五个是”,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五、新时代的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此为基础十九大全面论述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战略。

新时代形成新思想。时代变革与理论创新紧密关联,新时代为新思想提出了基础,新思想指导新时代的实践。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十九大概括了“八个明确”、“十四大基本方略”,构成了主题突出、层次分明、体系完备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厘定新目标。新时代我们对未来的发展目标作出了分两步走更为具体的安排:即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站在新时代,我们对既定的目标提前了、提高了,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从21世纪中叶提前到2035年,对21世纪中叶的目标提升到“强国”。

新时代推出新部署。十九大提出,在经济方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政治方面,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文化方面,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在社会方面,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在生态方面,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我们还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尤其是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我们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些立足于新时代的战略举措,旨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习近平. 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N]. 人民日报,2014-06-04.

[6] 斯大林选集(上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 毛泽东文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4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 邓小平年谱[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 列宁全集[M].第25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2] 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OntheNewEra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

TaoWenzhao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new era; primary stage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a specific meaning, which is a new stag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historical times.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leap of development in the same direction, and the great achievements of development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new era.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based on a series of signs, such as historical changes, includ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s the core has led us into a new era in the past five year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of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 have formed Xi Jinping’s socialist ideolo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determined the struggle objectives and strategic deploy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nd put forward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the Party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思想精髓研究”(项目号:14ZDA001)的阶段性成果。

陶文昭,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一个基础性的重大论断。深入理解新时代,就要对其性质、向量、标志、方位、战略等做更具体的分析。

[责任编辑李文苓]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发展
特色种植促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